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片永远的玉米地散文

  房间里飘溢着阵阵的清香,我知道,是锅里的嫩玉米煮好了。待诱人的玉米捞出来,热气腾腾,顾不得烫手烫嘴,一边吹一边啃,那黄灿灿的玉米又香又甜。

心中那片永远的玉米地散文

  每到这个季节,菜市场便有一些小商贩拉着一车子的嫩玉米叫卖,贪嘴的人们便三三两两的买回家尝鲜,我也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情景一直能持续到秋收。但这并不算完,自此,大街上,便滋生出了又一以玉米为主的商户,专门卖煮熟的玉米,花生或毛豆,这在寒冷的冬日生意一点也不冷清。车上放着火炉,玉米或煮或烤,玉米特有的香味随风飘来,花生和毛豆是煮好的,花生和毛豆在两个盆里放着,随顾客挑选。

  看着绿油油的玉米穗,仿佛又看到了院门口曾经大片的玉米地,那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往西是107国道,再往西是京广铁路,玉米收割后,视线可目及国道上流动的汽车和轰隆隆的火车。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也看了二十多年,看着院外那片地的播种和收获,习惯了每天看到它的成长,也习惯了看到它每天的不一样,庄稼的长势也是我们常常聊起的话题,虽然这与我无关。每次经过这片玉米地,心怀虔城,空气里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脚下的土地似乎更实在。

  芒种后的某一天,下班后,便发现熟透了的小麦已经收割完毕,大田里光秃秃的了,此时,玉米种子就在田间落了户。没几天,出苗了,长高了。那时候,周日带着孩子,站在田间地头,看农家用锄头锄草,那份仔细,认真,跟儿子讲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有时,我们也会帮着他们一起拔草,儿子也乐得在田野里玩耍,兴奋,开心,汗或土把小脸弄得象个小花猫。

  夏季里,绿油油的玉米旺盛起来,一夜之间,玉米拔节,长高,亭亭玉立,密密地成垄成行地站立着,那叶子宽大颀长,黑绿黑绿的,半腰里长出个小小的棒子,头儿上顶着一撮淡淡粉色的樱子,根根透着光亮,好似丝质一般光滑。玉米杆顶上是一串串雪白的花,风吹叶子哗啦哗啦地响,还带着一种青涩甘甜的气味。青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舞动着,送来阵阵玉米的清香,长长的玉米樱子迎风飘扬。这个时候,田地里是不能轻易进去了,伸长的玉米叶子就是保护玉米的绅士,任你是谁。那天傍晚,儿子急着撒尿,让他到地边去吧,他偏偏钻进了玉米地里,凭大人们在外面喊,小小年纪也似乎害臊了,不愿意示人,待出来后,小胳膊上划了好几道红印子,有汗液蛰,便喊疼,于是,玉米叶子长着刺的事,便刻在他小脑袋里。

  记得有一年,刚结了玉米,恰逢一场大风雨,怀抱着玉米棒子的秸杆倒伏在地里,那时以为玉米不会再有收成了。可过几天再看,倒在地里的秸杆又重新向上竖起了身子,挺直着腰板努力向上挣扎着,在地上又扎下了新根。这是很好的现实题材,正巧那时儿子成绩下滑,于是,趁势给他讲解人生路上,风雨时常有,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会有各种不如意,因此,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多么重要,无论多么辛苦,始终不放弃,把握机会,走自己的路,接受风雨的洗礼,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过一段时间,儿子脸上又露出久违的笑容,也恢复了往日的开朗,我想,或许在他成长的路上起到一点点作用吧。

  夏天的夜晚,晚饭后搬上小板凳,拿着大蒲扇,坐这地边纳凉,这里有清凉的风儿吹过,与水泥地面上热烘烘的空气无法相比,宿舍里的人们自觉在路边排成一排,享受来自大自然清凉的风,扯着闲篇,家长里短,懂行的人常常说起,这庄稼该怎么怎么样了,于是,节气与庄稼的收成深深地印在心里。油画般的田野里,圆鼓鼓的.玉米粒渐渐饱满,农家就会趁机掰下嫩嫩的玉米,到早市上来卖。买菜时我会格外留心,那玉米棒子露着褐色的胡须,穿着青绿的外衣,剥掉外衣显出淡黄色玉米粒,玉米粒排列整齐,粒粒饱满圆润。

  秋天在玉米不知不觉的成熟中走来,曾经郁郁葱葱的玉米地,慢慢被玉米成熟的气息将大地染成金黄。秋天的阳光,高远而挚烈。十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下班回来,高高的玉米秸杆已经不在,再也看不到它们雄壮的身躯,甚至连秸杆也看不到,秸杆都被粉碎在大地里,作为来年的肥料。浇地,小麦下种,这里一年两季,小麦和玉米,问及农人,说,好管理,好耕种,闲时,还能打工挣点零花钱。看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便知他们的日子红火而温馨。

  要改建的消息早就开始疯传,从开始不相信,到后来不得不信。无奈之下在一个夏日早上,拿着相机在外面转了又转,拍了又拍,总感觉还是不过瘾,记忆只停留在了相纸上。

  终于,门前的庄稼地改建成为花卉市场,春耕秋收便成为了遥远的记忆,二十四节气只是手机上的日子了。一时无法适应,看着眼前的砖瓦,总感觉少点什么,而这道红砖墙使我们留在了一个只有一个出口的小巷子里,再也看不到流动的汽车,也看不到远处的火车,只有抬头看到的天空了,彻底成了井底之蛙。玉米地再也回不来了,最终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玉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