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摘选:微信瑶一瑶
他走出校门后,曾想在位于鄂西山区县城的老家好好干一番事业,但是萧条的经济环境把他的宏伟壮志洗涤成一个个肥皂泡。倘若随波逐流,他在这个山区小县能否找一房心仪的媳妇也成为问号,他不甘于此生如此浑浑噩噩混迹下去,便效仿同龄人那样到东莞开辟新天地。
她是一个湘妹子,刚蹦出校门,就随同同村小姐妹们到东莞制衣厂流水线做起了女工。她虽娇小,但是内心却充满湘妹子特有的泼辣与叛逆,她不甘于像母亲那样,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做一辈子村妇,她曾梦寐着未来,先做打工妹,后做老板娘,再找一个事业有成的白马王子把自己嫁了。
东莞,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是强大的经济引擎,还是时代潮流的掀起地。在东莞这片鳞次栉比的高楼和遍地开花的工厂中,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寻梦的年轻人,包括他和她。
他和她相识于“摇一摇”。他和她整天都重复着“宿舍——饭堂——流水线”式的机械性生活。劳累一日,他拿起手机摇呀摇,希望能找到一个解闷的人;她也拿着手机在另一栋宿舍“摇啊摇”,希望找到一个感情的“倾诉地”。他摇到了她的'昵称 “祥云”,她也摇到了他的昵称“流星”, 他和她相互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见面那天,他和她竟然发现彼此同在一家工厂上班,命运似曾相似,改变命运的迫切心情如此雷同。他腼腆的脸庞上暗藏着刚毅,她白皙面孔中绽露出几丝娇羞,两个年轻人的心由此碰撞出了爱的火花。
白天,流水线上的工作任务繁忙且劳累,但是他和她的内心却是异常的快乐,因为他们把相思都放在夜间的微信交流上。夜晚,也只有在夜晚,他和她才能用微信相互倾诉着爱慕,微信由此成为维系和拉紧两颗年轻人心的纽带。
情人节那天,他没有给她送俗气的玫瑰,而是送她了一款刚刚上市的玫瑰色的iphoen4s;她也没有送他“爱心礼盒”,而是挑选了一款白色的苹果4给他。当他和她交换礼物的时候,他和她都会心的笑了——他们都期盼着对方继续用“微信”维系和发展这份难得的恋情。
三年后,他挣足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她也攒够了她觉得相当体面的嫁妆。他觉得她是他今生事业帮手,她也觉得他是可以托付之人。他和她商量,还是携手去他老家发展吧,毕竟只有那样才叫“事业”,而一直留在东莞只能叫“打工”。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的那天,当婚礼司仪让他和她讲一讲他们的爱情故事时,他和她不约而同的说“感谢微信!感谢摇一摇!”
他和她在县城闹市区经营者一间面积宽裕的五金店铺,他忙于进货送货,她忙于打理账目。店铺被他俩侍弄得红红火火。让他和她都感到欣慰是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儿子天真活波、健康可爱。
自从有了儿子之后,他觉得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他把赚钱养家当做当务之急,他每日像一个陀螺一样忙于买卖,微信和微博等时尚的交流方式被束之高阁,以往保鲜爱情的甜言蜜语在没有微信介质的传播下也少了许多。他以为生活就是挣钱过日子,不需要甜言蜜语。他自信的认为,他是她的唯一,她是他的宿命;他是她的天,她是他的地;他和她的感情是经得起风吹浪打的考验,任何第三者也不可能插足其间。而她,觉得自从有了儿子之后,他对她变得冷淡了许多,感情倾诉和交流少了许多,昔日微信上的甜言蜜语只能当作一种美好的回忆。
人是一个矛盾的动物,波折和困苦多了总想安逸;生活安逸了,又嫌平淡乏味,反而奢望生活能泛起一阵阵涟漪。她每日不忘在朋友圈晒一晒儿子的图片以及生活感悟,每每都能引起围观和点赞,包括多年不见的一位中学男同学,对她更是“有贴必跟,善解人意”,催生了她的飘飘然。从“添加关注”到设置为“私密好友”,她和这位十多年未曾谋面的男生,因彼此在孤寂中找到了感情倾诉地,微信交流愈来愈频繁,倾诉、煽情、甚至暧昧。当然,她在思想设有防线,和这位中学同学仅是感情倾诉,不可能走得更远,因为她更欣赏丈夫的人品和能力,也更珍惜这个温馨的家。
他对她整天表现出的“微信依赖症”颇有微词,他觉得她都是有孩子的人了,不应该像少女那样不停地刷着微博、聊着微信,没有一点儿贤妻良母的样儿。但他依然相信她微信圈都是一些闺蜜和姐妹们。
这天,他经不住好奇,偷偷地翻阅了她的微信记录,他惊呆了,她怎么还有一个“他”?她那个肆意煽情的中学男同学言语也太出格了,难道她……?
他冷静的理了理思绪,想和她好好谈谈,他甚至做好了不祥的打算,如果她真的出轨,只要她给出“合理解释”,即使这种解释漏洞百出,他还是相信她会悬崖勒马的。
她不想解释,说:“你为什么要看我的微信?”她怨他对她越来越冷淡,她恨他侵犯她的“感情自留地”。她相信自己的清白,虽然一时在感情上抛了锚,但是行为上没有出轨。
他迟迟等不来她的解释,沉默、冷战……持续了好久,他终于憋不住了,他对她说:“怎么个了结呢?”她说:“让时间来治疗你的心病!”他不满意她的回复,他对她说“好聚好散!”
她回了湘西娘家,他独自领着孩子、打理着店铺,他常常在门可罗雀的店铺里傻傻地发呆。他再次开始侍弄渐忘的微信圈,他在微信圈里倾诉自己的处境和苦水,他竟然发现他的朋友圈里也有好多“她”,这些“她”里也有他的小学和中学班花和校花,“她”们跟帖是那么“煽情”且又善解人意。
望着日渐萧条的生意、嗷嗷待育的儿子,他渐悟,原来她的中学同学的那个“他”和自己的中学同学里的“她”一样的煽情和可恶。
他叹息:“哎,成也微信,败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