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推敲吗散文随笔

  推敲,是指对字句的斟酌和反复琢磨。这里有个典故。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进京,在驴背上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诗。第二句的“敲”字又想用“推”字。到底是“推”好还是“敲好”,一时拿不定主意,便一面口中念叨着,一面用手比划着推、敲的动作,结果冲撞了时任京尹的另一位大文学家韩愈的车仗。贾岛向韩愈说明原委后,韩愈不仅没有责怪,反而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还是用“敲”好。二人还并辔而行,谈起诗来,并结为好友。这段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后人便用“推敲”来形容字斟句酌,反复琢磨。

我们还推敲吗散文随笔

  无独有偶。唐代还有一位和尚诗人,叫齐已的。他拿着自己的诗去请教另一位叫郑谷的诗人。郑谷是唐晚期的名诗人,在当时名气很大,求教者不乏其人。他接过齐已的诗,当读到一首题为《早梅》的诗时,见内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郑谷对齐已说,“数枝”不能谓之早,遂把“数枝”改为“一枝”,以突出“早”字。虽是一字之改,却是更加切合诗意,齐已甚是佩服,当即下拜,称郑谷为“我的一字师”也。“一字师”由此而来。

  这是古代诗人作诗用词严谨的故事。古人为文也是如此。我国历史上有一部叫《吕氏春秋》的书,它是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令其门客所著。这是一部杂家著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五百八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古代,20多万字的著作堪称鸿篇巨制了,让现代人来写这样一部著作,没有二百万字拿不下来。就是这样一部巨著,书成之后,吕不韦令张贴告示于咸阳城门,无论凡夫俗子还是士人过客,凡能对该书增删一字者,赏与千金,并置千金于书上。告示既出,前来观看者众,却无人能与增删。当然,这并不是说这部书真的就连一字可改动的地方都没有,迫于吕不韦的权势,恐怕也无人敢改,但至少可以说明这是一部非常严谨的书,如果是部粗制滥造之作,作为丞相的吕不韦也不会如此炒作。

  又,汉淮南王刘安著有《淮南子》一书。此书实际上也是集体编撰,是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成,刘安可谓主编。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等等,洋洋洒洒也是20余万字。为了搞成“精品工程”,刘安亦悬赏千金,征求士人意见。“一字千金”之说由此形成,意指诗文的价值很高。

  上述都是古人所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了,写文章如行云流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精雕细刻了;再说了,现在的文字又不值钱,在讲究经济效益的今天,再花力气去咬文嚼字划不来。于是,遣字造句上的错误也就见怪不怪了。

  举几个例子。

  现在的媒体,无论是电子媒体还是平面媒体,大媒体还是小媒体,都喜欢用“正式”这个词。什么“正式”开始、“正式”结束、“正式”结婚、“正式”逮捕,等等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仿佛不用这个词就不足以突出所言之事的重要性。可是,很多时候它却是画蛇添足,闹出笑话的地方也不少。譬如,会议“正式”开始还说得过去,因为这之前可能有预备会议;会议“正式”结束就说不通了。什么是“正式”结束?结束了就是结束了,没结束就是没结束,何来“正式”与否?说“正式”逮捕就不仅仅是画蛇添足了,还是法律知识上的模糊。逮捕是法律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在我国,通常由检察院批准,*局执行。逮捕了就是逮捕了,没逮捕就是没逮捕,其它“被抓起来了”可能是拘留、羁押、留置等强制措施,不叫逮捕。同理,所谓的“正式结婚”、“正式离婚”、“正式结为夫妻”等等在法律上都是不严谨的。其实,“正式”是相对于“非正式”而言的,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的`事情可以用“正式”这个词,其它情况下是不能乱用的。

  另一个被媒体用乱了的词是“浮出水面”,不管什么情况都是“浮出水面”,其实有很多时候用“水落石出”这个词更准确一些。这两个词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都有“隐蔽着的事物公开出来了”的意思,但细细比较,二者其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即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浮出水面”,顾名思义,是水下的东西漂浮到了水面上来,比喻未公开的事物明朗化了,是相对主动地“显示”;“水落石出”,字面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出来,比喻真相大白,是完全被动地“暴露”。由此可见,二者是完全不能混用的。现在媒体多用“浮出水面”一词,“水落石出”几乎不见踪影了。

  还有一个典型例子。球类运动,用手的叫“打”,如“打篮球”、“打排球”等等;用脚的叫“踢”,如“踢足球”。这是常识。可不知从几何时,在体育解说员那儿,“踢”都变成了“打”。在解说足球比赛时,什么“打三五一”、“打进一个球”,听着就别扭。什么叫“打进一个球”?那是犯规!这个问题发端于国内最大的电视煤体,一人如是说,其他人不假思索地全体跟进,成了通病,而且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甚至没有质疑之声。我们在语言的运用上,是不是已经到了听之任之、麻木不仁的程度了?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我们虽然做不到象古人那样字字推敲了,但用词准确还是应该做到的,因为这是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去追求语言的生动和形象,这样,文章才有可能耐读、耐看、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