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父亲的日志

  父亲的童年苦。他出生在一个七口之家的大家庭里,排行老四。我爷爷在他十岁的时候,早早下世了。年少的他,成人已算奇迹,可他居然一路跌跌撞撞的把初中读完了。个中滋味,至今他还难以释怀。

描写父亲的日志

  那年月,村里人识字不多,有过上学背景的父亲,便幸运的教了书,虽然不是公职,可这一干就是八年。后来,这段经历便成了父亲最引以自豪的事了。母亲就是在这期间走进父亲生活的。对于家境殷实的母亲来说,能下嫁父亲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光蛋,用母亲后来的话说就是:冲的就是他识字。当然,母亲目不识丁。

  后来,家里添了我,教书的钱已难以维持日常生计了。于是,父亲不得不带着我们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矿山,谁想这一走就是大半辈子。我对父亲最初的记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时候,我已到了上学年龄,由于是外来户,没有当地户口,入学,需要交一定数额的借读费,父亲有些犯难。他穷惯了,也穷怕了,他深深的知道,要想彻底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只能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了。于是,他求了很多人,跑了很多路,我才终于坐在了教室。

  父亲没什么爱好,工作之余,最大的兴趣就是辅导我学习。每每这个时候,母亲总是停下手头的活,很认真的看着父亲,那眼泪满是赏识和艳羡。我想母亲是又看到了父亲当年教书的风采了吧。

  做完功课,父亲便会不失时机地给我讲他的过去,讲他苦难的过去,讲他风光的过去。这些支离破碎的回忆,常常让他情不能已,激动处,他便点燃一支烟,蹲在地上,不再说话……那时的我,常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他也不生气,我知道,他并不是全讲给我听的。

  这就是我对父亲最初的印象,我的童年就是在父亲的回忆中度过的。慢慢的,我长大了,也渐渐读懂了父亲的.心情。也许是机遇,也许是天意,学校毕业后,我教了书,做了老师,这让父亲兴奋了好一阵子。我知道,在父亲眼里我出息了,他为儿子能拥有这样一份儿体面的工作而由衷欣慰,更为这个一穷二白的家族能培养出一个文化人而吐气扬眉。虽然,在别人看来,那不算什么。

  等到父子俩再坐到一起时,就是另外一种味道了。这时候,说起往事,他虽还念念不忘,但早已不再伤感。毕竟,儿子出息了。更多的时候,是我在说,他在听。我对他说素质教育,说学生减负,说课件下载……我知道,父亲不一定全听的明白,但是他爱听。当然,父亲也会教我一些他过去的教书育人的经验。

  这时候,母亲还是会停下手头的活,很认真的看着父亲和我,那眼里依然满是赏识和艳羡。

  父亲老了,感情也逐渐变得内敛,深沉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已不肯在我面前袒露心迹了。面对离别,他已习惯于沉默,并不表达自己的思念。但我知道,儿子永远是他心中最软弱的地方。

  我对父亲的感情,千言万语又怎能说得清楚。他的沉默也总是碰触我内心最软弱的地方。揣着这份沉默,我又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