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离我们有多遥远的散文
2017年我踏踏实实的阅读了44本书。当然,我之前的人生也不断在阅读,只是没有把他具化成一个数字而已,很多人问我:“读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我必须负责任的说:“没什么改变!”我既没有变成一个像罗振宇一样的知识倒卖商,也没有像咪蒙一样篇篇十万加,连助理都月薪五万,更别提通过手中的笔,来改变世界了,我不过是一个在简书上阅读量个数,写一些自娱自乐文字的小透明而已,如果一定要说阅读这件事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的话,那大概是让我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更加不快乐。
再没有什么比“无知”“肤浅”“钝感”更让人容易幸福的了,越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离快乐最远的时候。我相信这一点《皮囊》的作者蔡崇达一定也能感受的到,因为他是一个多么敏感,擅长提炼痛苦的人啊,了了几笔的,不动声色的,便让我们回到了那个贫穷的、愚昧的、粗糙的小镇,让我们感受到了命运不可承受之重,无论我们是否出身自小镇,只要我们追寻生命的奥义,追寻“自我”,那我们就都是既“回不了故乡,又抵达不了远方”的人。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天才文展”,另一个是“疯子厚朴”,这两个一个是作者的幼时玩伴,一个是作者大学同学;一个聪明,严谨,高度自律,充满计划性,一个热诚,冲动,疯狂,随心所欲;一个的梦想是去大城市,成为城市人,如履薄冰,步步惊心。一个是尽情的.体验人生,今宵有酒今宵醉。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出现在作者生命中不同的时间段里,如果一定要找共同点的话,就是他们都是在追寻“自我”,以及,他们都失败了。一个去了更偏远的小山村,带着不甘和耻辱感与自己的梦想背道而驰,一个彻底迷失了自我,最终走向了死亡。
鸡汤告诉我们:努力,奋斗,只要不认输就一定能赢!而《皮囊》告诉我们无论你是“天才”还是“疯子”无论是多么努力,多么特立独行,你一样有可能失败,一样有可能被现实扇巴掌,只要你有梦想,那就只能拜倒的这位“女神”的石榴裙下,任由她折磨你,羞辱你,让你痛苦。
随年岁渐长,目睹了越来越多的生命的消亡,我也越来越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脆弱与不堪一击。
最初面对死亡的我还是个稚嫩小童,现在想来都觉得自己好傻,为自己会有那样好面对亡人冰冷躯体的好奇心。依然记得,小时候的自己只要听闻四邻八舍哪家有人离世,是一定要跟着大人跑去看热闹的。我那瘦小的身板挤进人堆,站在摆放着亡人躯体的床前,转动着小眼睛,定定地看着亡者那惨白如纸的脸,那僵硬的躯体,心里没有过多的概念,只是可以确定那个人再也不能动弹了。
而我第一次面对自己亲人的故去是在自己十三岁那年。我还清楚记得,那天自己木木地站在突然没了活气的奶奶床前,没有落下半滴泪,心里也并没感觉难过,虽然堂妹早已哭得稀里哗啦。但在奶奶下葬那天,在奶奶棺材被抬出家门的那一刻,我突然的嚎啕大哭令旁人也跟着落了泪,那一天我懂得了什么生离死别。
奶奶的故去并没让我有多难过,只是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常会拿着奶奶生前那张泛黄的一寸黑白照片愣神,再抬头看看对面的小山,那是我奶奶最终的归宿,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那儿,我的心里有了些害怕的感觉。也就在那段日子里,当我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躺在黑夜里,想到有朝一日父母也会离我远去,就忍不住伤心落泪。在我未经多少世事的心里,我明白了死亡是一件会带给人伤痛的事,对死亡我充满了恐惧。
时光渐远,我慢慢长大,我的二十岁在略带忧伤的茫然中度过,我的三十岁在守望幸福的期待中度过。在那些年轻的岁月里,我目睹了几个侄儿的陆续降生,他们让我看到了生的希望,而我却很少经历亲人的故去,那会我感觉死神离自己很遥远。
时光的年轮不断驶向前方,而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中年,而回头看来时路,我却已目睹了太多的死亡。堂哥的触电身亡,堂姐夫骑摩托坠崖而亡,表哥罹患癌症早早身故,同学饮酒过度一命呜呼,邻居在交通事故中被碾成肉泥,路人甲横尸街头,……我一次次地目睹着那些人在死亡时刻冰冷而僵硬的躯体,他们就此草草告别尘世,完成了从生到死的短暂仪式,而他们还那么年轻。
看着那些冰冷而僵硬的躯体,我没有眼泪,我只是觉得好难过,为那些生命的逝去,也为自己。生命是那么地脆弱,三个月前你与某个人对饮承欢,三个月后,你可能收到消息,那个人罹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上一秒钟,某个人还活蹦乱跳,而下一秒,我们可能与那个人阴阳两隔。生命止于一呼一吸间,我们谁也无法预料明天的自己将会有怎样的结局,而很多时候,我们却能感受到死神其实就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能将我们带走。
我们终究被死神带走,这一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但在被死神带走前,我们是需要学着与死神抗争的,因为世界那么美,我们还有那么多的远方未曾去过。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让自己的身体健康无恙,让死神拿我们无可奈何;去除贪念活得云淡风轻,死神也会为我们颔首吧;凡事小心思前想后不辱没他人,死神也会善待我们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吧。
死神到底离我们有多遥远?我们无法丈量,但很多时候,生命是可以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行人事,听天命,愿我们所有人都能活到寿终正寝的那天才与死神握手!
我,亦是在追寻“自我”的路上备受折磨的人。读完了文展和厚朴的故事,一种惶恐又无力的委屈感,充斥着我的胸腔,人生好难啊,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过好一生。可是,当我看到作者的后记时,我才懂的了,这本书只所以打动人是因为这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字句都来自作者的血肉,他生生的挖开的自己的伤口不是为了让我们恐惧命运,而是为了提醒我们“看见”内心深处的自己,“看见”自己想要珍惜的人,看到那些藏在人生里的,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未知”无法逃避,在短短几十年的人生里,去拓宽自己生命的路径,痛苦是我们活过的证明,仔细感受过的人生,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