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鲜白玉笋散文
总有一种味道,连着遥远的记忆,植与内心深处。当它的季节来临,骚动就涌上舌尖,口水泛滥。
一
生长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西南丘陵地带,高山多茂林,竹林产竹笋。“尝鲜无不道春笋”,于是,从头一年的寒冬开始,黄泥地底下的白玉冬笋就让人蠢蠢欲动。到如今遍地春笋,笋牙尖尖,一天一茬,一不留神,就长成了新竹。
于是,智慧的人们,在这个当季,抢着时间,百变竹笋,留一年山珍,丰富家常餐桌。
二
出笋有大年小年之分。
今年是大年,笋多,壮硕。于是人们一上山,便如偶拾一般,一lou(安仁土话音译)一筐。当然,把笋搬回家,还真需要力气大的壮年。
小姑说,那一天,山上找了三四百斤竹笋,真真是运了一车又一车,累趴了。
今天,祭扫的人都集中往山林里去,哪怕耄耋老人,也聪明地用个竹担把笋挑回家;年轻人更不用说,人人有份。
明明是祭扫季,演绎成了丰收季。可谓lou笋欢乐多。
三
笋,在南方菜系中被誉为“当家花旦”。清炒,红烧,油炸,极尽能事,味道丰富。
为了好储藏,首先做的是压白笋。
第一步,剥笋壳。那过程,真是彪悍。一根笋,十几片笋壳。一蛇皮袋的笋剥下来,一下子把你给淹没。记得小时候,几个小姑娘家家,也混在大人堆里帮忙,会把笋壳白色部分做成小快板,乐趣无限。
笋壳剥了之后,露出白白嫩嫩的笋肉。还要用菜刀把根部刮平,把外围一圈圈的笋突一一去掉,然后清洗干净。
第二步,大锅蒸煮。在锅底,把笋一条一条码平压紧,加盖蒸煮。这个过程得十多个小时。一开始是大火,后用小火,蒸蒸煮煮,要把笋煮熟了。
婆婆说,那天,自家的锅还不够,又借了人家的煮锅,足足煮了四大锅。
第三步,压笋。把锅里的笋取出后,放入凉水清洗,并促使迅速降温。然后还要把笋节撮开,以便平压。
我昨天回家,看到的压白笋,架势是这样的。
就地取材,原生态。
才个把星期,已经看不到四大锅的强悍,时间与压力让浮华沉寂,剩下安安静静的`五分之一木桶。
估摸着这个压笋的时间需要三四个月,风过来,雨过来,阳光洒尽量,这个紧压的过程,挤出水分,不霉不烂。
等到天晴日,然后出笋晒干,就成了白笋干,“素火腿”就这样在时间里完成华丽转身。
四
勤劳的婆婆,已经抢着上一周的好太阳,晒了不少笋干。根据笋尖和笋身不同老嫩的质地,分别晒成了不同的样子。
平日里,割点土家猪,炖上细笋干,真的是美味无比。
小姑还把笋切块切丁,用油炸,再放入酱油辣椒焖煮,最后装罐冰箱冷藏。这种做法,也可以把笋放很久。特别是早餐,就着稀饭,真是爽口之级。
当然,最新鲜的做法,就是炒笋。可以加大蒜,加咸菜,加芥菜,加肉……任你所加。真的是“只要你开心就好”!是笋鲜了其他配菜,还是配菜入了笋味?都没有关系,“白搭王”就是货真价实。
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靠”字,蕴藏了多少经验和智慧。
就地资源,不管现在被誉为是真品,还是上品,质朴的人们,依着自己的规律,通过双手,都转化成可持续生计的乡土菜。
在时间稀缺的年代,愿意让时间去成就一件事情,就是珍贵。
既索取,又养护,道法自然,才享无尽馈赠。
一季山鲜,一段时光 ,连接了你与我,连接了过去与未来。
我在这里-东经119°20,北纬28°04,浙江龙泉安仁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