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人生的人生感悟
困惑与人生,孪生来到人间,直至死亡降临的一刻。
人为什么总是要把结果看得比过程重要?而等真得有了结果后,大多又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太珍惜了。这又是一种普遍的几乎是真理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百思不得其解。想想周围的人,那个不是这样:小的时候,盼望快点长大,长大后又感叹岁月无情,留恋逝去的童年;成年后盼望早日成家立业,等成了家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衣食无忧了,又觉得家庭不够美满、工作不够称心;经过几年的奋斗,有的人升了一官半职,有的人也挣了一些钱,可还是不如意,不是嫌官小、就是嫌钱少;等官也大了、钱也多了,还是不满足,希望有朝一日成为最大的官、最富有的人……如此往复永无宁日,只有面临死亡的那一时那一刻,才恍然大悟,原来“赤条条来,赤条条走”是真事;原来“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也是真话。可事已晚矣,只好带着满腹遗憾、愧疚、后悔和无奈,离开人世。悔不该不听老人言,忙忙碌碌一生,终其两手空空而去。因为人们对曹雪芹“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的忠告总是不屑一顾,一笑了之,所以红楼梦中人的命运,总是一一再现重演,无论是悲、无论是喜,无一例外,循环往复地演义。
有人说,人生就是这样,没有轰轰烈烈、曲曲折折、反反复复、起起落落就不算人生,所以,人生就是享受喜怒哀乐、起伏跌宕的过程。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但是仔细一想,几乎所有人又都是在一步一步这么做……
又有人说,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也认为是自相矛盾的,简单来说,正是因为有了矛盾才有物质的相互运动,有了运动生命才能得以维继,地球才能正常运转,万物才能生长……试想,如果没有了白天和黑夜、没有了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人类能够生存吗?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非要我举例说明,那么就举个爬山的例子。假如把人生比作攀登珠穆拉玛,成功登顶是最终目的和结果,显然不可能一觉醒来背上行囊就出发,再用数日时间完成登顶任务,这是不可能的事实。那么,我们就简单地分解一下这个过程:第一,完成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第二,完成必要的体能训练和登山训练;第三,制定详细的登山计划和必要的准备工作;第四,从大本营出发,建立四千、五千、六千、七千等营地;第五,根据气象资料确定登顶时间后开始登顶;第六,从大本营出发,经过四千、五千、六千、七千等营地的休整,最终完成登顶任务……这只是一个外行的初步分析,其中遇到的问题是难以想象的,否则人人可以登顶了。据我的分析,有的人需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一次登顶,也未见得能够如愿。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不是身体原因、就是气象原因、或是技术原因等因素,使这个计划搁浅或泡汤,最终只能做协助他人登顶的工作(如后勤工作、建立营地工作、技术保障工作等等),其实即使完成了一次登顶任务,你能说明他的意义有多大吗?如何衡量这个登顶的意义?我说不出来,相信你也未见的能说清楚。那好,让我们反过来看,如果说登顶的意义重大,那么大多的时间也是在做些准备的工作,你能说准备工作不重要吗?不能!
人生如爬山,虽然登顶是目的和结果,但我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做登顶前的准备工作,因为没有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登顶任务就无法完成,目的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当然更不可能享受到结果和成功的喜悦了。又有人说,终其一生的精力,为完成一次登顶任务值得吗?我说值,因为你不是登这个顶,便是去登那个顶;不是为登山,便是为别得什么,如成名成家、为名为利、升官发财、出人头地等等,最简单的也是找个好工作,积累更多的财富,过舒心的日子等。如此这般,与登山无太大区别,不同的是,准备工作不太一样,或者说完全不一样,但没有准备的过程,哪怕最最简单的生存的目的`也是无法实现的,比如填饱肚子等。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漫长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每走一步都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管是喜是悲,不论酸甜苦辣,甚至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完成由生到死的轮回,不同的也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的经历罢了。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虽已耳熟能详,路人皆知,但能把它灵活用运到自己生命的每个过程,还需要一件件切身经历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这就需要用耐心慢慢等待生命中每个过程的来临,进而去感受和体验它的可信与正确。
对多数人而言仍然是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漫长,漫长的几乎占据了人生的所有时间和精力,但仍未能让人放弃对结果的追求。有人说,没有结果,过程有何意义?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符合逻辑,也无可辩驳。但你能否认过程的重要吗?不能!写到这里,似乎觉得这个问题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同工异曲,这正是困惑的地方所在。
在可考范围内,好象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了,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不足千万年。虽然我们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又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工业文明,未知领域人类的文明史与地球的年龄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所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至今未能有一个可信的答案,那么究竟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不足为奇了。看来这个问题还要长期困扰我们,正如曹雪芹倾其毕生精力所著的《红楼梦》,也为后人留下了不知多少的困惑和谜团,以致很多人能够以此为生,并且还能成为受人尊敬的“红学”学人、泰斗等。我们几乎连先人写的一本书都无法读[,有何理由拒绝“困惑”?既有困惑,说出来也不能算丢人,如果能积极投身到讨论中去,道也算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以我之见,《红楼梦》为我们研究“过程”与“结果”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好了”哲学。相信没有人能够回答出“好”是“了”,还是“了”是“好”。也就是说,究竟“好”是结果,还是“了”是结果?如果这两个字都互为结果,那么什么又是过程呢?如果没有过程,结果能够成立吗?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正说明人的追求是依赖“结果”来支撑的。也许这正是目前困扰我们的根源所在,或者说正因为人类对“结果”的依赖过于强烈,不管是说话,还是办事情,因为目的性太强,往往急功近利、忽视过程。于是才演义出了千奇百怪的人间悲剧:国家为追求高速度,不惜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甚至牺牲生命;企业为追求高利润,不惜以次充好、参杂使假,甚至谋财害命;个人为追求高消费,不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甚至铤而走险。由于人们忽视了通往成功之路过程的漫长、复杂和艰难,致使人性本能中的在弱点在“理想、目标、成功”等溢美之词的掩护下,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任贪婪、嫉妒和虚荣等病态心理在空气中蔓延,从而令“真善美”窒息而亡。可想而知,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义的社会里,人人自危只能处处设防,细想我们身处的环境不禁有些毛骨悚然,难道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因为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敢信,买车、买房不说,一方面我们买不起,另一方面,不常买,花点力气和时间也值得。但是柴米油盐天天离不了,似乎这些东西也不敢麻痹大意,难道经济发展是以信义的丧失为代价吗?也许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困惑”,也许“好了”哲学的存在也是必然,或许你还能给出更好的答案,我希望在期待中能有新的发现。
虽然我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而为之不懈努力,不持否定态度,但对实现这个目标采用的手段持保留态度。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大概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意思。然而这条近乎戒律的信条,似乎已被世人所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成者王候,败者寇”的哲学,不能否认的是“不管白猫黑猫”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有的人见利忘义、有的人不择手段、还有的人铤而走险……末了还是应验了“好了歌”那句话:“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的命运。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不到。”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人力岂能抗拒?
写到这儿,似乎有些眉目了,虽然困惑归困惑,但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遵循规章行事,就不会偏离方向太远,结果自然也就接近圆满,关键还是不要忽略了通往成功中的每个过程,你可以把它比作十字路口,每当到达一个十字路口,在没有路标、自己又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歇歇脚,问问路人,重新确定目标后再整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