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学的心酸的随笔散文

  送走朋友和他的孩子,回到书桌边,脑门一阵犯晕,思忖许久,猛然醒悟,“啰啰嗦嗦说了些什么呀?”自己反省道,刚才2个小时的聊天,用八个字不就可以概括全部了吗?我猛地起身,打开阳台,想叫回他们,不过月色中已经不见了父子两身影。

留学的心酸的随笔散文

  我在90年代初留学日本,毕业后回了国。后来儿子也走了留学路,去了美国,不同的是毕业后,他选择留在美国工作。

  所以聊留学话题,我是有资本的。不过,留学生活不是一件浪漫事儿,一般我不去触碰这个话题。可是每年这个时候,躺在心底深处的某些记忆会被激活,因为总有朋友为小孩出国前来“取经”。这不,刚送走的就是技校同学,带着下周将去美国留学的儿子来咨询一些留学细节。

  每年暑假过后,就有一波孩子将离开亲骨肉,远渡重洋,去留学,一个与留学有着割不断情愫的我,心情是复杂的。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眼看他们能翱翔了,却欣赏不到他们展翅飞翔的雄姿,因为他们生活在了另一片空际。是喜是悲?这从中的滋味,不是一次咨询能讲清楚,一篇文章能写明白!

  来咨询者几乎都会问我,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还会选择留学吗?还会把唯一的骨肉送到国外吗?

  回避留学话题,也许就是因为我真的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我只能与他们面面相觑。

  90年代初,出国留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人们甚至把它看成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命运就此改变的契机,就是在今天,还有许多人持有这样的看法。其实,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一定要说有,那就是比没有出国的人多了一份心酸的经历。作为生活在异乡的“外国人”,我们处处小心、事事谨慎,外国人这张标签,随时在提醒着我们这里不是咱的家。强颜欢笑的`苟活、忍气吞声的无奈、念国思家的寂寞、对人间冷暖的渴望,这些才是刻苦铭心烙在每位留学生心灵深处的主题。这些主题无需借助飞扬的文采,平铺直叙的讲述出来,篇篇都是催人泪下的佳作。

  就个人情感而言,我是不支持孩子选择留学之路。但是,当发现中国5000年的文明都已经凝固在了960万平方公里彊域里的故迹之中,现实的社会变得刀光剑影,孔子学院在海外寻求到了合适的土壤,中国的土地已经被严重污染到长不出“有机人”了,GDP的桂冠下掩盖着无数血腥的真相,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心灵正在越发变得扭曲,我心都寒了。我想,每位家长都是一样的心情,谁都不想和孩子分离。可是,骨感的现实又不得不让他们都在努力,省衣节食,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出去。因为家长看到的是,只有在那些国度里,孩子们才会遵循人和自然共存的法则,品尝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原味,发现人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真谛。

  可见,留学的话题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问题,包含内容太多,涉及到成长、回报、感恩、忠孝----,这里有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甚至上升到国家与个人关系问题。

  那天的月亮出奇的圆,少有的亮,我想,如果每天的夜晚都是这般宁静,该有都美啊!关上阳台,走进屋内,给朋友发去了刚才想到的八个字:“入乡随俗,道德做人!”这是告诫朋友孩子的,也是寄语每位将去国外留学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