西仓散文随笔
我在西安居住工作近20年,最近才听说城墙里面有个叫西仓的地方。我自己都感到惊讶。
这个地方每周两次逢集会,是周四、周日两个半天,下午一点左右就收摊。这是个民间性质的,知道的人都知道。不知道的人,从知道的人嘴里也就知道了。*部门从不为此发公告贴函。
给我说的人,说那里可热闹啦,什么都有。人特别多,自行车都推不过去。
我也是个热闹人,就想去。
这种集会在农村,在县城过去我也见的多。这次人说就在西安城里,我怎能不去。我还不知道这种集会在西安城里是个什么样子,西仓是个什么样子。
走前大致打听清楚了西仓在回民区。离我这里并不远。只不过它在城墙里面,我在城墙外面。但都在西安的中点——钟楼以西。
我是开车进了西城门,把车沿着西大街往前开到北广济街的百盛商场的地下停车场里,就开始步行,朝那个大致的方位走去。
从西门城墙里,到钟楼之间,再以西大街以北这一片区域,就是西安回民的主要居住区,也是主要旅游区域。我停车的地方,就已经是旅游的繁华地带。
出了地下车库,朝北走进了北广济街。这时虽是上午九点,青石铺成的街道上已经是人头攒动。
拿着相机不停换角度拍照的,无疑是游客。当地的回民都是民族装扮:男人头顶一只圆形的小白帽,女人头顶都裹着五颜六色的丝巾。像我这样的,既不是回民,也不算游客。不过,也不对。我也是出来逛来的,应该也算游客。
西安的回民是勤劳和多才多艺的。从他们各家的门头场面就可以看出。各种具有回民风格特点的小吃、百货在自家门口一字摆开。
老刘家的腊牛羊肉,老童家的泡馍,老贾家的灌汤包,老严家的`元宵,这都是百年老店。
更多的小吃有:麻将凉皮、绿豆糕、镜糕、烤羊肉串、牛肉饼、拉面、饺子、酸梅汤、肉丸胡辣汤……
干货有:核桃、果脯、大枣、坚果……也有时令水果在其中,占了干果的地方。
小百货、纪念品更是林林总总。要不然,外地的游客,几乎是一个摊点一个摊点往前拍照。
这一块,我常来。所以我把好位置都让给拍照的游客。
我一边走,一边问西仓在什么地方。
好心人给我指的路最好找:沿着北广济街一直向北走到头左拐再到头就到了。
我知道这条路线在这个不知演化了多少年的回民区内,确实是最简洁的。因为这一块全是青石小街道,首尾相接,像蜘蛛网一样。
很快,我就顺利地来到这个叫西仓的地方。
果不其然,人特别的多。甭说推自行车,人走路都是脚尖碰脚后跟。
这里仍旧是居民区。和农村的集会不太相同的是,农村的集会都找开阔的场地。这里都在小街道的两边,有的还把摊点摆在了两栋居民楼的中建。
不过,城里人不用种地,就不用搞牲畜交易,地方紧了点也就无妨。
第一次来,我也不知道这些货摊摆的有什么规律没有。也只是跟着人流走。也不敢不走,否则,后面老有人踩你的脚后跟。
这里的确什么都有,除了活禽牲畜,还有汽车机械。
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养的听的看的……几乎都有。
这里的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黑的白的老的少的本地的外地的……几乎都有。
我被人先是从卖菜的地方挤进了卖调料的地方,又从卖调料的地方被挤进卖布的地方,又从卖布的地方被挤进卖鞋的地方,又从卖鞋的地方被挤进卖眼镜的地方,又从卖眼镜的地方被挤进卖首饰的地方,又从卖首饰的地方被挤进卖花草的地方,又从卖花草的地方被挤进卖宠物的地方,又从卖宠物的地方被挤进卖鸟的地方。
我被挤得走不动了,我就挤到一边不占路的地方,蹲下来看人卖鸟。
有好多鸟。我认识的不多。能叫上名字的只有鹦鹉。鹦鹉好像是鸟里面比较能的,会说人话,所以就容易被我记住。
这些鸟好像都知道今天要到这个地方来,所以个个的衣裳光光亮亮,有的还是花枝招展的让人看。
个个还占有一个漂亮的笼子。方的、圆的、仿古的、现代的,单层的、复式的,样式繁多。
它们的翅膀都把身子夹的紧紧的。有的好像还想飞,刚把翅膀伸开,又很快合上,知道这是没用的。
没有用的翅膀长在身上,这还能是鸟吗?
看着头顶*飞翔的麻雀,我突然对笼子里的鸟们感到一丝悲哀。
难道它们为了不愁吃住,也情愿当一辈子笼子里的鸟。
我真想采访它们,发愁的是找不到翻译。
我歇够了,我就继续和人挤。
最后我什么都没有买,还被别人踩了好多脚,挤出了一身汗
我也把别人的脚踩了,收获了一句埋怨。摸了好多人家的商品,就是不买,惹得老板也不再和我搭话。
我始终是*的。
离开了西仓,我又沿着不妨碍游客拍照的路,找到我的车,启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