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幽幽的湖水蓝悠悠的梦散文

  蓝幽幽的湖水蓝悠悠的梦

蓝幽幽的湖水蓝悠悠的梦散文

  相去清江湖,仅二十几公里。终于抵挡不住蓝色的诱惑,去遂行一场心灵期约。

  车轮碾压着冬阳暖色的覆地金箔,沿着湖岸,由东朝北再向西,划着一个优美的巨型弧。蓝幽幽的湖水,徒然膨胀起来,凭着张力,向四野漫溢开去,公路边绒白的芦花,瞬间覆没,直逼向车窗……我屏住呼吸,抵御着强大的视觉侵袭和心理压迫,直到三里侗寨一个叫“面朝大海”的观景台前,才泊下车来。走出车门,真有亲历当年南亚海啸劫后余生之感喟!

  伫立观景台上,凭栏远眺,可以俯瞰整个侗寨,也可以纵眄五十平方公里的湖光山色。

  三里是个新寨子,宛若一把打开的纸扇,立于湖畔,向上依山势铺开。白墙蓝瓦,鳞次栉比;路巷横斜,随性起伏;门户洞开,纳含碧波,高天晶日,身暖风和。眼下之明景和体感,很难和临近冬至的时令联系起来;闲散灵动,处处飘逸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当目光转向南面,奔来眼底的是一派浩渺的湖山气象。远山逶迤如众鲸之巨脊,参差排列,齐齐向天喷射水雾;撒落在数十里开外的托口新镇街市,只见一线白光照亮隐绰的湖岸;湖水淼淼,日当中天,目炫视晕,无数的七彩光团,从湖面升起,层叠变幻,须臾寂无。湖边,一游艇启航,红旗猎猎,撕裂莹莹蓝绸,驶向湖中去。

  何时观景台上多了几个观景人,浑然不觉。几辆自驾游的小汽车,正在寻找泊车位。我不由自主地随游人走进巷子。竹篱木栏边,丛菊不屑冬季,一副孤傲的神情;三角梅,随处可见,热情四溢,情怀奔放。

  侗家文化长廊,格外媚人。一百来米长,外侧隔着一排民居就是湖,内侧是高高的粉墙,侗族民俗风情,用夸张的线条,漫画的语言,表叙得活泼生趣,意蕴无穷。待到巷尾时,许多三角梅的刺枝,探出粉墙头,红花簇簇,火热心动。纵身跳上高台,矮墙边,立着个纤弱而精明的妇女,四十来岁,笑吟吟的。她问,看花吧?我答,嗯。她介绍自己姓曹,邀我入庭院。

  院子不宽绰,墙边全种花草。最上心的`是几棵三角梅,树高三米左右,植株粗壮,满树火焰腾腾。主人说是从故居小心移栽的,前年差点殒命,百般侍奉,终于丰姿绰约,现已成为客栈迎宾的姝丽。明年春上,还要凌空导演,将丽人们的美臂绕缠一起,去演绎一场轰轰烈烈的多角生死恋情。

  客栈是从三里古寨搬迁来的旧居,经洗刨油膝,光彩重生,有五个床铺;自己喂养土鸡土鸭,湖里有野生鱼虾,新鲜时蔬动手栽种,都是待迎客人的好食材。夫妻俩经营得风生水起,今天客位已满。上海、重庆的客人,春暖花开时,来“看海”赏烟雨;杨梅节时,煮茶品红梅,顺时应节,乐不思蜀。

  象你一样,日子红火的侗家人很多吧?我问她。

  她用手指西边的湖面,神情黯然:其实,我们原来过得好,但我相信以后会过得更好些!

  她没有正面回答我的话。我明白所指之处,那是他们的故土。三里坪田畴平旷,屋舍俨然,水美土沃,物产丰饶,古道拓朴,风习淳美,是立家传代的乐土。我曾经在春和景明的季节,到古寨看油菜花垄垄烁金,春燕剪柳;在蓄满秋意的丰收时光,看金果累累,满江漁火……真是媚人常想的好地方。其实不止三里古寨,整个托口镇及湘黔边域四万余人,当大坝落闸蓄水伊始,世代侗人苗胞的家园,永远淹没在黑暗的水底,他们为了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决绝进行一场永不回头的悽怆迁徙!同时,他们将又在故园水冢边的荒山野坡上,重建梦想家园,重塑精神命脉,生生不息!

  临别时,她把莳栽三角梅的秘诀告诉了我。我又沿着湖岸画着弧,不敢加速,不敢鸣笛,怕惊扰那蓝悠悠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