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余韵散文随笔

  蒙冈脚下,泸水东流,对岸的渡头村,在岁月的长河里,寂静,安然。它宛如天际掉落的一颗珍珠,在俗世的尘灰里,渐渐褪去了昔日的光彩。

渡头余韵散文随笔

  周末,冬日的阳光很暖,也没有寒风的侵扰,我和妻造访了这个泸水河畔的小村庄。

  从县城出发,过安福新桥,经江景一号门前,顺着泸水河边的沙石小路,往前步行约百米,就到了渡头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密的翠竹林。它依傍着泸水河岸,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将河与村庄隔开。竹林中,一条蜿蜒的小路,伸向远方。

  我和妻,相携走在林间小路上。温暖的阳光,透过竹梢的叶子,洒下一地斑驳的碎银。隔着竹子,倾耳谛听,泸水河的吟唱,仿佛在耳畔响起。这时,你一定会以为,是哪首古典的,轻柔的小夜曲,在伯牙的琴弦里弹起。我当时,心下一怔,应该是“错愕”,或者是“惊奇”的感觉。妻很会拍照,用手机定格了我的沉醉。

  我想,有这样一片竹林,真好。除了挡住泸水河的水汽,除了苍翠欲滴的美景,应该还有点别的什么。

  忽然,我想起郑板桥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他是画竹的高手,更是一位忧国忧民之士,他居然从竹声中听出了民间的疾苦。竹子确实是画家的好题材,也是文人雅士的.好装饰。郑板桥有诗曰:“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无独有偶,苏东坡也极爱竹子,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疲,无竹使人俗。”柴门小院,一座假山,两口池塘,几丛山竹,每日坐在自然中,的确是奇妙无穷啊。

  渡头村人,拥有这么一大片竹林,是幸福的,也是雅致的。突然,我心中便有了一种冲动,想去揭开村庄的人文密码,一睹渡头人的精神内核。

  我的探访,是从一座祠堂开始的。祠堂三进,砖木结构,雕版彩绘,内置天井,虽然破旧,但高大雄伟。尤其是那高高翘起的马头墙,足以让人遥想它当年的辉煌。宗祠门楣高悬,上刻“清香门第”四个隶书空心大字,字体遒劲有力,颇具气势。据村民介绍,这是蒙冈王氏渡头宗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像其他地方的宗祠一样,这里既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族中蒙馆的所在地。今天,曾经在这里上过学的,还能找到,不过他们大都已届古稀了。

  安福,自古就是江右的富庶之地,漕运十分发达,沿河码头众多。而渡头村,紧临泸水河,离县城又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这里自然就成了货物的重要集散地。

  一位老妪告诉我,据老辈人说,渡头船帮漕运,东来西往,十分繁忙。河边大樟树下,系着各色船只,装卸货物的艄公伙计以及来往客商,络绎不绝。他们,常在这里打尖休息,娱乐消遣,所以,渡头村的旅店、杂货铺等服务业,十分发达,竟然形成了一条河边街。

  富裕了的渡头人,开始重视起对后辈的教育来。因为,在他们看来,经商虽然能致富,但毕竟没有进入仕途,在旁人的眼中,充其量不过是个“土豪”,那是不足以骄傲的,更不要说,光宗耀祖了。所以,渡头人想通过读书,来改变族中子弟的精神气质,从而实现成为世家大族的宏愿。

  一处菜园,几畦菜蔬,四面断墙围合,自成一方天地。断墙斑驳,藤蔓纵横,几许生机,几许苍凉。一截断墙处,门框犹在,只是木门枯朽,铁锁锈迹斑斑。门上有一石匾,镶嵌其中,旁边有两个窟窿,似乎原先安有什么物件。我用长木棍,撩开藤蔓,“茅堂书庐”四个黑色大字,跃入眼帘,我心中大喜。我知道,这里原先是一处书屋,我也许可以从这儿,去解读渡头的文明。

  其实,单从王氏宗祠的“清香门第”这四个字,我就已经窥见,渡头先人清白为人的人生准则。而从“茅堂书庐”这四个字,我又触摸到了渡头人绵延的书香。

  菜园的主人,年近七十,很健谈。她告诉我,这是她祖上的房屋,现在已经废弃了。那个有石匾的门,朝西,是她家院门,旁边侧屋是书屋。后来,据说是因为风水的原因,这扇门就不用了,在东向重新开了一扇。

  她带着我们进了她家的院子,院子很大,正屋三进,砖木结构,旁有厢房,已然倒塌。正屋虽然陈旧,但很干净整洁。大门内侧的天窗明亮温暖,上席的条桌,古色古香,上绘有花鸟人物,栩栩如生。旁有镂空花板,雕工精细,堪称精美。她说,这栋房子,就她两老住,孩子们都成家了,另外建了新屋。我好奇地问她:“你为什么不同他们一起住呢?”她笑着说:“还是我们两老住着自在,再说,这里冬暖夏凉,住着也舒服。”

  不过,在我看来,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故园难离,因为,这里存有他们祖先的荣光和体温,只要在这里住着,就能感觉到祖辈并没有远去,家族精神的血脉,并没有断裂。这不,她指着神龛上的一排瓷像,自豪地告诉我,这是她曾祖父,举人出身,这是她祖父,秀才出身,这是她父亲,木材老板,这是她大哥,老教师。我想,这才是她坚守在这里的最重要的理由。

  从她家出来,已是日暮时分,回望村庄,新旧房屋,错落有致,香樟古树,杂陈其间,整个渡头,笼罩在夕阳的余晖里。也许,再过几年,这些老屋、断墙,还有老翁老妪,将消失在历史的天空。那个时候,还会有几人能够记起它曾经的模样?

  “青山依旧在,夕阳几度红”,蒙冈巍然立,泸水日夜流。也许,唯有自然才能永恒。我不禁加快了脚步,我要赶紧用文字去记住,那个泸水河边的小村庄――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