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丝绸的散文
1】
谁也没想到,一只小虫竟然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只虫白白胖胖,憨态可掬,它的名字叫蚕。
我家曾养过蚕。那时,我还小,放学后,和姐姐拿了篮子采回桑叶。母亲将之洗净,沾干,然后小心翼翼地铺在大大的竹匾中。竹匾,放在黑黑的屋子中,看不见什么。耳边,只听见一片“沙沙”的响声,很轻,如人行沙上;很柔,如情人在低语。
这,就是蚕吃桑叶。
不久,蚕化作茧,然后卖出。
这茧抽丝,就做成了丝绸。
2】
丝绸,是人们追求的一个遥远的梦,它很轻,轻得如风,不沾一丝灰尘;它很柔,柔得如情人的吻,不留一点儿痕迹。它梦一般飘渺,云一样洁白,水一样自然。
谁也不相信,世间会有这种东西!
谁也不相信,有人能纺织出这种东西。
可是,它真的出现了,当它出现在世人面前,一时,眩晕了多少目光,震惊了多少灵魂,媚惑了多少颗心。
当罗马皇帝得到从东方运到的绸子时,眉飞色舞,马上穿着它,飘飘悠悠,来到剧院。那一刻,罗马大剧院中,所有的目光都被吸引住了,所有的喉咙都发出了同一声惊叹:“天啊,这是魔术吗?”
罗马臣民,奔走若狂。
罗马学者们集中在一起,仔细研究着这梦幻般的东西。最终,他们抬起头,凝视着远方,给生产丝绸的那个遥远的汉朝送去一个诗意般的称呼——丝国。
于是,一个消息风一样地传遍世界,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东方有一个伟大的国度,生产一种精美的衣料,叫丝绸。
3】
丝绸的出现,出自遥远的年代,那个年代竟遥远得有些渺茫,以至于今天,我们只能将之归结为传说。
它,出自黄帝时。
它的发现者,是黄帝元妃嫘祖。
她发现了野蚕吐丝,织而成布,于是,丝绸诞生了。
其实,真实的丝绸出现,比这还要早。今天,浙江博物馆保存一批丝线、丝带、绢,才是最早的丝绸,它出自湖州的良渚文化,比黄帝时期还要早几百年。
丝织品成为艺术品,走向世界,走向欧洲,则在汉武帝时代。那时,一代探险家兼旅行家张骞,带着他的使团,还有云彩一般的绸缎,从长安出发,沿着茫茫沙漠,走向远方,走向欧洲。一条以丝绸命名的友好商道出现了,在历史深处曲折蜿蜒,带着一个民族的友谊,一个民族对和平的热爱,通向沿途各国,它的名字叫丝绸之路。
丝绸,也随之登场。
它如一个绝世美女,一顾倾城,再顾倾国。
一时,为了它,人们着了魔一般,不惜血本,希望拥有此物。西域的楼兰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当时的楼兰,处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为了绸缎,为了这梦幻一般的东西,楼兰王一咬牙,铤而走险,派出军队,截杀汉使,夺取绸缎,据为己有。
一批批汉使被截,被杀,丝绸之路,一条象征着友谊和贸易的路,即将被隔断,无奈之下,汉王朝派出特使傅介子,持一柄匕首,在宴会上扎进了楼兰王的.胸膛。
因为丝绸,一个贪婪的国王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期间,也有人以和平方式,获得了这种梦幻一般的东西。
于阗王仰慕汉文化,仰慕天朝上国的礼仪,不惜黄沙漫漫,千里跨过玉门关,来到长安,向大汉皇帝求婚。汉朝皇帝接见了他,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他的要求。
公主出嫁,于阗王不要丰厚的嫁妆。
那要什么啊?公主眨着大眼,万般不解地问。
这位新姑爷提出,只要桑树种子,和一点蚕茧。公主高兴地答应了,上路西去时,她没有带着庞大的车队,没有带着丰厚的嫁妆,只带了一些桑树种子,还有一些蚕茧,只身来到西域,来到于阗,当然,还带来了织丝技术。
从此,西域的于阗,有了碧绿的桑叶,有了白胖的蚕,有了金光闪闪的丝。
从此,于阗有了蚕妇,有了“采桑城南隅”的画面。
从此,于阗有了云彩一样的丝绸,于阗姑娘们的美丽,更见颜色,更见风致。
多少年后,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来到中国,来到塔克拉玛干边缘,在一个叫做丹丹乌里克佛寺的遗址,发掘出一幅木版画,名曰《传丝公主》,刻画了汉代公主传丝入西域的过程。
这位公主,已失了名字,可是,历史记着她,西域记着她,丝绸更记着她。
4】
丝绸是衣料,可它又不同于其它衣料,它精密,细柔,有水的质地,云的影子,虹的色彩,天光的清净。
它注定是为一个个女子而来,而织,而显于世。
穿上它,一个个女子更加温柔,更加风情万种:她们的脚步,如轻风拂水一样不着尘埃;她们的声音,如鸟声滑过花瓣一样鲜亮;她们的眼光,如雾气荡漾在湖面上一样氤氲;她们的身段,如柳丝随风一样袅娜。
她们站着,波光闪动。
她们走着,无限春风。
她们粲然一笑,一时之间,天朗气清。
当然,男人们也爱丝绸,但,他们更爱自己心爱的人穿上丝绸,那种轻云带水,那种弱柳扶风,是她们给予他们的一种心灵的享受与赠予。
丝绸,更是与中国女性的美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的。丝绸的柔,与中国女性的温柔合二为一。丝绸的内敛,和中国女性秀外慧中相媲美;丝绸的自然,和中国女性的轻风流水的性情相适应;丝绸的波光闪闪,同中国女性的一颦一笑相映衬。
尤其是一袭旗袍,穿在每一个中国女人的身上,人衣相配,都婉约如一阕词,温润如一块玉,洁净如一轮月。
丝绸,美着中国女性和世界女性。
中国女性和世界女性,也美着丝绸。
5】
几千年的时光,弹指一挥。
几千年的青春,老了多少茬,凋落了多少红颜。可是,丝绸不老,依然青葱着,如“玲珑望秋月”的闺中女子,如“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少妇,依旧独领一枝风骚,在历史里独占鳌头。
它,究竟是从哪一架织机上第一次出现的?
它,究竟出自哪一个女孩的手?
一根经线,一根纬线,一截闪亮的细丝,在机杼声中,是谁,孤灯夜坐,织到天明?是谁,一丝一线,织成一个几千年不老的传说?
劳累中,将苦难织成美丽,平凡中,将无趣织成艺术。
这,就是我们的古人我们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