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蝉日记3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捕蝉日记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捕蝉日记 篇1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了一篇新的课文《螳螂捕蝉》。这是一篇古文,写的是蝉在枝头上正悠然自得地鸣叫着,万万没有想到一只螳螂在它的身后,正准备对它偷袭。这只自以为美食在握的螳螂又何曾想到它的背后还有一只黄雀正在盯着它,时刻准备向它发起进攻。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篇课文告诫人们不要鼠目寸光,只专注于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潜伏的祸患。=
记得期中考数学时,最后那道难题真把我难住了,虽然冥思苦想,但总解不出来。抬起头来,想轻松下脑子,无意中发现我座位前面的李小刚已经答完了卷,他把卷子立在桌上正在检查。我不禁脑筋一转,这不正是个难得的良机吗?于是就急忙把李小刚的这道题照抄下来。当时我心里暗自庆幸,同时又嘲笑李小刚是个“傻瓜”。谁知我的一举一动都被旁边那排的魏蕾看得清清楚楚。下课后,魏蕾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结果老师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扣了二十分。看来我就是那只蝗螂,只想到“捕蝉”,却没有防备“黄雀在后”。当然这件事用“螳螂捕蝉”来比喻有些牵强附会,不过回味这件事倒也加深了我对《螳螂捕蝉》这篇古文的寓意的理解,教育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只考虑眼前利益而不顾潜伏的隐患。
捕蝉日记 篇2
今天,爸爸妈妈到我到黄花岗公园捕蝉。
爸爸在树木多的地方捕了一只蝉,长5厘米左右,绿色的身一子,鼓鼓的眼睛,两边有透明的翅膀。爸爸两个手指捏着蝉,我更仔细地看着,蝉肚子上有两个很小很小的东西,是什么呢?问爸爸,他也不知道。
回到家,我上网一查,知道了那两个小东西原来是雄蝉的.“乐器”。通过这两个小“乐器”,雄蝉可以在一分钟发声一万次。真厉害呀!
通过观察和查资料,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
捕蝉日记 篇3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常常骚扰吴国边境,是吴王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吴王准备招兵买马,讨伐楚国。
一日,吴王召集群臣在朝堂议事。只见王座之上,吴王严肃而坚定,不容置疑地说:“寡人决定出兵征讨楚国,谁敢反对,一律斩杀!”显然他已下了莫大的决心,群臣们面面相觑。虽然心里明白,这样做会使其他国家有机可乘,攻打吴国。可大家都很怕死,不敢反对,只能私下里议论纷纷,“大王如此刚愎自用,吴国怕是……”
有个初入朝堂的年轻人却不这样想。在下朝回家的路上,他眉头紧蹙:如果直接提出异议,王必定会处死自己,那到底该如何才能劝谏呢?他冥思苦想,始终不得其法。哪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螳螂捕蝉园中树。见此一幕的他灵光一现,大喜过望,赶紧拿着弹弓和弹丸匆匆忙忙跑进了宫,在后花园一棵树下坐等吴王。
第一天王没有来。第二天王依旧没有来,年轻人心里越来越着急,可还是强迫自己按捺性子。等到第三天早晨,露水都将他衣服湿透了,此时终于见到吴王的身影。吴王初入花园就看到了这个年轻人,惊奇地问:“你为何蹲在这儿?你看露水都把你衣服给湿透了。”年轻人赶紧起身行礼,意味深长地说:“大王,我见花园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在高声鸣叫,喝着露水,好不惬意,殊不知螳螂在其身后弯曲着身体,准备捕食,而螳螂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旁边守候,蠢蠢欲动。看,那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食螳螂了。可是这黄雀也不知我早已拉好了弓,等在其身后。它们一心都只想获得眼前的利益,却全然不顾身后的危险呢!”
年轻人如此形象的暗喻讽谏,吴王一下就明白过来,深知其良苦用心,沉思许久,由衷赞叹道:“说得好!”于是放弃了这次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