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散文随笔

小城散文随笔1

  曾经几次路过小城,感觉不错,但终究没有一次停下来,细细品味小城。小城于我脑海之中也只是概影罢了!

小城散文随笔

  初次经过小城便给我留下了些印象。那天,天刚刚有了一些明亮,周围还是灰蒙蒙的一片。这时的小城给我的感觉特别的静,偶尔听到汽车喇叭的鸣叫和鸟儿啁啾声外,小城似乎没了其它声音。这与大城市的各种嘈杂的声音相比,小城的晨音是多么的纯净啊!早起的人们早已三三两两的分散到城边的地里。看!他们多么的勤劳!正在默默的劳作,没有一点声响,就像那边的风车,永远静静的转动着。

  第二次路过小城时,天刚刚下过了大雨,雨停后的阴云还没有散去,小城在阴云与丝雨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的清新。这个季节的小城,树木已经换上了新装,麦田已经铺上了一层绿毯。在微风的吹拂下,心就像水洗了一样,特别的清爽。裸露的肌肤在丝雨的点滴下,似乎寒冷起来,但大脑特别精神。趁着清新,爱运动的人们,早已换上雪白的运动鞋,尽情的追逐着;热恋中的男女,趁着青春,早已附在桥的栏杆上呢哝起来。雨后的小城就是这样的迷人,就这样令人神往。

  最后路过小城,那天下着薄雾,四周模模糊糊,这时的小城显得特别的可怕。听人说过小城一个故事,那是过去许多年的事情了,有年纪的人似乎能够记起,但问及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大都不知道吧。话说从前有一对相爱的男女,由于父母的反对,男的因为相思不能与爱人见面,最终得了一场大病死了。后来女的知道了,于是跑到了山上,日日夜夜啼哭,后来因相思也死了,便变成了阴魂,每天清早都飘荡在小城的上空。听说每当云雾缭绕之时,若是仔细听,还仿佛能听到那女鬼哭泣的声音呢!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却使小城变的更加神秘了。

  小城虽然并不是十分的美,比不上周庄,更比不上乌镇。但它在我的心目中是平淡的,是真实的。它是我曾经经过的实实在在看到过地方。我印象犹深。

小城散文随笔2

  寒风微凉,这个深秋的季节,是不该有东风的。东风一直是希望的象征,带来温暖,带来绿色的生机。这个深秋的下午一直感觉东风徐徐吹来,吹的路旁本已微黄的树叶透出了思思绿意,即将枯萎的花朵也摇摆着,展现最后一段精彩。仿佛是错觉,只是有风吹来。

  我一直喜欢小城,喜欢那种小到可以从东看到西,从南听到北,不用走几步就能知道小城正在发生的故事,知道这座城里的人悲欢离合,感受得到小城的脉搏。

  小城里一定要有商贩,推着板车,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喊着贩卖的物品。尤其是早晨,从不同的街道听到各具特色的喊卖声,偶尔还能听到几句讨价还价,此起彼伏。不知几时,却都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不知不觉间一起消失。这样的早晨是喧闹的,也是安静的。

  随着太阳升起,家里人也吃过了早饭,大人们推着自行车开始上班,孩子们开始挨家挨户的喊着小伙伴,背着小书包,穿过不大宽敞的胡同,一边打闹一边跑着去上学,胖子总是在队伍的后边,一手拿着热腾腾的包子,一手挥舞着,边跑边喊“等等我”,顺便还要咬上几口包子。城不大,所有的人也就都熟识,骑着有些破旧的自行车,隔几步总会碰见熟人,都要打声招呼的。老人们带着马扎坐在门口,晒着舒适的太阳,眯瞪几下,感觉是要睡着了,偶尔有上学的孩子跑过身旁,老人总会醒来,微笑着目送孩子奔跑的身影。爱下棋的老人约在胡同口,摆上棋桌,泡上一杯热茶,偶尔是冥思苦想,偶尔是得意的表情,反反复复,一天的时光也就匆匆溜走。这样的小城是忙碌的,也是安逸的。

  傍晚,约上三五好友,凑个酒局,吹吹牛皮,谈谈家庭琐事,街头街尾的八卦也会成为酒桌上的谈资,有时八卦并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会发发牢骚,也会对别人的私事充满好奇,不过这只限于酒桌,吃过了饭,男人们也就恢复了往常。我是不喜欢酒局的,一来酒量不好,没几杯下肚就醉了,二来总感觉自己是个文艺青年,是不该留恋于八卦琐事中。

  这座不大的小城,或许会有我喜欢的姑娘,直发,爱穿白色上衣,下身一袭长裙。她说她想去香港,琳琅满目,购物天堂,我说我想去*,那里有小城,或许是和这里并不一样的小城。

  不管去哪,小城就在这里,可她在哪?

  一阵风吹过,吹落了树叶,散了花瓣,进入小城,掠过脸庞。没错,是东风,秋天里的东风。

小城散文随笔3

  小城虽小,修鞋人却颇多。繁华的市场,偏僻的小巷,有简陋的修鞋摊,也有高档的修鞋店,万千之中,独爱一家!

  最初也是慕名而来,穿街走巷,终于觅得“芳踪”,竟有小小的欣喜漫上心头:窄窄、小小的一间房,房前安放着主人修鞋的全部家当。方寸之地,放着一条长凳,几个马扎,井井有条。

  修鞋人六十开外,消瘦但精神矍烁,有着干净的脸,干净的手,尤其是他脚上的袜子雪白雪白。我诧异了!见过太多的修鞋人,酱紫的脸,酱紫的手,分辨不出颜色的鞋子,脏兮兮的衣服,而他截然不同,不仅衣服整洁,而且腿上搭的围布都是清清爽爽的。

  “坐。”他指指凳子,微笑着示意我把鞋子拿给他看。我赶紧把鞋子递到他手上。

  他拿来一块抹布,仔细地擦过,双手捧着鞋,看了看,然后如木匠拉线般,聚焦在一点,拿来小刀,顺势割平,用砂纸精心打磨,然后用万能胶就那么一粘,双手再用力一按,几分钟就“大功告成”,速度之快,动作之麻利,令我叹服。修成了,他没立刻把鞋子给我,而是很惋惜地看看鞋,叹一声,从旁边的工具箱里取出鞋油、刷子,三下五除二,鞋子在他手中光彩立现。

  “好了。记得勤给鞋上油,鞋子重在保养。”鞋子修好后,他仅收了2元。

  来的次数多了,我发现他修鞋就一个诀窍:用胶粘。易也好,难也罢,他都有办法粘好,粘得严丝合缝,如同新买的一般。一次,我好奇地问:“别人修鞋用线缝,你咋不用?”“不好看,影响美观。”“别人粘的鞋不长时间,就又开裂了,你粘得挺紧!”

  “胶不一样,我的胶贵,托人在外地捎的。”他话不是很多,但人挺实在。那次,我拿了儿子的一双鞋让他修,他看了看说:“这鞋不用修了,本身也不贵,坏了就算了,不必浪费钱!”原来他修鞋也有原则,我不禁肃然起敬。

  他爱好钓鱼。有几次去了,店门紧闭,一问周围的人,都说:“不用等了,他不来,就是钓鱼去了。”

  一水、一翁、一钓竿,好自在的修鞋人!

小城散文随笔4

  一路穿过崭新的柏油马路,两旁的绿化树似那百年的守护使者依旧屹立着,经过三三两两的“粉墙黛瓦”,猛然间有小松鼠窜过你的眼际,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倘若你放慢脚步,便会发现田园犬以一种亦步亦趋的姿态靠近你,许是在窥探?许是在打量?这时千万不要恼羞成怒,看家护院早已是它们的本性。

  临近黄昏,整个村庄都安静下来了,空中升起了袅袅炊烟,从远处看,仿佛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门口坐着悠闲自在的老人和天真无邪的孩童,满头银发,蓄满胡须的脸庞,用深邃的眼神打量着你,慢悠悠地点上一口旱烟,享受这饭后的闲暇时光。

  当你停下的时候,卸下背包,满足地凝视着这个被山峰环绕的校园,绵延的山脉,他们似乎还在继续那千百年来的传说,又似乎心平气和的对你传达着这份村庄的静谧,曾有朋友问我,是否发觉教学楼对面的山峰成W型?是的,它似乎在向我们悄悄透露这大自然无声的密码,让你捉摸不透,让你肃然起敬!

  深秋已过,寒意慢慢袭来,银杏叶早已抵抗不住脱落酸,铺了满地,那别致的马头墙,倔强的矗立着,似是永远迎接我们的归来。枝头上的麻雀你侬我侬诉说着情话,让人倍感温暖。

  寒冬的步伐已经“踏”上了房瓦,早起的清晨,屋内的热气还没有消失殆尽,往外一看,屋外的世界清冷如琉璃,推开房门,寒气迎面而来,丝丝扣人身心,连忙掖了掖衣服......

  午后的阳光微醺,无风,浅浅淡淡地走在校园里,任那时间的相遇,传来清脆的声响,偶有学生跌跌撞撞的跑来,一脸懵懂茫然,见了我,笑着问声好,眼神里满是单纯和柔媚。

  看着他们,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独自享受这安谧的时光,静听清晨鸟鸣滴落,书声琅琅,明媚的阳光洒满整座小城,会落下斑斑驳驳的影,微风吹过,树影,人影 ,风光旖旎,心中摇曳着对这小城满满的爱意。

小城散文随笔5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浙江的临安就在天堂的旁边。

  临安这地名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一个客栈,或者驿站,当然是通向天堂的客栈。在那进而距天堂一步之遥,再回头俯瞰人寰,那种自得与从容,就使人生变得十分潇洒了。

  临安是旅游名胜地,对于旅人来说这地名再贴切不过了。

  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这些引人注目的明星背后,临安偏居一隅,不显山不露水,只能算得上是小家碧玉,玉树临风,独善其身。临安是这些大都市的后花园,是红尘滚滚中人们心灵的避难所。临安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身居大都市的人到了这里才知道“满目青山觉笋香”是什么感觉。临安人的生活舒适,安静恬淡,悠哉游哉。这么说有点广告词的嫌疑,可事实确实如此。

  到过临安的人都知道,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临安的大小宾馆客满为患,各种车辆络绎不绝,各色人等接踵而至。他们衣着光鲜,感觉良好,带着大都市人的优越感,那份暂时逃离了名利束缚的轻松,那份临时的放松、潇洒与满足,使他们神情自若,左顾右盼,煞有介事,呼朋唤友,指点*,放浪形骸。他们饱览了青山绿水,品尝了野菜鲜笋,舔净了心灵的伤口,缝补好了破碎的心,带着蓝天白云般的好心情又回到名利场中去了。

  旅途如此,人生莫不如是。人生就是一次旅途,当然是单程的,人在世上所求的大概也就是临时的安定,生命以后才是永恒。

  临安这地名透着更多的哲学意味和人生真谛,还有一点悲剧气息,似乎将人生说透了。临安就是人生的客栈,谁来到人世间不是临时的呢?无论荣华富贵,穷困潦倒,飞黄腾达,艰难困苦,不都是临时的吗?不都如过眼云烟吗?人生是临时的,这道理谁都明白,人们企求的是临时而安定。人们在名利场中拼博厮杀,往往忘记了安定,变得浮躁功利,争强斗狠,贪得无厌,弄得形态丑陋,俗不可耐。于是,他们需要到临安去安安心,定定性,“身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所以就来了,所以又来了。

  临安给人心灵留下的印象是伤感的,惆怅的,留恋的,向往的,也是纯净的。给这地方取名字的人无疑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渗透了人生。

  临安距杭州不到50公里,坐汽车半个小时就到。这点路程实在是小意思。在临安当一介良民,舒舒服服、安安稳稳地过完人间的日子,待时辰一到,一步就可以跨入天堂,方便极了。

小城散文随笔6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信步行走在南沙区的小巷中,我情不自禁地哼起这首老歌来。番禹南沙是一个临海小城,面朝珠江口,坐望深港岸,海阔天空,自然舒适。

  国庆黄金假,我没有去名川大山旅游,而选择在番禺南沙小住了几天。听码头的渔民说,这个临海小城是真真正正填海填出来的,从清朝道光帝年间就开始这项宏大的造地工程。每围海一圈,填了一圈,就称为一个涌。从二涌到现在还在填的二十涌,一涌一条桥一个镇。而这么多个涌,要数五涌的万倾沙和十四涌的新垦热闹些。十六涌是现在广州的著名旅游景点百万葵园,到了十八十九和二十涌就是鱼塘基地和码头居多了。

  相比广州市区,这里可谓是一个纯天然的小城。当我杞人忧天般感慨如今的天不再蓝时,番禺南沙是一个例外。这里的美,已经让我不再想用多美的字词去描述,因为稍加词藻,就不会是浑然天成而尽失自然了。这个小城,没有古色古香的楼宇,但多的是半中半西的建筑。楼层不高,最多的也就五层。因此,你看不到鳞次栉比的摩天楼。走到哪儿,你都能觉得,天是那么的广阔。置身其中,心旷神怡。每一阵风,都是那么恬静细谧。卖海鲜的当地人说,这是不含杂质的海风。确实,清静得纤尘不染。整个小城,不见一座重化工业型的工厂,有的只是广袤的稻田,莲池,鱼塘和果林,不是农庄便是渔家。

  我是个爱向日葵的女生,于是在某一个启明星刚刚升起的清晨,便前往令我神往已久的百万葵园。晨曦之光柔和舒适,清爽的海风抚着脸庞,进入葵园那一刻,我更是心头一悸,那股浓浓的花香迎面扑鼻,一瞬间就让我宁静了下来。晨露,晓风,草香,全部搅拌在一起,足以让人感官失灵。葵园并非只种葵花,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儿,或是嫣然若笑,或是含苞待放。我悠悠漫漫穿梭在园林中,感受着周围沁人心脾的空气。而当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出现在我眼前时,我的内心竟然不自觉多了几分激动,不自觉地嘴角上扬。成片的向日葵跟随着阳光一点点地转动,每一个花瓣都尽力绽放。多灿烂啊。如果不是怕打破这片宁静祥和,我定会在那里尽情奔跑,放声歌唱。

  直到快离开南沙时,我一转念想,这里也许是叫不上城市的,因为它没有城市才有的热岛效应。这里的夜空是那么深邃的。孩提时代,数不清的星星可以陪我度过每一个夜晚。随着岁月的流逝,星星也一颗颗没了影迹。可是在这里,我却找回了童年的脚印。每一个夜晚,都有数不完的星星,你完全不用怀疑是不是错觉,伴着微凉的海风,安静地望着夜空,也可以是人生中极大的享受。

  关于小城的一切一切,请恕我墨少笔断吧。在那里的几天光阴,将是我人生体验中极为宝贵的一笔。留白许多,这样以后有时间的话,才可怀想。

小城散文随笔7

  我是一个多梦的女人,前几天连续几次梦到小时候的家,一个面积很小的房子。那个房子是我儿时记忆中的家,至今我都能清楚地说出家里的摆设。两间房,进了门就是火炉,是整个家最温暖的地方,另一间挂了一幅蓝色的门帘,放了两层的床。全家人的日常活动就在不到8平米的前间,但却弥漫了亲情的温暖。尤其是在寂静的冬夜,一家人洗漱完毕,围着火炉,稀稀拉拉地拉着家常,柴火烧燃后发出的哔哔剥剥的响声,与水壶里煮沸的水响,交织在一起,悦耳动听。大人们习惯泡一大杯热茶,再就着炭火点燃一支香烟,他们的轮廓,在明灭的烟火里模糊而亲切。那时,我们整天饥肠辘辘的,总想吃东西。家里可吃的东西也仅是洋芋,围着炉子烤洋芋便成为我们童年最快乐的事,那种让人馋涎欲滴的香味,就在无数个温馨的冬夜里肆意飘荡。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里相当于一个小区,小区不大,都是面积一样大的平房,房后是一大片洋芋地,夏天开着淡紫色的花,这就是我童年的乐园。小区的前面是一条马路,是当时县城的中心位置。一条窄窄的小巷把小区分成两部分,小巷就成了穿插于县城中的过往之地。

  我家住在靠近巷子的前方,十几米外就是马路。我读小学时,来来去去的就经过巷子,逢下雨天,路上就是大大小小的水坑,有人会在积水处放上几块砖头,以便过往的人不至于踩进水里。每到路不好走的时候,我常常会贴着墙边,用手扶着墙,沿着墙根高一点的地方走,一步一步,像是跳舞。

  学校很近,穿过马路再走一条巷子就到了。学校是在村里,也就有了七拐八弯的巷子。一年级时,教室是一间单独的房子,三年级时,又到了另一个院子,五年级时好像又到了另一个院子,就这样,小学时期,我在七拐八弯的巷子里来回地走。

  那些小巷,如同一张地图,上面印满了我的小脚印。

  那些小巷保留了很多年,直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高原,吹醒了我们这座小城。童年时漆黑的路面如今已变得光洁,以前的碎石子、烂篱笆所组成的路面,如今已由“崭新”的柏油路面、水泥路面所代替。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很多新建的高楼拔地而起,如坛城文化广场、池卜卡商业步行街、中心绿化广场等。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电视机、电冰箱、家用汽车在以前看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而现在已经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家用品。以前盼到过年才能吃上小鱼小肉,如今是天天过年,吃素倒成为时髦,成了体验返朴归真。手机、电脑、因特网这些看似高科技的东西已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普通消费品。昔日漆色斑驳、破旧不堪的古城,经过修复保护,如今已是街道古朴,房屋整齐,商铺酒吧林立,游客络绎不绝。具有137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又重放异彩,以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CCTV20xx年度《中国魅力名镇》展示活动中荣获“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大奖,成为迪庆发展香格里拉旅游业的又一大亮点。

  有一组数字资料足以证明改革开放给这座小城带来的变化。1978年前,香格里拉县城仅有一条街,沿街建成的单位房屋有新华书店、中甸二旅社、医药公司、县商业局、州邮电局、县人武部、县文化馆。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甸县城“一条街”规划工程才实施完工,同时建成第二条街━━和平路。1977年9月,为庆祝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20周年,中甸县城街道才开始安装路灯。首批路灯装置在主街道长征路,路灯有盖无罩,无自动控制装置,人工操作,早闭晚开。建塘镇人畜活饮水,从古以来到解放后30多年间,以饮用龟山脚井泉为主,新城区初建时,各机关单位都打井水供饮用。到1985年,县城自来水厂才正式建成供水。

  改革开放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至20xx年,香格里拉县城实际面积由1985年的6.8平方公里扩大到11.8平方公里,增长173.5%;县城规划区面积由1985年的18.6平方公里扩大到23.6平方公里,增长127%;城市人口从1985年的1.4万人发展到4.6万人,增长328%,城镇化水平达27%。到20xx年,香格里拉县城——建塘镇的城市道路总长达29千米,面积达69万平方米,城市人均拥有道路13.2平方米;有城市路灯3408盏,路灯亮化率95%;城市规划区绿化覆盖率达23%;城市供水管网总长35千米,供水覆盖率达97%;建成日处理50吨的香格里拉县垃圾处理场和日处理1万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达183万立方米。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县城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了,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个崭新的高原藏区生态旅游城市正在滇西北高原崛起。

  我不知道留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小巷意味着什么,也许是童年的足迹,也许是小城历史的见证,也许是一种岁月,也许只是生命里的一些过往。

  直到今天,我漫步于城区时,虽然昔日大多用油毛毡盖就的街道,如今已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但仍能凭着方位,清楚地指出当时那些小巷的位置,很多东西都在改变,而记忆不会消失。

  曾经游历过许多地方,也被各种神韵和内涵所吸引,但每当回到从小生活的这座小城时,那一份欣喜与自豪总会油然而生,因为无论是从哪里回来,那一片湛蓝的天空中总有一份诚挚的眷恋,来自对这座小城的热爱,更源于对香格里拉湖光山色、人文风俗和悠久历史的了解。

  到过香格里拉的游客都对这座小城的洁净美丽赞不绝口,感觉在香格里拉的日子里,心情都觉得特别敞亮,因为这蓝天、白云下的城市,融合着纯朴的民风、蒸腾向上的经济发展,人也会觉得神情愉悦,怡然自得。

  我知道,我的小城,对于任何一个置身于其中的人,都有着怡情的神奇魔力。

  向南行,那美丽的古城,清净的石板路,或笔直,或蜿蜒,那无处不在的靓丽,总是将你的怡然心神和笑容保留得很久很久。或许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亮点,可是我感觉自己的城市综合的、整体的魅力内涵,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小城散文随笔8

  一个清风拂面、月色朦胧的夜晚,我漫步在建湖大桥的人行道上,一边享受晚风带来的惬意,一边欣赏塘河两岸怡人的风景。凭栏远眺,一座座高大建筑上灯火闪烁,象是镶嵌在夜空中的蓝宝石;高高的塔吊伸展着巨人的臂膀,正在勾画城建新蓝图。悦耳的音乐插上了翅膀,象精灵似的在小城的夜空久久回荡。近处,人称苏北上海滩的西塘河风光带,更是美丽动人。沿岸的'彩灯光源悠长如带,绚丽夺目,与月色星光交相辉映;一对对情侣相偎相拥,绵绵细语,编织未来的梦……西塘河啊,你以母亲的情怀,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的居民、田野与村庄,也温润着发展中的小城。

  望着令人陶醉的夜景,我不禁心动情涌,感慨万千,当年小城旧景又依稀重现眼前。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从部队转业来到地方,被安置在小城工作。从此,我与小城朝夕相处三十余年,与其结下了不解情缘。那时的小城旧貌,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南自缫丝厂,北至神台桥,南北一条街,人家尽枕河;人民饭店、东风药店,在当时可谓鹤立鸡群。小城周遭几乎没有公路;不过漕运还算发达。当时小城最热闹的地方当推轮船码头了。大小船只一色“丁”形抵岸,动辄绵延千米,场面甚是壮观。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苏北大地,也给这座小城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如何抢抓机遇,描绘小城发展蓝图,是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思考和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得富,先修路”,一场筑路修桥的战役拉开了历史性的序幕。我有幸参加了湖中路的建设工程。从地质勘探到路线确认,从奠基伊始到路段竣工,历时六个多月。在紧张施工的日子里,我与施工人员日夜战斗在一起,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工地上,机声轰鸣,马达欢唱,挖掘机、推土机、滚压机、载重车辆昼夜不停地运转。在机械欢快的奔跑声中,路基一层层垫高压实,路段一天天延伸。怎么也忘不了,那年国庆前夕,湖中路全程通过鉴定验收。在庆功大会上,我与工人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载歌载舞,喜庆的泪水濡湿了衣衫。电视台的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我们自豪、骄傲与激动的历史瞬间。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小城不断长大。此后,我们相继完成了三纵三横的路政建设工程。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人口迅速攀升,一个新城区就这样在里下河平原上悄然崛起。

  让我最难忘的还是老城区的拆迁改造工程。我们十分理解人们对故土的那份情感,更让我感动的是绝大多数被拆迁的市民朋友为大家而奉献小家的忘我精神。望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心头油然升起无限敬意!

  如今,我虽退休数年,但仍关注小城前进的步伐。又是一阵凉风从身边掠过,夜深了,我沿原路返回。望着身后的这座小城,感到无比欣慰。三十多年来,我与小城昼夜厮守,相依相伴,走过了多少沧桑岁月,共同经历了欢乐与艰难,与其结下了深情厚谊,比兄弟情长,似战友情深。小城的旧貌新颜都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小城散文随笔9

  北方已经飞舞雪花,而南方的枝头,却仍有花儿正艳。

  在这座美丽的小城,能登上榜单的花朵,有朱槿、三角梅、也有秋棉。朱槿的鲜,三角梅的热烈,秋棉的淡雅算是这个季节里大自然特别的眷恋,它们出没的地方总仿佛一幅幅被精挑细选的油画陈放在人世间,它们构成城市个性的名片,并与世界和谐镶嵌,或汇成湖,或堆成山,或绵延成道路,让城市长出无可挑剔的精致与庄严,流连着仿若朝花夕拾的变迁。

  美丽的花与青翠的树在此蜿蜒,一半因为积淀,一半因为心愿。亚热带气候的绵延加上靠近海边,冰天雪地显得特别遥远,而人们在道旁精心栽种的这些光鲜,在沐浴了靠近赤道的阳光之后,便拥有了不老的容颜,它们经历过春天,也经历过秋天,却始终葆有青春无敌的耀眼。

  尽管也有梧桐落叶随风,但作为秋的祭奠,更多的时间,生命把周边度化成丰年,它们努力舒张,尽情吐露芬芳,不拒绝幻灭和流浪,不拒绝尘烟和迷茫,浑沌或纯粹的激昂,始终洋溢着古道热肠。

  在人们的记忆中,争奇斗艳很有可能会将流年或烟雨驱离,但在这方土地,人们只要睁开双眼,花开花谢总能提前要约,满足您的期待或令您无比怀念。

  小小的一座城,河岸边的草青了一年又一年,路边的树果实挂了一遍又一遍,人世间来来去去的云烟仿佛却始终停留在原点,它们不知有无从前,也不知有无明天,以最合适的距离远离沧桑和巨变。

  顺着路沿,人们很容易看到天色深深浅浅,葱茏忽隐忽现,在隐约的楼宇中间,墨绿或火红串出许多意外的惊艳,有香飘千年,也有幸福满园。

  蜂蝶生活在桃花源,就像人们安乐在伊甸园。它们采集、酝酿,也收获和释放。它们美丽的翅膀经常出现在视线的周边,带着流动的写意,也带着辉光和理想,炽热如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各种希望。

  江水如带,款款绕城。尽管流水并不是这个季节的特长,但淙淙显然也是一种向往,它们从来时的铺张,到去时的明亮,一直在喻示喜悦和成长。

  阳光同样明亮,它们的飞扬有很贴心的磁场,它们在行进中留下安详,也留下温暖的榜样,有岁月那么豪放,有情怀那么明朗。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猜测,这究竟是谁的故乡?

  不见昼短夜长,红花绿叶满庭芳,大道两旁,天是*的方向,桥和路直指南山,和风爽朗,仪态万方的秋水像待嫁的新娘!

小城散文随笔10

  一九八三年的春天来的比较晚,南方小城初经春雨,潮湿中带着点黏人的泥土气息。

  巷口的糊汤店异常火爆,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华捧着有点烫的碗,轻轻的吹着,然后缓缓地将糊汤递给面前的芳。“我不饿,你先吃吧!”芳把碗推给了华。“不行,你先吃,你还要赶火车呢。”华又把碗捧给芳。“玩够了没有啊,这碗放哪呢?”老板又端过来一碗,不耐烦的瞧着二人。

  “给我,给我……”华尴尬的接住,偷偷瞥了一眼芳,芳耳朵红红的低着头。

  “明儿我就去单位打申请报告,组织上不一定能批下来,你在等我几个月!”芳边吃边说。

  “多大点事,都等你一年多了,不差这几个月,等过完年我把俺家那院子捯拾捯拾,给你腾个地方出来,娘说了,就怕你住不惯。”华呵呵的笑着。

  芳突然抬起头来正好和华的眼睛对上,“如果调动批文下不来,咱们的事就得再缓缓了”

  华突然激动的握住芳的手,“别瞎说,实在不行我就过去。”

  站台上的火车已经驶离,华依然追着跑出了半里路,他看到泪流满面的芳冲着他招手时,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安……

  春去秋来,芳再也没有踏足过这座南方小城,那一年父母将其关于屋内,苦口婆心劝说大学毕业的芳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婆家。

  而华借着亲戚的关系出海经商,这一别,十年匆匆而过。

  当年的糊汤店已经不在,而故事依然在发生,南方小城变化飞速,改革开放的春天不仅带来了富裕,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

  又一年过去,当他们再度重逢与南方小城,各自发白的鬓角又在述说怎样的情愫。

  也许故事只是故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他愿不愿意说,或者有没有合适的情境说,亦或是有没有合适的对象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体会,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可。

  过眼云烟,浮世尘华只不过是凡人背负的罪过,当双手合十,学会放下,又有几人能懂。可悲的不是死心不改,可怜的是回头无岸啊……

  二月南国春水柔,

  一宿花落雨初收,

  梦里少年吹箫伴,

  一眸相望各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