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人生感悟
求不得、已经拥有与渴望得到,三者之间的心情纠葛,在人们生命过程当中,谱就一曲令人感动而难忘之乐章…
人们的感觉,有时候很敏锐,有时候则比较迟钝;对于人事物的感受,有的时候很容易感动,不过也有些时候则无动于衷。
同样是一个人,虽然其所蕴含的本质,基本上并不会差太多,然而对于感觉、感受的反应,为何会有偌大之差异呢?
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心理学专家,所以无从就学理方面予以探讨,但是人们最基本的感受,却是可以各自体会的经验。
好比看到一幅很漂亮的图画时,有的人每看一次就感动一次,完全浸淫在图画的境界里;如果那恰巧又是一幅难得的画作,那么更会让人们想要拥有它。
好啦,也许因缘际会的结果,让人们拥有这么一幅稀世经典的画作,可以每天都看到它、触摸它、以及欣赏它的时候,或许有一天,他不再轻易觉得满足或感动,因为此刻已经得到的心情,显然降低曾经梦寐以求的欲望。
所以比起以前那种渴望得到的情愫,将会影响到深深感动的频率,虽然还是把它当作稀世珍宝,但是毕竟求不得的欲望已经消失,当这种欲望可以满足之后,人们将不再被外在物件所迷惑,或许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当然还有另外不同的情况,人们好不容易可以拥有那一幅画的时候,不但不会因为已经得到而失去新鲜感,反而用更多的心思去珍惜它,比起以前只能够望梅止渴的情况,此刻却兴起额外疼惜的心情所以就会出现越陈越香的情况。
这样的感觉很神奇,欧洲人有一句谚语说:算了吧,她又不是海洋中唯一的一条鱼!
当初智者说这句话的用意,也许是在安慰失恋的人,希望他们不要因此而太难过,早日忘掉失去恋人的痛苦,赶快打起精神,好好思索人生的下一步。
然而这样的情境,呈现了人们的心态反映,也透露出得不到的心情,的'确很郁卒,所以没有人愿意承担那种痛苦。
有人将这种已经拥有或者得不到的情况,用来诠释人们的心情,也印证感觉敏锐与否的议题,因此追根究柢来说,感觉与感受的根源,来自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而那样的源头,有时候不见得时时刻刻都完全一样,所以才会有敏锐与迟钝的差异。
然而不管是敏锐的感受也好,或者是无动于衷的迟钝也罢,这些都是每一个人独特的性格与本质,人们很难用同样的标准,来审视所有人的想法,毕竟这就是每一个人的价值。
由此种感觉衍生一个题外话,那就是有时候人们喜欢朦胧美的境界,因为那种美的情境,不会大辣辣的全然揭开,让人们保有一些想像的空间,然后创造出另外一种意犹未尽的美感。
所以懂得散发出魅力的人,很清楚要如何运用这种优势,把自己本身的韵味,加上心理层次的润饰,借以达到相辅相成的倍数效果,散发这种魅力的用意,不尽然是为了博取异性的好感,其实就连自己都觉得棒极了,因此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