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的声音散文欣赏

  我去农业大学做调查,问一学生,棉花是怎样来的?该学生回答说棉花是机器吹出来的,旁边一学生听了这话立即反驳说不对,棉花是在农民的辛勤培育下从地里长出来的,我问棉花的亩产量大概是多少斤?这个学生回答说大概是一万斤吧,据说亩产量都在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这样下去,十年二十年后的棉花亩产量估计会超过十万斤的。我说你是农村来的学生吧,他说他是去年他们那个农村县里的高考第一名上来的,他的神情,真好像他就是农村里的骄傲似的。

花开的声音散文欣赏

  我去川北一些较贫困的农村做调查发现,这里的农村稀疏拉拉的,根本就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密集。这里的农村,一个个有两千多人口的大村庄,发现却只有几个老头和几个老太婆,很少看见有年青人,这些留守老人们讲:“年青人都出去打工了,做生意去了,没有外出的一些年青人天天都在镇上打牌”。我问这些在家的年青人天天打牌有啥意思,为什么不多多种好庄稼?这些留守老人们讲:“我们这里每人就一亩来地,一亩地如果种棉花,年亩产量就两三百斤;一亩地如果种稻谷,年亩产量就一千来斤。也就是不管种什么,一亩地一年只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想想啊,谁愿意天天泡在地里就为了一年那一千元的收入啊?”我说既然如此这些年青人还是出去创业的好,这些留守老人们讲:“据说我们这里要修铁路和高速路,这样就会占去我们的很多土地,我们还会被拆迁去房屋,这样就会赔给我们很多的钱,还会给我们建新的楼房,我们天天就盼望着我们这里能修上高速路,我们特别渴望我们的这个村庄能修成城市,这样我们就能因卖土地因拆迁而富裕起来,你看网络新闻里宣传说郑州市里五十位千万富人扫大街,他们都是因拆迁而成为千万的富人啊!”

  学生动辄就说地里的亩产量 上万斤,最贫困的农民动辄就要因这因那能获得上千万元的经济收入,为什么人们的欲望都膨胀的令生命都快窒息了?

  我去这里的中小学做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有两种调子,一种是好好的努力学习,争取以后能拿到一张高文凭;一种是不学习,混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出去照样赚大钱。我问一位成绩特别好的学生,你为什么要读书?他说读书就是为了要拿到一张高文凭,拿到一张高文凭就是为了要有一个高好职位,有了一个高好职位就是为了能合法合理合情的抱着摇钱树,奔驰宝马是小蝌蚪,年薪百万不嫌少,年薪千万不嫌多,年赚上亿有点意思,年赚十亿百亿千亿才是我的理想。

  我去城市里调查这些混过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就出去赚大钱的人发现,这些人在有能人传帮带 的情况下,很快就融入进了市场,很快就成了市场经济汪洋里的游泳健将。而那些只是凭自己单闯天下的,几乎个个就像拖拉机一样喘着粗气只能爬行在城市的边缘,久而久之,他们就对城市就有了怨尤,而怨尤就像是一种传染病症,久而久之,几乎现今的大多数人,都对现今的这样那样有了各自的怨尤,特别是对命运的怨尤……

  网络新闻报道:“有一个青年女站在了一个八层楼的房顶边沿,她神情呆滞,似乎有跳楼自杀的迹象,很快就围来了一大群人 ,这一大群人里,居然没有一个上去救,而很多的围观者就像看杂技表演一样,有的拿手机拍照,有的'大声的喊:跳啊、跳啊、快跳啊、怎么还不跳呢,等人来救你吗……”

  有一个成语叫雪中送炭,而事实是:大家看到的,很多的都是雪中送雪或锦上添花 。比如很多的歌颂和赞美,往往是给好的添好,是给肥的添膘,这是不是锦上添花呢?比如很多的街头流言蜚语,人们是不是正在热传呢?比如传言某某人又婚外恋了、某某人做了小三了、某某人倒台了……这些是不是雪中送雪呢?而我们的文学和艺术,又恰恰是要么就是对某些东东给捧上天,要么就是对某些东东踩在脚下或一棍子打死,好像历史以来的文学和艺术都是热衷于这些啊!“雪中送炭”不只是是一个成语,“雪中送炭”应成为文学和艺术里的精神才对啊!

  许多的事情,必须深入才能实际,只有实际了的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而深入是孤单的更是寂寞的,是绝对不能和经济学的原理划成等号的,所以诸葛亮说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 !如是,理想才不会变成欲望!如是,眼睛才不会雾里看花而漠视生命!如是,用心听花、花开的声音是一种何等高尚的天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