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养蚕日记4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养蚕日记4篇,欢迎大家分享。

养蚕日记

养蚕日记 篇1

  (一)蚕宝宝出生记(5月2日)

  今天,我惊喜的发现一个个蚁蚕从密密麻麻的卵壳里爬了出来,黑鸦鸦一片。我小心翼翼用毛笔头轻轻往事先剪好的桑叶上刷呀刷,卵纸上的蚁蚕被刷到桑叶上,我却看不清蚕宝宝的模样。

  (二)蚕宝宝长大了(5月7日)

  今天,蚕宝宝长大了,颜色没那么黑了。我查了资料得知从蚁蚕长到过熟要脱四次皮。

  (三)蚕宝宝脱皮了(5月13)

  我把桑叶擦干净再撕几条裂缝铺在蚕身上喂他们吃,绿豆色的蚕立刻津津有味的吃着桑叶,不一会儿几片桑叶便被啃出许多窟窿,他们仍继续埋头吃着。

  (四) 蚕宝宝又脱皮了(5月19日)

  蚕第四次脱皮后已长得像我的食指般粗,圆圆的头胖乎乎的身体呈绿白色,他们贪婪的啃着桑叶发出阵阵“嗤嗤”声。

  (五) 蚕宝宝睡觉了(5月22日)

  今天,蚕宝宝昂头挺胸左右摇摆不吃食了,浑身透亮,身上一条线向两边一闪一闪真有意思。

  (六) 蚕宝宝结茧了(5月27日)

  蚕宝宝在自己悬空吐丝织的网里结出了一个个椭圆形的茧,有淡黄色、金黄色、白色,漂亮极了。我迫不及待右手拿剪刀左手拿起一只茧,虽然于心不忍但好奇心促使我剪破了茧壳,哇!胖乎乎的`古铜色蛹可爱极了,一头大一头小,小的这头不停的转动,实在有意思。

  (七) 蛾(成虫)破壳而出(5月28日)

  一只只漂亮的茧上被咬出一个个小圆洞,旁边站着一只只乳白色的蛾,有的拍着双翼来回走动,有的拍着双翼站在原地转圈,威风及了,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布:我来了!

  (八) 蛾产卵(6月2 日)

  雌蛾产卵了。一个个卵排列有序,很快纸上面又密密麻麻一片淡黄色的卵。

养蚕日记 篇2

  今天吃过晚饭后,我在楼下滑滑板,突然我发现楼前的桑树发芽了,是嫩绿嫩绿的小芽,我马上想到我的蚕宝宝有救了,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

  我兴奋地跳下滑板,恨不得摘下一大把桑叶,但是看着眼前桑树枝上刚刚冒出的新芽,我又有点舍不得——它们是那么小,那么嫩,甚至有一些很小的叶子还没有完全展开,所以我又有些于心不忍了,“等长得再大一些摘该多好啊!”我自言自语道。但是想想那些可怜的蚕宝宝,我不得已只好摘了几片稍大一点的叶子。我把这几片珍贵的小桑叶握在温暖的手心里,滑着滑板一路飞奔……

  回到家放到盒子里,看着小蚕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其中有几只强壮的蚕宝宝,身体颜色已经由黑色变成灰色了,身长也长到3、4毫米,比以前也胖了许多。看来我的饲养工作还是有些成绩的,辛苦没有白费啊!

  天气渐渐暖和了,有了桑叶喂小蚕,我相信它们会长得更快的!

养蚕日记 篇3

  过年后,妈妈买了一些蚕,蚕的全身是褐色的,头部上面长着一个白色的小斑点,我看蚕蛹胖乎乎的挺好玩,就挑了三只活的当做宠物养了起来,其余的都吃了。

  我把它们放在阳台上,让它们晒晒太阳,再给它们浇浇水,每当这时,蚕蛹使劲摇动着它的尾部,好象在说:“谢谢你,给我们阳光,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湿润。”我有时会拿起来仔细地观察它们,外形都是虫子的轮廓,我老感觉里面肯定有一只大虫子。

  有一天,我正在写作业,不时听到“咔咔”的声音,象是狗在啃胡萝卜,我走过去一看,不!不!不!是蚕脱壳了,我叫喊着!我以为一只大虫子从壳里爬子出来,没想到还真猜对了,但有一点没猜出来,他像是背着一个“包子”出来了,他的“包子”湿露露的,慢慢地,一点点变干了,渐渐地伸展开,原来是一对翅膀呀!它全身上下毛茸茸的,身上是淡黄色,翅膀上还有着四个米粒大小的圆圈,银里透着白色。它既象是展翅飞翔的飞机,又像是一只蝴蝶要展翅高飞。

  我见了连忙拿起鞋盒,在鞋盒上扎了几个眼,把蚕蛹放进去,可是,每到傍晚,鞋盒里都有翅膀扇动的声音,过了几天,又不响了,,我打开鞋盒一看,我的飞蛾已经奄奄一息了,鞋盒内表面沾满了卵,大约有年左右,。

  我本想让这些卵变成幼虫呢,但是妈妈受不了在屋子里养毛毛虫,鞋盒被她偷偷给扔了。

  我想:没有经历过,应该查查资料。查完资料后我懂得了:蚕的一生有四个阶段,一开始是卵,然后是幼虫,然后再变成蚕蛹,最后是蛾。

养蚕日记 篇4

  昨天晚上,我的一条蚕宝宝躲在纸盒子的一个角落里,就像蜘蛛一样把自己绕在丝网上。原来,蚕宝宝是吐丝了,那丝细细的,粉粉的,真好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今天早上起来,我发现蚕宝宝不见了,只见了一个圆滚滚的粉色球,原来这就是蚕宝宝做的茧子。妈妈告诉我,蚕宝宝现在就躲在里面,过几天会成蛹,再过些日子,会变成蛾子飞出来。雌蛾就可以产卵了。

  我突然觉得以前的害怕都没有了,有的只是对蚕宝宝的敬佩,因为它们的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