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冬韵散文
北国之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心仪中的冬日。今年冬天因儿子一家在济南所以没南下温暖的海滨女儿处过冬而北上泉城,正好领略一下这北国之冬。
泉城不如关外哈尔滨等城市那么寒冷,但室外气温也常常零下十几度,室内因有暖气而温暖如春。
我和妻夏天因从上海世博会转道青岛崂山也去过泉城,夏日泉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满城皆绿杨柳飘絮。趵突泉泉水突突上涌,晶莹透澈,水凉可饮。游人如织赞叹不已,这天下第一泉真是名符其实啊!而这冬日的第一泉因地下水不丰富而只在泉池中一圈圈地翻冒着水泡,池面飘浮着飘渺的水雾,看似暖融融而池畔的坡石上结着厚厚的冰,太湖石上倒挂着粗粗的冰柱。游人三三两两漫步在冬日温柔的阳光下,生命像未上满发条的时钟而节奏放慢。然而随着不知寒冷的小孙孙和他那活泼的小伙伴在园中追逐嬉戏,稚嫩的银铃般的`欢声笑语而又显现出活力来。
这儿的冬和家乡不一样,家乡的冬常常彤云深锁雾霭迷漫,阴冷潮湿,冷得你浑身水湿湿的感觉。可泉城冬天干冷干冷,常常天空湛蓝,冷得个干净利落。手触处静电啪啪。从温暖的室内走出室外,厚厚的防寒服保藏着室内的余温,真的还神清气爽不觉怎么寒冷。正因如此无北方过冬经验的我被严寒冻伤了脸部,冻的像个紫茄子。这才让我初尝了北国寒冬的厉害。
泉城济南处处有泉流,泉源由条条小溪汇入绕城的护城河。冬日里的护城河汩汩清流,明澈见底,河中的游鱼、随泉流轻轻摆动的水底绿色水生植物,在这波光粼粼中更是相映成趣。在北方这不被冰封的小河唯有这泉城啊!河面上水雾涟涟,泉流在途经船闸提升坝时,才从四、五米高的坝上倾泻而下,清泉溅起珍珠般的水花,发出哗哗声响。这虽然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但也别有风情,别有韵律。这有形有声的景观告诉人们泉城那深遂的文化渊源。泉流将游人引向那古老的泉城明珠——大明湖。
大明湖北魏时称历水陂,唐人称莲子湖。宋称四望湖,直到金代才始称大明湖。湖中有兰岛、北洋、历下等六个岛屿,泽畔有古迹景观十多处。清乾隆御书匾额、诗碑,历下亭亭柱上何绍基手书的杜甫诗句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更是泉城人引以为傲的赞美佳句。
冬日的大明湖已不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了。荷花无存只剩下枯败的荷梗和残破的枯叶,垂柳叶无影,垂枝却披上晶莹的冰花。湖坡岸冰凌处处,只有湖水平静如镜还未冰封,可能湖底有泉源输送地下热能。远处的千佛山白雪皑皑,映照着朝阳熠熠生辉。这环湖的街肆与湖光山色相映恰便是“湖静佛山观街景”。
泉城还有一道风景线,那就是勿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人们都排着队在泉眼汲取泉水。尤其解放阁下的“黑虎泉”汲水人更多,有步行来的,有开车来的,热热闹闹、满载而归。此情此景我暗自吟哦:“老少共汲虎泉水,煮茗倍觉汤色清。”
在大明湖公园有副楹联:“春水船如天上走,秋水人在画中行”。而今虽身处严冬,读此联不觉深感被这泉水拥抱的济南,被这清冽的甘泉哺育的古老文明之城。她是山东半岛的一座明珠之城。泉城北有苍茫奔腾的母亲河黄河,南有桓绵青翠的岱宗余脉千佛山,城中则到处有绿地、公园、古迹、名胜。柳色青青,翠竹丛丛,感叹斯城:“北渚横苍色,南山印翠痕。”“引水纳天色,种竹引秋声”。处处有景观,处处有文脉,让你难以忘怀啊!
泉城是泉流之城,这千流之泉盈育了齐鲁文化,人文景观无处不是。李白寓居东鲁赞叹“日落沙明天例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而辛弃疾、李清照更是在泉城留下多处遗迹。历上院、趵突泉、观澜亭、铁公祠、古戏楼、关帝庙……诸不甚举。清代一个感人的老残游记更是把泉城的山山水水,民风民俗历历在目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还有现代文化巨匠老舍先生的故居仍保留在大明湖畔。书画大师李苦蝉的展厅、英雄山下的文化街。“书香墨香纸笔香,齐鲁文化人尽享。字画街头供君品,金石遗风源流长。”真不愧孔孟齐鲁地,天下唯此城。
这难忘的泉城之冬更是常忆与妻冒着零下十一度的寒冷,携手攀登上了海拔近千米的千佛山。登上千佛之巅“一览众山小”。在那庄严的大佛前我和妻“寄兴超然物外,承天得化心中”。默默祈祷:国家昌盛,家家平安。泉城明
珠,永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