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散文

  一直想写这个故事,却不知道如何下笔,生怕自己浅薄的文笔*了这份深沉的爱!

深爱散文

  1987年,北京一对未婚先孕的大学生返回河南。至于什么大学,未曾听父辈谈起,我想大家当时根本就不关心这个,八十年代末期人情闭锁,思想封建,人们更感兴趣的话题应该是未婚先孕。

  八七年的初春,一对有闪光点的人物,一个英姿飒爽二十出头的男孩,带着如花似玉的女孩,连夜赶回河南的姨妈家。女孩宽大的棉斜纹劳动装下,腹部微微隆起。男孩拉着女孩在姨妈姨父面前长跪不起。肯求姨妈收留女孩四个月,还要帮他们保密,此事万万不能让校方和父亲继母知道,否则前途难保,姨妈想起早逝的姐姐就留下这么一个儿子,姐夫续弦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妻子,又生了儿子后,外甥的日子不好过,如今又惹下这么一档子事,除了自己没人帮他收拾残局。可是农村女人以夫为天,只好战战兢兢地求丈夫让这个女孩子在自己家里住一阵子,好在丈夫疼爱妻子勉强答应了。四个月后女孩在一个破乱的房子里生下一男婴,按我们当地风俗,女人不能在丈夫以外的姓氏人家生产,姨妈只好在村外找了一个破败无人居住的房子,稍作收拾让女孩住进去生产,男大学生毕业在即,也不在身边。勉强挨到农厉五月底,女大学生生下一男婴,没来的及过满月就把孩子托付姨妈回北京了。这所有一切都是听长辈说的大概情况,以我现在的人生经验进行分析,这对年轻的男女大学生,当时年轻,未婚先孕,男孩母亲早亡,父亲有点小地位,却视名誉为生命。而这对男女大学生当时年轻,重前途轻离别,轻易抛下亲生骨肉,觉得一年后工作婚姻妥当了,再全家大团圆也不晚。

  一年后,这对大学生兴冲冲的折回姨妈家,想抱回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年轻啊!不知人情世故,想想八十年代的中国,一个小婴儿离开母亲,寄人篱下在没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农村家庭里,他要怎么活下去?贫瘠的河南很少有奶牛奶羊,也没有给人家留下买奶粉的钱财,姨妈家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是土里刨食长大的,何况外甥的私生子呢?在女大学生回京的第二天,姨父为了孩子活命就把孩子送给邻居家的一个远房亲戚收养了。这个远房亲戚又把孩子送给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妇,这对夫妇有四个女儿,在四十岁那年生了个老来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十多岁了还没个大名,都是宝贝儿宝贝儿的喊着。孩子十三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夺走了宝贝儿的命,妻子差点哭死,这时候邻居抱来一个没有满月的男孩,夫妻俩觉得这个男婴就是自己儿子转世,当即收养了男婴。从此把男婴当成亲生儿子抚养,取名小松。老夫妻的大女儿,二女儿都已经结婚生子了。四个女儿也觉得有了小松这个弟弟,父母老有所依,对这个年龄相差悬殊的弟弟疼爱有加。

  老夫妻俩对小松的爱,是超出常人的,倾其所有给他买当时最好的奶粉。夜里孩子闹轮流抱着哄着,由于孩子出生在夏天,夏夜多雨多雷,夫妻俩心疼孩子,上半夜妻子帮孩子掩耳朵,下半夜丈夫给孩子捂耳朵,给孩子喂奶粉的时候夫妻俩一个给孩子捂耳朵一个给孩子拿着奶瓶。孩子生病的时候夫妻俩干脆整天整夜的搂着抱着,拍着哄着,老父亲为了逗孩子一笑甚至于俯身扮牛马,连村里的乡亲提起这对老夫妻,养儿不易,都会鼻子发酸为之动容!

  回头再说小松的亲生父母,大学毕业,有了好的前途,也有了光明正大的婚姻,此时的他们唯一的遗憾就是亲儿不在身边,于是他们带上重金,收拾妥当,准备风风光光地接走儿子。可是当他们踏进姨妈家之后,所有的希望都化作泡影,一岁多的儿子早被姨父送人了,小夫妻疯了一样打听儿子的下落,由于孩子并未多次转手,其间也没什么金钱交易,孩子很快就找到了。当时姨父把孩子送人确实是为了给孩子一条活命,姨父的邻居把孩子送给老夫妻,确实是觉得人家缺儿子,会真心实意地疼孩子,这中间没有任何的金钱交易,老夫妻对孩子的那份爱是豁出命的真!如今孩子一岁有余,伊呀学语,浓眉大眼,一逗三笑,宛如画中红孩儿,人是有感情的,心都是肉长的,此时此刻若是把小松还给他亲生父母,岂不是要了老夫妻的命?小夫妻自从偷偷望见儿子一面之后,心里生生放不下孩子了,眼见自己的亲骨肉被可以做自己父母的老夫妻抱着,逗着,宠着,心里是何种滋味?如果从未相见过也许思念是模糊的,自从亲眼望见,小夫妻偷吃禁果,十月怀胎的不易都历历在目,他们觉得愧对孩子,想給孩子一个完美的人生!

  于是小松的童年有点戏剧划,每隔一段时间,亲生父母会找上门来,老夫妻就会锁上大门到四个闺女家轮流躲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松七岁,双方都觉得精疲力尽,觉定找个中间人说合一下,然后坐下来谈判一一生身父母先对老夫妻鞠了躬说:“感谢大伯大妈帮我们养了七年的孩子,给了我儿一条生路,您二老的年龄足以做我们的父母了,所以你们能给他什么样的前途?只有我们才能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人生,我们肯求你们二老把孩子还给我们,我们纵使倾家荡产的报答也再所不惜!”老母亲听小夫妻讲完,一个劲地抹眼泪,老妈妈说:“七年了,2000个日日夜夜松儿没离开我们半步,没了松儿你们依然活的很好,可是我们不行,离开他我们真的会死,半刻也活不下!你们会给他好前途不假,可我们给他的是我们最好的东西,主要是我们现在把他交给谁都不放心,我们觉得天下没有比我们更爱他的人!我们这样做也觉得对你们也不公平,对松儿也不公平,我们也试过萌生把孩子还给你们的念头,可是这个念头让我们的心如同剜肉剔骨啊!”听着老夫妇发自肺腑的话,小夫妻抬头看天,泪眼蒙蒙,丈夫扬天长叹:“罢!罢!罢!我们还年轻还会有自己的孩子,当初抛下孩子的那一刻我们就错了!世界上有人这么爱他我们也放心了!”当晚和妻子相拥挥泪告别孩子,踏上了回京的路……

  小松在老夫妻的呵护下,慢慢长大了,小松遗传了亲生父母的高智商,特别的聪明,上小学从五年级直接跳级到初中。老夫妻开始为了隐瞒孩子的身世很卑微的活着,对邻居对村民都分外讨好,生怕哪个不小心说漏嘴。善良村民们都体谅老夫妻的一片苦心,对小松的身世守口如瓶,在小孩面前从不乱说半个字,并且对小松都很高看。小松顺利地读完高中,老师们都说凭小松的成绩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不是问题,可是!唉!我都觉得无法下笔,因为此时此刻的老夫妻已经接近七十岁,此刻的他们宛如惊弓之鸟,听到清华就想到了北京,听到北京他们就胆战心惊!他们对即将高考的孩子说:“宝啊!这个大学咱不上了行不?爸妈都老了,你能不能陪在爸妈身边,赶紧娶个媳妇让我们抱孙子啊?”孩子乍一听到父母的话足足震惊了五分钟,可是孩子很快地平静下来,微笑的着对父母点了点头,第二天就乖乖地辞别了老师背着书包回家了,班主任校长都惊动了,校长开着车子亲自找到小松的家,对老夫妻说如果家里有困难,学校将支付孩子所有的学费,直到小松的大学毕业。老夫妻俩还是动摇了,觉得不能太自私影响了孩子的前程。可是令大家不解的是小松坚决地拒绝了校长和班主任的好意,他说不愿意上学了,愿意在家陪伴年迈的父母,还能说什么呢?老夫妻抱头痛哭,觉得孩子太懂事了,觉得自己老两口拖累了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前途!

  小松自学了电脑维修,这个自学是真的,这孩子太聪明了,附近的电脑,小伙伴的手机都找他维修,很快他在我们当地一家很大的公司找到了工作,工作很清闲,就是检修办公室销售科所有的电脑。并且在这家公司很快找了个女朋友,女孩比小松大四岁,大学毕业三年了,她被小松的善良、才华和英俊的外表吸引。小松带她见父母见姐姐,她很好奇为什么小松只有二十二岁,可小松的父母却已经七十多了,但是她什么都没问,而他也从来什么都不说,只告诉她父母很爱很爱他,父母很善良很善良,父母很不容易很不容易,他很爱很爱爸爸妈妈,很爱很爱这个家!也会很爱很爱她,女孩微笑点头,带着信任和小松走进了婚姻。

  村民们永远都忘不了小松结婚的场景:一对璧人出场,一对老人从头哭到尾,虽然使劲地想微笑,可是眼泪总是抢先,司仪打着圆场,说老人是高兴的眼泪,可能是深感养儿不易,不舍得吧儿子交给新娘吧!司仪的话许是说到俩老人的心坎里了吧,老妈妈竟然掩面哭了起来,小松和媳妇跪在老爸爸老妈妈面前,懂事的孩子对妈妈抱了又抱,在妈妈的额头亲了又亲,试图安慰妈妈,试图让妈妈镇定,也许妈妈太激动的情绪让孩子不安了,孩子不知道怎么就失态了,对着父母磕头,并且长跪不起,所有参加婚礼的村民,包括司仪都哭了……

  现在的小松也做了当地的卫材生意,生意不错,和妻子生了一儿一女,和爸爸妈妈住在一栋房子里。妈妈是老风湿腿,冬天特别严重,小松特别孝顺,给妈妈买泡脚的木桶,按摩腿部的振动器,妻子起早贪黑照顾老人孩子,从未怨言,老父亲身体也不好,有哮喘病,夹杂心脏病,去年冬天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老夫妻俩商量,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累赘,干脆把孩子的身世告诉孩子吧,那一天老两口不在了,孩子也有个依靠。一天晚上,老夫妻把儿子媳妇喊道眼跟前,说要告诉孩子一个秘密,可是小松拦住父母说,让二老安心生活,不想听什么秘密,只要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好好地生活下去他才有个完整的家……

  小松买了一辆车,很不错的车,村民都猜测这孩子一定是和亲生父母联系上了,一定是快回北京了。可是小松只要在家,就会经常带着父母去公园,去散步,去检查身体。对大家的猜测从未回应。春暖花开了,村民们都说小松这孩子可能没有准备走,因为在老宅基地上盖了新房子,听说还准备给儿子买一块地,看来真准备在这儿扎根安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