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风前别无情散文随笔欣赏

  春老矣,寄思黄金缕。

杨柳风前别无情散文随笔欣赏

  风弄花,躁动烟陌里。

  也许晚唐温庭筠那首《定西番》最契合时下我的心思:“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可惜只是少了细雨。也好,雨是劫情的。君不见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倒是那花撩起多少人恩恩怨怨?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惜别的深情全投射在凋英之上,如果不是韦庄亲身经历怎会刻画的如此深沉。五代祠人顾敻“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闺怨细双蛾,柳影摇砌斜,“叫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我頗钟情白居易那首《花非花》的意境:“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只觉得迷离朦胧之诗中尽是渴望。苏轼说“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如此,无心求之,何尔得花?记得贺铸有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再看又是眉锁愁绪了。

  总以为唐诗宋词写得尽是美好。无论是景的美好,人的美好,还是情的美好。

  李白作《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杜牧写《独柳》:“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咏柳寄情,绵绵念思。宋人司马槱檀板轻敲,唱出“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的洒脱旧梦。周紫芝“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踏莎行》)”,直言“人如飞絮,情似游丝”。谁说不是寄托了少隐难言的家国情怀。

  窃度春是心田,为两性相悦,又是播种在生活中的希望。即使再遣仓颉造字组词,恐怕依然是语未已,情难了,有人收获的是幸福,有人收获的是煎熬。

  “泡”在一串串诗跫词韵里陶乐。品一片阙,幸会一方“桃花源”。“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只是欧阳修惜春恋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咀一小令,品之又品是无尽的心酸。后蜀秘书监毛熙震就躲在闺帷后怅盼:“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折柳送别,欧阳炯说是“残絮尽,柳条空”。“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不堪想象这位历前、后蜀、宋三朝“见花好颜色”的仕者,竟是情种,曾为《花间集》作序。

  沐许熏风,也是人在此地心一去,“阿娇初著蛋黄衣”。只因为“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唐.崔橹《柳》)”。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拉犁的.不是牛儿的坚韧付出,那是文人骚客的执着情怀。

  不知道睹物赏景,摇荡性情,行诸舞咏是不是弄墨者的“通病”,反正闲暇之时我爱揣本书到绿林之中,或是与花丛比邻,或是临崖敞膺,或是濯足顾影,修心淘绪。每每遇到柳翠金缕就被“悠”的老远老远,甚至把不想干文字搅和在一起,那是在时光的隧道中暴走,在文化的瀚海上泛舟,在人生的琵琶上蹈弦,共振出花开密语。

  时逝诗存,人去情在。我是那一蕊是花非花的花,默念着四方菩提。季节转换只是自然轮回,而人世间的情爱却是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