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散文阅读:茅草屋中的记忆

  我来到人世间哇哇落地的哭声是从茅草屋中传出的,我背上书包第一天踏进学校的门槛是从茅草屋中启程的,我穿上草绿色军装成为一个威武军人的梦想是在茅草屋中实现的。而今,曾装着我梦想的茅草屋已被历史的岁月湮没,无处寻觅,但我怀念那墙、那草、那茅房,怀念它留给我无法忘却的温暖、憧憬和忧伤。

情感散文阅读:茅草屋中的记忆

  茅草屋是贫穷的产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是绝大多数农人的栖息、安身、繁衍后代的地方。那时村村寨寨都能看到土坯墙,枯黄草顶的农舍七零八落的伫立在山脚、路旁、田边,像草垛、像蘑菇、像土丘,默默地沉寂于大地上,为农人撑起一片生存的天空,带来无言的关爱。

  我家的茅草屋就在一座小山的脚下,像条扁担一样的一字排开,高不过二丈,可就是这原始、简陋的建筑,却是我们全家劳累了休息的场所,困惑中找回自信的地方,年节时享受天伦之乐的家园。它带给了我家的温暖,带给了我童年的欢乐,孕育了我最初的美好梦想,同时也留给了我心灵的忧伤。

  茅草屋怕大雨,怕狂风,可那时春夏二季的风雨特别的多,有时强劲的风联合着暴雨像一头怪兽,一头头往茅草屋上撞,将屋顶的茅草一块块的的掀起,甚至洞穿。这时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滴答滴答的漏雨声仿佛忧伤的旋律,弹奏出心灵的悲痛。全家人忙不迭地找盆、找桶接着从屋顶渗下的雨水。但这样无济于事,叮咚的漏雨声和屋外风狂雨骤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一阵紧似一阵,叫人胆战心惊,生怕这风雨飘摇中的茅草屋进一步被风雨摧残,让我们无处安身。每每这时,我的心揪得特别的紧,也特别的害怕,幼小的心灵过早的品尝了生活的艰难。一场暴风雨过后,茅草屋被掀得支离破碎,令人十分痛心,面对这凄凉的场景,看着家家户户相同的遭遇,我不禁想起那位千古流芳的诗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写到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也对诗人的当时处境多了份理解。尽管我等俗辈,没有诗人心系天下的胸怀,但此时此刻,我多么希望我家以及周边的农人都能早日离开这不堪风雨吹打的茅草屋,住上安稳的“广夏”,过上居住无忧的日子。

  茅草屋破损后,农人们特别心急,农闲时间,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到茅草地砍茅草,为翻盖茅草屋做好物资准备。干这种活我有切身的体会,也有深刻的记忆。八、九月的天气地上还暑气蒸人,不管任何一家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分大人小孩,扛着扁担,拿着砍刀,都要去砍茅草。躬身于草地,不停的飞舞着砍刀,那种燠热宛若火在身上炽烤,但为了居住的房子,为了有安全的栖息场所,想到那叮咚的'漏雨带来的忧烦,哪怕天气再热手中的刀仍快速的飞舞着,希望能多砍些茅草,通过辛苦和汗水换来居住的安宁。

  几天下来,砍下的茅草担回家中,农人就会像晾晒丰收果实一样放置在房前屋后,让太阳的光辉舐去茅草中的水份,等茅草现出浅黄色干了的时候,然后小山似的码起来,待到秋后的闲暇时间将它们安置到屋顶上。翻盖茅草屋是农人家的大事,任何一家都不敢怠慢,这一天哪怕再没有钱的家庭也会筹点钱买些晕菜和白酒,请上村子上几个会盖草房的师傅,将腐烂的茅草掀掉,一层层的铺上金黄色的新茅草。一天下来,旧的草顶就会换成崭新的草顶,屋面拾掇得熨熨贴贴,平平整整,很是好看。盖上了新茅草的屋子,看上去就像一位梳妆打扮后的新娘,清新、亮丽、整洁,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它完工的瞬间,农人脸上满溢开心的笑容,心中充满着欣慰和满足,走路的速度也会因兴奋而加快。在换了新顶的茅草屋中吃饭也有滋有味,做的梦也香甜,心里有了份踏实感。然而,草垒的建筑毕竟难抵强劲的风雨,周而复始的辛劳也换不来理想的住所和长久的安宁,农人们的心中依然在做着住“广夏”的梦,盼望能住上坚固的能避风雨的青砖瓦房。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到了我的家乡。农民分田到户后,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收入也成倍增长。刚进入八十年代初期,手中有了一定积蓄的农民,首先想到的是改善居住条件,远离住茅草房的苦楚。从那以后,农人们陆陆续续的做起了新房,或将草顶掀掉盖上了机瓦,住上了砖瓦房,从此告别了住房草的历史。我家也于1982年盖起了瓦房,从那时起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告别了住房茅草房的辛酸历史。可离开了茅草屋,它却总萦绕在我的梦中,叫我梦回中感到亲切,思念中感到温暖,回味中感到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