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快乐日志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我们日益享受着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然而,更加舒适的生活,却引发了一个悖论: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了,但我们却越来越不幸福了。看着年年飘红的GDP,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感还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为着自己人生的GDP而不断奋斗着,简单地认为生活富足了我们就幸福了。为了更大的房子,更舒适的生活,我今天还要再多些努力,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心声。而残酷的市场竞争,巨大的生活压力,高额的房价……越来越让我们无法尽早达成自己的理想,跨入幸福的殿堂,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我们不断抱怨生活,抱怨种种不公,幸福,离我们渐行渐远……
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人的痛苦就来自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因为欲望是无止境的,人总是身不由己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做事,这无疑是痛苦的,欲望的满足让我们获得短暂的快乐,而新的欲望的产生又使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痛苦的循环中,这样如此反复。确实,当我们月收入达到1万时,也许我们下个目标就是10万,或者当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小房子之后,我们还受着外界的诱惑想要有一辆自己的车……
这样的想法让我们不断地去为自己的追求而“痛苦”着。夏曼曦说她修行的目的就是“离苦得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认为修行是必要的,正如她所说,社会上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是他们痛苦的根源。笔者认为,她的意思与叔本华是相同的,人无穷无尽的'欲望让自己痛苦,这欲望来源就是越来越多关注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不曾反思过自己的生活,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另外一个让人不幸福的原因应该是当今人们善念的缺失。
市场经济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市场化”了。付出的和得到的必须是等价交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了经济关系。我做了善事,就一定要有善报才行,否则我为什么做呢?这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他们忽略的恰恰是善的行为本身给人带来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如果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都用简单的经济关系去衡量,那么如何能获得幸福和快乐呢?针对这一情况,儒家经济文化网邀请夏曼曦到新闻事件套论坛给群里上千家媒体的朋友交流了,“修行”的意思——即,修正自己的行为,不间断的往善的方向延续。快乐本身不是经济行为的附带品,想要依靠“市场化思维”获得快乐的人怕是难以达成目标了。
其实还有网友怀疑夏曼曦的修行的行为,认为她应该先自食其力,为社会做贡献,然后再去修行。笔者不得不说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修行的含义。修行不一定是在寺庙中进行的,修行可以随时随地,在家里,在公司,甚至在大街上。重要的是你有反思自己生活的这种态度,去时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生活,修炼自己好的品格,关心和尊重他人,同情弱者,而不只是把自己的眼光死死盯在“名和利”上面。
修行也不是指要靠社会救济,自己处处去“化缘”,夏曼曦也有她自己的工作,而且寺庙给她一定的报酬不是白白养着她,而是她为寺庙做了一些工作,劳动获得收入本身无可厚非。 倒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醒一醒了,问问自己每天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名和利而失去了本拥有的快乐?自己还是否对这个社会心存感激,拥有一些善念和可贵的品质?笔者认为,这样的反思是必要的,这样的修行更是在修心,让自己获得一种真正幸福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