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崛起散文
那年那月那日,我们怀揣梦想走入纷繁的社会。一些经历,让我们认识到它既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它看似秩序井然,实质是杂乱无章。让初入社会的人兴致高涨,而又余味索然。该走入社会,融入社会,进而征服社会的想法,一碰到实际,就跌得粉碎,焦头烂额,撞了一鼻子灰,甚至既伤身体,又伤心。
在阳光灿烂里,谱写黑白人生,我们没有那么幸运,更谈不上得心应手。我太幼稚了,觉得《红与黑》足以鼓励我抗争命运,《简爱》也足以供养我婚恋的饥渴。然而现实的金塔却把我的幻想撞得粉碎,我仿佛坠入了万丈地狱,禁受的酷刑着折磨与烈火的焚烧。我需要摆脱这个残酷的现实,重树理想的旗帜,只有这样我才能走出黑暗的困境,获得新生。
于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我选择了读书。这种读书,并不是闲情逸致的雅兴消遣,而是一种功利性很强的游戏。我不满足已有的中师文凭,它虽然给我带来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我要自修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结果连续三年三年加三年,连续函授九年文科,混了一纸文凭,不起任何作用。而这九年的末了,给人的.感觉是——上当了。没有薪金,没有待遇,更没有因此改变任何状况,尤其是工作环境。别人在感佩之余,没有说出的是——你傻呀,花了那么多钱,为了个啥?
的确,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在有时候常做的只是“事后诸葛”,命运总会捉弄人。理想的境界只存在于幻想之中,人的欲望是无休止的,那渴望得到的东西在千辛万苦之后距你只一步之遥,但它还是可望而不可即。在遗憾之余,我们是否学会了珍惜眼前的一切,老妻、弱子、哀邻,以及令人厌烦的老调长谈的工作?是否学会了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命运有时有激昂的旋律,那是躲在年轻的时候。儿童时代,我是一个可爱而笨拙的小胖墩,许多模糊的记忆来自于大人的回忆。而至今印在脑海的只有多病的少年,还有暗淡的青年。唯一自豪的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异,有时候倒想考得差些,却没有。那时尽管我的身体很差,甚至被某些医者与俗人判了死刑的我,没有对生命绝望,而是决心在所生的时间内努力学习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因为我的体质常常被同学取笑,体育更是成为我的瘟神。因而,我的学习最用功,接受能力也最强,甚至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模拟课堂上老师的腔调推导出正确答案,有点神乎其神的意思吧。
但后来工作,恋爱,成家,解体又重组。历经了一番磨难之后,人会变得淡静。那一段对爱人的幻想,使得我爱上了听名曲,为此我专门买了太小录音机——花了近一个月工资,那是我每月才不到200元。齐秦之歌,李娜之歌,舞曲等等,我都买了此类磁带,闲了就听。尤其是我渐渐喜欢一些中外名曲,阿炳的《二泉映月》、俞丽拿的《梁祝》、四大古曲,以及贝多芬的《英雄》、《命运》等磁带我都有。也最爱听《命运》,它很容易把你带到一种与命运相交相融、协同与抗争并走向光明的境地。那激昂的旋律,那舒缓的节奏,那紧张的基调,那胜利的喜悦,那不屈的精神,令人感怀,催人振奋,发人共鸣。每次听到这样的乐曲,都令人精神一震,反思自己的俗气,催促自己的超脱,要不断超越自己,达到一个人生新高度。
后来,忙于应付家务,应付那无休止的反复沉闷的工作,休止了音乐的爱好。录音机破碎了,卖了破烂,磁带也闲置在书架顶上,任其铺满灰尘也不再揣摩。现在的爱好仅剩看电视,上网,偶尔也舞一舞笔墨,来打发日渐衰颓的时光。而我是否在怀念往昔中增占了才干了呢?书法被人认作很好,那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我偶尔也写一些文字,记下这枯燥的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