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霞塘巨变散文
说起康霞塘,我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自然村,人口没有过百,却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2018年4月22日,经潘维生同学组织,塘墀中学1973届的毕业生30多人,分乘五辆小车,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离城区五公里的广丰区丰溪街道黄家淤村的康霞塘游乐场所。上午阳光灿烂,空气清新,黄家淤的入口处已是车流滾滾。吴礼敏开了一个七座的商务车,用来接送同学,他办的钢构件工厂设在横峰,工程遍布全国,年产值已超一个亿。我乘坐的是翁晓华的车,一路欢快挺进康霞塘深处。在这里,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苍翠的绿色,和那美丽的大门的桔红色。孩子们在大人的陪同下,涌向了辽阔的滑草区。整个山坡都是滑草区,上面种植着绿油油的毛毯似的草皮,看上去非常养眼,踩在草地上,感觉也非常舒服。这里就是名扬全市的上饶飞虹滑草场。
据这里的人说,要进行滑草活动的.人们要走到半山腰,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坐在一个特制的“脚盆”里,向山下飞速滑去,在体验速度和激情中享受快乐的过程。在速滑的滑道上,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乐的尖叫声,还有人们对于滑草场的赞扬声。如果说人间有天堂的话,我认为第一个就要把滑草场算上!
我们都是大人,滑草就不玩了,大家环视着康霞塘的周围,我的记忆渐渐地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康霞塘。
那是七十年代初期,我在塘墀中学教书。那时还叫大石五七中学,招收的是高中学生。1971年春季,招了三个班近180名新生,我任其中三班的班主任。到第二年,大石和塘墀分开两个公社,因我们学校的所在地是塘墀,所以学校改名为塘墀中学。我们高一的三个班,到1973年毕业时,只剩下100多人。微信时代来临,慢慢地找到原来的同学,大家在一起成立了一个群,但是目前人数只有40多人。今天来到这里的是其中的30多人。
当时,全国都在贯彻五七指示,学生学工学农,参加生产劳动是必修课,我们在农村,主要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学校在康霞塘有二三十亩沙质土地,这些地是1968年改造丰溪河时的滩涂围进来的,没有列为生产队的田,估计当时就给了学校,成为学生学农的基地。但是基地的田高低不平,低处常年积水,深及人腰,高处是一块麻地,沙质土壤,不经旱,高低相差大约三米多。校长叫毛仁旺,是一个农民出身的民师校长,干劲十足,他的目标就是把这二十几亩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那时,全国农业学大寨,学校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一百多名师生,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改田造地劳动。我们的任务就是把高处的麻地的土挖出来,再一担一担挑到低洼的地方填上,开始的劳动任务比较重,每周劳动二天,后来改为一天,学生按班级出工。为了抓工程进度,对于下雨天也会作适当的调整。就是说,下雨了,不能出工,就在学校读书。如果天晴了,再补上劳动课。
毛校长很卖力,除了下雨天,他几乎天天都跟班参加劳动。在他的带动下,各班都很积极,虽然没有具体的任务,象多少立方,或多少担,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不会偷懒。那时学制短,高中时学生都还小,是十五六岁的样子。我也和学生一起参加改造农田的劳动,我的体力也好,在全国上山下乡的形势下,在大学临近毕业时,我曾去农场劳动锻炼了二年。
康霞塘的土地就在毛校长的领导下,逐渐地平整起来,“沧海”已经远去,“桑田”近在眼前。到1973年,基本可以种水稻了。后来,这块地给了下放塘墀的知青班耕种。知青班解散之后,又给了新设立的一所农业中学。后来,农中也没有办了,就收归乡*作为公有土地。邵金有是73届的学生,家就在黄家淤,后来,做了村支书,再后来,符合政策转为国家事业编制的*。这次,他作为东道主,邀请全体师生到康霞塘参观,也近距离感受我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的变迁。他参加了这片土地的改造,也参与了这块土地的开发,对于康霞塘,他也最有发言权。
我们在阔别了四十六年之后,再一次来到这里,沿着丰溪河边的新的河堤,慢慢地行走,来到流淌过我们青春汗水的康霞塘,我们的心情格外的好。女同学摆好了姿势,笑容满面走进了我的相机,男同学们用健康的臂膀迎接明媚的春天。春风吹拂着岸边的杨枊,远处,滑草场里的大人小孩仍在那里嘻戏,无数的红色的蓝色的大盖晴雨伞下,是新时代的康霞塘人在销售各种饮料和果品。我似乎看到当地的人民已过上了小康的生活。这里的百姓,有的去滑草场做工作人员,过着领工资的生活;有的在这里摆摊设点,成为自食其力的个体劳动者;有的开办家庭农家乐,兼做了城市人才有的的餐饮娱乐服务。总之,康霞塘甚至整个黄家淤村的群众都找到了一条致富的道路。不知道康霞塘那个叫阮正高的学生现在在哪里,今天没有见到他。是外出经商?或者在哪个城市安家?又或者在哪个农家乐等待我们?没有答案,留待今后再找找他吧。
我们这一群游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和康霞塘有着不解之缘。昔日的农村康霞塘,今天的城市游乐场,康霞塘和*一起成长。我们改造过的那块的沙地,已融入大片的绿色当中,根本分不出来哪一块是我们的农田基地。放眼四周,草木茂盛,郁郁葱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点也看不出当年贫脊的样子。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翻天复地的变化啊!
中餐和晚餐都设在黄家淤农家乐山庄,在山庄,拍一张大合影,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宴会上,师生们其乐融融,大家举杯庆祝我们的这次重逢,同时也预约今后再次相聚。岁月如歌,前程似锦,让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去续写新的篇章,去重铸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