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有缘,与书俱老散文
自从去年七月份工作之后,便很少有闲情逸趣去读书写字。时间是有的,但当初的感觉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年前在家里的时候,偶尔也从书柜里找出几本书,放在床头。想着睡不着觉,索然无味的时候读一番,可孰料自己早已放马南山,书在眼皮底下,也不想着去看,也懒得去看。要是在之前,床头的书非被我泛滥不可。
今年回来之后,床头上依旧放着几本书,权当作无聊时候打发时间。朋友们都知道我喜欢读书,我热爱读书,所以,床头上的书也大多是他们送的。一本安妮宝贝的散文《且以永日》,这本书是去年我过生日的时候,同事Kate送的,封面很古朴,工笔花鸟画,拿到手里之后,读了几段《眠空》里的句子,便再也没看过了;还有一本《王尔德·经典童话选》,这本书是小王老师送我的,封面很漂亮,很精美,尤其是里面的插画令我喜不自禁,然而我也只是翻了几遍里面的插画而已,便再也不曾拾起;还有一本龙应台的散文《目送》。
当初在空间里看阿莲老师的文章,里面有关于对《目送》的描述,一时间心血来潮,便网购了两本,其中一本送给了朋友。这本书在我手中,我也只看了十多篇而已,之后再也没读过。不过有些庆幸,自己还能背得出里面发自肺腑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前天是周末,三五小友小聚。随后便往jeck家,便拿起书桌上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本书翻起来。记得去年的时候,他打电话告诉我九把刀来了,星期天在上海书城签名售书,要我一道去。那个时候,我说没有时间便拒绝了。其实时间是有的,只是自己不喜欢去罢了,这要换做在学校,我会第一个赴约,在最前面第一排捧场,再后来,他从现场回来,一本九把刀签名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变成了他的心肝宝贝,随即,在微信朋友圈里便有了他和九把刀亲密合照。
现在看来,我与书的缘分居然这么薄,世事难测啊,曾经嗜书如命的我到了俗不可耐的地步,真是一入江湖人事非啊,自己像换了个人。以前那些逝去如飞的日子,会读书,读好书,甚至可以与之神游。十万里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八百盘入云高峰如履平地,繁华也好,荒芜也罢,前事休说!而现在,早已找不到以前的洒脱了。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大抵应该如此吧。
去杭州看朋友。朋友累了便去西湖旁边的书吧休息。他们告诉我,那家书吧的老板三十来岁,如今已功成名就,他所开的那家书吧不是为了盈利,说实在的,来西湖的人多半是为了游玩,谁也不会去那家书吧去看书,看书的话大都选择电子图书,甚至网购图书,便宜且方便。书吧不大,但一个月八千块的租金,也算是不菲,由此可知那家书吧的老板是为了自己读书,在湖光山色里修心养性。书吧去的人屈指可数,大都是旧友,闲暇时彼此吃一杯龙井,谈谈新近发生的趣事而已。书吧简约而不失高雅,倒是养生的好去处,书吧老板年少时有这么一个理想,与书俱老。于是开了这么一家书吧,生活也简单起来。
想必都曾有过这样的愿望: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心境。
有朋友自比花痴,想着到老的时候,开一家花店,做个花匠,与花俱老,有的朋友喜欢咖啡豆的味道,想着到老的时候开一家咖啡店,与咖啡俱老,如今的我倒是想起自己少时的梦想,开一家书店,与书俱老。
与书俱老并不难,与书结缘,雅而不俗。做个文人雅士,离了书本怎么能行呢?想想古人读书,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莹映雪、废寝忘食,让我辈情何以堪!我又如何忍心不去珍惜现在的读书时光呢?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此言不虚,古人诚不欺吾。
故有了以下一首小诗以明志:
花开浑相似,人去各不同。落笔今日事,重拾读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