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朵难以忘却的微笑散文
因为排在后面,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等待论文答辩。站在走廊里,和大家一起临阵磨枪。穿着高跟鞋,站得脚都痛了。可是看到了美景:窗外有一只风筝,飞入云筲,那样高远,就象梦想。
现场的气氛很紧张。不知道紧闭的两道门之内,是怎样的情景。中途我们这组的评审老师简单休息了一下,是两个五十岁左右的女老师,和一个四十五六岁的男老师。他高高瘦瘦,很普通,以致于我看过一眼,没有任何印象。
当我终于走进那间屋子,坐在他们面前时,发觉主问者正是他。他先笑道:“听你的名字,以为一定是男的,没想到走进来的是个女生。”
他的笑容像蔚蓝的天空,那样明净。让人看了有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据别的考生说,被问了四五个问题。但是在我的论文陈述后,他问了九个。
和我设想的一样,是根据我的两个论文来的.:“你的诊断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使用SAS、SDS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你为何选用这样一个案例?你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这种性格对你从事咨询工作有何利弊?
他问:“你为何选用认识领悟疗法?社交恐怖症还有什么其它的治疗方法?”我答了前一问后,又答:“还可以用森田疗法,认知疗法。”他说,比如行为疗法————”
我接道:系统脱敏疗法。
他点头。问:“神经症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在那一秒钟,我直觉不对,这个问题不妙啊。教材上是把它列为精神障碍,可是心理咨询的很多案例介绍中,咨询方法的适用证里,又都提到一些类型的神经症。学科之间的界限模糊,使得心理咨询常接待神经症的求助者,把它做为咨询对象。
他笑了:“不属于。”
我立刻腼腆起来,也抱歉的笑了。
他笑说:“你可以回去看一下教材的第四章——里面明确提到过。”
“我知道了,对不起,老师。”
在我的不知所措的笑里,他笑得很快乐,仿佛我的懵懂之处,让他觉得很有趣。他的目光明亮,就象一个孩子吐了个舌头那样调皮的笑里,又温暖,又包容。
我从来没有看过那样的笑容,他很爱笑,象春风吹拂过大地,那样和煦。那一刻百花盛开,阳光明媚,他的笑里,是认同,了解与恩慈。
还有一次,他问我:“这个案例是你实际做的吗?”
“说实话,不是。”
他笑了:“如果是,SAS收费就不会是四十元了。”
我又一次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紧张起来,他一笑而过,对我竖了一下手中的笔,意思这个问题已经结束。
另一次,他问我:“你在职业行为分析的第五页写道反移情,为什么会对游戏爱情的男孩女孩有潜在的厌恶?”
这个问题在我意料之中。“这反映了我潜意识里的焦虑和道德感。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
他问:“与个人经历有关吗?”
老师,这好象是个人隐私吧? “没有关系。只是我的价值观的缘故。会担心,怕他们受到伤害。”
年少时,是曾经遇到过这种男孩,但是他并不想与我游戏爱情,只想娶我为妻。
他问我最有趣的一个问题,是我在个人分析中写道: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李子勋。他问:“为什么这样说,他的优点是什么?”我偏了下头,开始思索。“羽扇纶巾,华姿英发”,谈笑间,李子勋就可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于是这三位评审老师,坐在那里静听我对李子勋长长的仰慕。“他坐在那里,即使不开口,眼神里也能流露出对求助者的了解与倾听……”
他听完。然后说:“做为同行,李子勋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如果你经常看这个节目,会受到他那种模式的影响。在你以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阻碍……”
我询问的看着他。不会吧?这样严重?但是听上去很有道理,会有这种可能性的。
可是,你知道吗,老师?你此刻的笑容就那么像李子勋,神情也象。
我又一次的说,“嗯,我知道了——”
他原本就在微笑着,现在灿烂的笑起来。那是那次近二十五分钟的论文答辨中,我最后一次看到他那样开心的笑容。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带着最冷酷的坚冰都会为之融化的和悦温柔。
他问周围的两位老师,是否还有问题。我生命中的第一次论文答辨结束了。他们三个在不约而同的对我点头,表示认可。其中一位老师自语般的重复了一遍我的工作单位。仿佛第一次听到时并未留心,此刻方才注意。她又问:《心理访谈》是哪个台的,几点播出?想来她对李子勋已产生好奇。
我走出去,那扇门重又关闭。下一次它启开时,又会有另一个人接受他们的询问。
他的微笑照亮了我这次的行程。在我又一次在候车室,在人山人海中准备返程时,在蚂蚁一样的人群中,想起那位貌似普通的评审老师,想起他不笑则已的风采。我总是对知识充满敬畏,对那些远远超过我的、优秀的人,有仰视与遗憾。
又要返回自己的天地。山外青山楼外楼。我是多么喜欢走出来,遇到这样优秀的人,这样的灵魂。而他们对我来说,又只是天空中飞过的雁阵,掠过无踪,可能只此一面,再无相见。
再继续一个人,努力求索,追寻。也许达不到山的高度,至少在这个过程里,我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