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回家接地气散文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不想今年,临近清明,古城西安的天气有些寒冷,有人称之为:“倒春寒”。我从小在关中农村长大,喜欢寒冷,反而觉得比较舒服。住在城里的暖气房,出出进进,冷暖交替,弄成了鼻炎,自己命苦,享不了清福。

清明回家接地气散文

  弹指挥间,马上四十不惑,年龄到了,但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没有达到,面对多变的社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弱爆”至极!二十岁离开西府陈仓贾村塬来古城上学,转眼间又过了二十年;等于自己是,宝鸡一半,西安一半;农村一半,城里一半。虽说有房有车,表面还有几分人模狗样,但是一开口说话,浓重的西府口音,便暴露出了自己。

  村里人说自己是城里人,城里人说自己是农村人。再看看自己,有点“四不像”。

  英雄不问出处。谁能借我一双慧眼,读懂人间红尘,疗治内心无言的暗伤?

  说到本质,我还是一农民。年轻时,害怕被人瞧不起,装作“城里人”,虚伪在作怪。慢慢地觉得,是啥人就是啥人,活得要真实,一切顺从自然,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装不会、学不会的,别扭。就像找对象一样,门当户对可能长久些。

  在农村时,天天奔走在西北风盛行的泥土路上,风土如鼻,异常呛人,没有觉得泥土的珍贵和芳香;在城里生活一天一天,觉得自己要飘起来,且不说水泥路面,每天从高层房子的窗子望下去,总感到自己越来越轻,要飘起来;城市的日益增高的水泥森林、乱七八糟横穿的汽车、乌烟瘴气的各种气味等等,不断地在掏空我们的'心灵,没有了降落和抵达的地方了。

  想来想去,今年必须要回家接地气了。

  大地回春,满园春光;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踏着春的节拍,清明回家接地气。现代城市化发展是必然,生我养我的村庄必将在某一天消失,我无能为力,只能自己努力着贴近大地,靠近村庄,把自己的灵魂找个地方安顿。

  家乡清明有祭祖扫墓的讲究。贾村塬属于旱塬缺水,一般一个村是一两个姓,杂姓很少,村上的坟墓被选在风水极佳的地方,穴位得气,龙脉相传,一个个坟墓依次排开,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雪覆,坟头会变得小而平。祭祖扫墓会选在十二点前进行,一般家里的男人,以及姑姨亲戚都要去,上上高香,点上蜡烛,烧些纸钱,滴上美酒,大哭一场。走时,拔掉坟山的野草,用锨把周围的土垫在坟上,攒上坟头,焕然一新,只求先祖安享大地之香,子孙万代平安吉祥。

  趁着这大好时光,不光祭祖扫墓,我是要接地气。我不懂地气,过去听久病在床的老人不时说要下床走走,接接地气;否则,离驾鹤西游不远了。地气究竟是什么?不大清楚。只是觉得自己需要,需要踏着麦苗,呼吸新鲜的空气,挖些苜蓿、剜些荠荠菜油泼辣子醋调上,喝碗小米稀饭,吃一口白面馍,五谷入怀,气血畅通,地气就接上了,心里也有底气了。

  记得有一次埋人,对我影响颇深。棺材上留有一小口,放至墓堂,在其下挖有一小洞,埋一装有五谷的陶罐,说是人死后也跟活着一样接上地气。尽管棺材被黄土埋了,但是地气没有断,记忆最深处,遥远的秦腔一直相伴。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大地回春,万木复苏,天人合一,和谐共长。清明回家接地气,让我的心又亮堂一次。大地是我们万物之母,她发出的地气是精华,哺育我们人间生灵健康成长。不管我们身处何地,身归何方,有些事情可能无法改变,但是优良的传统不能忘记;我们的心灵因接地气而更加美好和充满慈爱,我们因地气而更具气场,这种气场,不可说,是可以凭智慧之心可以感觉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