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烟几许,歌为谁唱散文

  雄伟壮观的黄河大街,有一座风格别致的白山立交桥,从空中鸟瞰是一个大大的“妙”子。由此可见设计者的独具匠心、构思新颖啊!今天,我在这里不是来评价大桥设计的如何精妙,具有巧夺天工之美,在众桥中的鹤立鸡群之绝。也不是评说大桥建设的如何坚固,具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之意。而是,说说桥下发生的事情。

尘烟几许,歌为谁唱散文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的时候,我领着老母亲来到桥下的绿茵小广场。高高的碘钨灯,照得大桥下亮如白昼,此处彼邻是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昭陵,自然风清凉爽宜人。这里每天晚上聚集好多纳凉的人们。经常来光顾这里的人,可以看到一位约五十多岁的汉子,在一台三轮车旁操作卡拉ok键盘,旁边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姑娘吹着小号伴奏。琴瑟合璧、珠联璧合,加之歌手的演唱,汇成一幅广场的亮丽的群众文化风景线。“歌手”自然是前来围观的赋闲人。你别说,这些“歌手”虽然年龄不同、性别有差异、职业不同、水平各有千秋,但是唱起歌来非常投入,演唱风格有模有样,不仅吸引了前来锻炼者的眼球。而且还吸引了过往行人的驻足观赏。

  激情四溅,歌声飞扬。这里有老歌、新歌、红歌,首首嘹亮、深沉、高昂、悠扬;这里有京剧、评剧、豫剧、河北梆子,曲目出出字正腔圆、独特各异。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一位头发花白,年过七旬的老者,走上台来唱一首《天边的骆驼》,这是应围观的人热烈掌声后第二次的返场。“天边走来一队队跋涉的骆驼,走啊走啊走在那茫茫的沙漠。风里雨里昂着它的头,大雪飞沙锻炼了它的性格。”老者的歌声把大家带到“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苍凉境地。聆听之余,不仅对老者投去羡慕的目光,又对那默默无闻的骆驼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歌曲唱罢,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老者口中微微有些喘息,一幅自鸣得意的样子浮现在脸上。

  第二个上场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从他的穿戴上看是个打工者,身边是他穿戴朴素的媳妇和孩子。唱的歌曲是《流浪歌》,他那厚重的嗓音,低沉的曲调,思乡的情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时我分明看见他的眼里闪现出激动的泪花,身旁他的媳妇是那样专注、那样的安静地听着,脸色不时地浮现自豪的神情,五、六岁的小孩子在她的膝下玩耍,不时地扬起头看那唱得入神的爸爸。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还有一些年轻人。最令我感动的是,每次来我都看见一位年迈的老妇人推着坐轮椅的老伴,十分认真地听着歌手的演唱。夜风如水拂过老人慈祥的脸颊,也吹动着老人的雪白的头发,老妇人边看边不时地掩掩盖在老伴膝盖上的毯子。如此的恩爱,让我感受到最美不过夕阳红得缩影,感受平凡的普通百姓爱的力量。

  立交桥上的车辆呼啸而过的,对听歌的人来说根本没人理会。昭陵里刮来的凉风,对听歌的人来说只当吹吹口哨。大家沉浸在真诚、真实、真心的美妙歌声里!

  此间,歌曲演唱还在继续。那位操作卡拉ok键盘汉子站了起来,他拿过麦克,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歌声便从不远处的音箱中传出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高亢有力,雄浑悠远,充满阳刚之气,具有男性磁力的.嗓音顿时引起在场的人叫好、喝彩。他一边唱着,一边用手挥动着节拍,将小广场的演唱推向高潮。这是每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每天最引发兴奋沸点的时候,这是最能表达抒发真情的节奏,这是老百姓从内心发出的最强音,这是老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的歌。

  八十七岁的母亲是个性情中人,她老人家再也控制不住上场唱歌的欲望,不顾我的阻拦,点了一首《小白杨》,这是母亲平时最喜欢唱的歌曲。老人家颤颤微微地被我搀扶上台,不顾众人狐疑异样的目光,手握麦克,随着音乐响起,大声地唱起来。“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苍老的声音,沙哑的嗓音,一字一句的唱着,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那么的入境,什么跑调啊,什么跟不上节拍啊,什么观众的反应,老母亲全然不顾,简直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听着曲调越跑越远,我伏在老人家的耳边说:“唱一段就行了,过过瘾,让别人唱吧。”可她根本听不进去,紧紧握住麦克,依然固我,直到一曲终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掌声哗然一片,大有返场之势。看看母亲自我陶醉的样子,看看老人家还想“蠢蠢欲动”心思,我赶紧搀扶老母亲走出了现场。

  绿茵小广场的灯火依然明亮,绿茵小广场的夜风依然吹着,绿茵小广场的歌声依然嘹亮,别问我,歌为谁唱?歌,在为自己唱;歌,在为大家唱;歌,在为幸福的新生活唱;歌在为我们的伟大祖国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