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无别散文

  有个很有文学功底,也颇有才气的女孩说,我不需要懂政治知识,那是男人们的事。我觉得她的话非常偏颇。

男女无别散文

  首先,她混淆了政治知识和从事政治的概念:政治学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学问,人人都可以学习;而从事政治的·大多确是男性的事,需要特殊的才能,非一般人所能为。

  其次学问是共通的。任何学问之间都是互有联系的,把每门学问割裂开来学习,学到的只能是一门谋生的专业技术,而不是通才。只如西医看病分科一样,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知道你的身体的整体状况,自然也不知道病的根源在哪。

  不懂政治学,显然就不懂国家的*,也就难以理解一个国家的政策,进而不明白经济的发展状况,由经济而影响到服务、娱乐行业,最后反应到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这是一个连锁反应,而政治恰是所有一切的根本。

  她说那我只搞文字,就不需要这些知识了吧?对不起,你最多也只能风花雪月一番。如果想在文学上有所建树,那是一定不可能的。历来哪部有分量的作品里面的内容不是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知识的?

  如果只是从爱好方面来选择学或者不学某门知识是可以理解的,从性别方面来选择就未免认识肤浅了。

  最后,非常错误的一点,就是把人从性格上以性别划分!

  所谓的男女有别,只是在生理结构上,而不是人的性格上。一个完美的人的性格应该是刚柔相济,既不是全是传统定义里的男人也不是女人。既刚强勇敢也能温柔细心。

  为什么社会上现存的男人多粗糙马虎,女人多弱不禁风?

  我想每一个人出生时天性里都带有非单一的性格而来,并非仅是粗糙或者温柔。但是很小的时候,父母,亲朋,邻居就在向孩子灌输“你是男孩,不能怎样怎样,不该做什么什么”,“你是女孩,应该怎样怎样,不该怎样怎样”。大一点到了学校,老师接过接力棒,继续着这种观念教育。即便是缺点,也因符合传统观念中对男或女性的性格要求而被赞赏或容忍。于是男孩子摈弃自己天性中温柔的部份学习粗糙,女孩子则藏起天性中坚毅的部分学习文弱。至成人,这种性格慢慢形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抽烟,喝酒,说粗话,粗心马虎,不拘小节,冷酷狠心,伤心不流泪,是社会对男性的标准要求;软弱,胆小,温柔,琐碎,蛮不讲理,爱哭闹,不理智,是社会对女性的标准要求。即使有时违逆了自己的天性而觉得不舒服也得忍着,这样才显得自己符合社会标准,象个男人或女人样,否则你就会得到带着贬意和嘲笑的“伪娘”、“男人婆”之类的称呼。

  我的隔壁曾经住过一对勤劳能干的打工夫妻,人也都很聪明。可是老婆有一天晚上坐在黑暗的房间里等加班的老公回来换灯泡,连晚饭都没有煮。她说,这是男人的事情,她不管。其实就是举手之劳。她的老公十点多下班回来去买灯泡,换灯泡,没有任何抱怨,因为他们的观念是一样的,他也曾等到下午两三点钟等他外出的老婆回来煮饭给他吃,因为煮饭大概也不是男人的事。

  不是他们笨到连这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小事都不会做,而是他们的观念阻止他们去做那些不符合他们性别的事。

  在一个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家庭里,如果两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性格特长,分担家庭事,生活会非常轻松惬意。而按各人的性别来划定哪些是该我做,哪些是该对方做,则两个人都会累。家庭矛盾必然不能避免。

  更严重的是有些男人工作能力,赚钱能力都不如老婆,当家庭需要一个人全职照顾时,男人死活也不会放弃他那价值不大的工作而退职照顾家庭,这倒不是他心疼老婆,而是习惯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否则男人面子上不好看,男人不是面子最重要嘛。这种家庭怎么可能幸福!

  追究起来,社会上的这种观念起自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和推崇。从力气上来讲,男人是比女人强大的,对男人以体力方面的要求为主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在不靠劳力靠脑力,大多男人身体都娇弱似女性,而且女性已在家庭和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男人的一味粗糙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而那些持此观念的教育者还在如瞽如聩地坚持着这种教育理念,其结果就是造出大批性格缺陷者和心理压抑者。

  一个人如果他的天性能得到*发展,不但他的心理压力小,生活技能提高,而且更会得到异性的青睐。试想一个男子除了阳刚外,还具有温柔细心的性格,哪个女孩不爱?!一个女子如能温柔而又自强自立,哪个男人不从心底尊重?!没有尊重为基础的婚姻,男女永远不能平等。

  生活不需要搬运工式的男人,否则男人永远是女人嘴里心里的猪;社会也不需要林妹妹式的女人,否则女人永远是男人的玩物!

  是该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