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葬礼的短文散文   正月初七下午,传来朋友王君的父亲去世消息,我们一行五人驱车前往老家小镇悼念。   一、祭拜   在低沉哀婉的音乐中,我们步入灵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硕大的挽联:良操美德千古存,高风亮节万世在。老人的遗像高悬在挽联*,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灵堂四周摆满了亲朋好友送来的花圈和花篮。在灵堂的一面墙上,用素净的三张大白纸分别写着讣告.治丧委员会人员名单及扶重人员名单。讣告告诉我们老人享年75岁,无疾而终,典型的寿终正寝。治丧委名单则是打理丧事的人员组成。扶重人员即抬灵柩的人,请的全是老人生前的乡邻,尽管老人离开村子多年一直在镇子工作,但念旧情,一一请来,共有十六人,俗称十六抬。   灵堂里的气氛在肃穆庄严中透出些许喜庆的味道,因为这种情况在本地属于喜丧。   见到重孝之一的王君时,我们表达了哀悼之情,恭祝老人顺利登仙。随后我们在王君引导下来到灵位前祭拜。上香,下跪,磕头,作揖,如此三次,神情悲戚。另一重孝——王君的大哥叩头跪谢来宾,礼毕,王氏宗族帮忙的人奉上热茶一杯,王君陪坐,谈起老人生前的种种事情,追思亲恩。耳畔的哀乐教人愁肠百结,恍惚间才想老人已驾鹤西游。   二、守夜   守夜俗称坐夜,一般两至三个晚上,即所有亲朋好友最后陪伴逝者一段时间,以示哀思。   因为是喜丧,气氛有些热烈。帮忙的人穿梭来往于人群中端茶递水,迎接前来悼念的客人。   大约六点钟夜幕已降临,人员基本到齐,仪式开始。   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过后,紧接着是沉闷的丧鼓声——鼓手开始打鼓了。几分钟后,歌师开始唱孝歌,一切按部就班进行着。坐夜唱孝歌是本地的习俗之一。歌师唱孝歌是很累的,一直从晚上六点唱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歌师必须具有一定水平——既要熟悉中国历史.孝道.本地风土人情,又要了解逝者的家庭情况,这样唱孝歌时才能打动人心。孝子必须诚挚的上门邀请歌师。   我们几人是王君的挚友,也就算作孝子之列,必须陪坐一夜。其间,喝喝茶,聊聊天,打打扑克,是可以的,当然也不忘在灵位前上香。大约凌晨两三点钟时,我们有些支撑不了,朦朦胧胧中传来歌师凄厉的歌声,催人泪下,仔细一听,歌师用独特的方式唱出了老人生前的种种恩情,如泣如诉,好不伤感。   凌晨五点左右,一阵鞭炮声后,鼓声戛然而止,歌师怅然的余声飘向虚无的仙界……   三、成佛   第二天下午两点,成佛仪式正式开始。   两个唢呐手吹出一阵极其凄厉的乐曲后,所有的孝子孝孙披麻戴孝跪在灵位前面,恭听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宣讲老人生前的种种美德,并代替逝者告诫后世子孙好好做人。   其间低沉的哀乐缓缓流淌在人群中间,周围的人们也肃穆地静立着观礼。   待长老宣讲完毕,紧接着由扶重人员将遗体移入水晶棺中。在盖上棺盖的瞬间,逝者的一名女性至亲带头嚎啕大哭起来,由此引发一片发自肺腑的哭叫声,因为亲人又走远了一步。   最后亲朋好友至灵位前上香拜祭,孝子跪拜答谢。整个仪式持续近一个小时,长老宣布礼毕。   成佛即是恭送老人顺利登入西方极乐世界。   四、出殡   第三天上午十一点,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此即出殡。   三位重孝脚步沉重的由人搀扶着走出灵堂。王君的大哥双手捧着灵位,其二哥双手捧着遗像。在离灵堂大约十米远的地方有一副由扶重人员事先扎好的`巨大的桑木架子,称为丧架,王君三弟兄走到丧架后,缓缓地转身,并列跪下,面向即将抬出的灵柩。这时三弟兄泪流满面,只是压抑着情感不便嚎啕大哭。   在激烈而尖锐的鞭炮声催促下,扶重人员将灵柩小心翼翼地抬出灵棚安置在丧架上。   紧接着族长按既定程序编排送葬队伍。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是孝子孝孙,大约二三十人。全都披麻戴孝,且头上戴的孝布颜色不同,白布是老人的子侄辈,红布是孙子辈,绿布是曾孙辈。紧接其后的是王氏三兄弟,由另外三人搀扶着。在三兄弟后面是灵柩,由十六人抬着。有三名女性至亲站在丧架上压着灵柩痛哭;最后是亲朋好友若干人及请来送葬的乐队。   一切准备就绪。在礼炮响过后,乐队奏起了哀婉的乐曲,深深叩击着人的心扉。随着扶重人员中的领头者一声号子“起”,整个队伍自西向东缓缓地穿越两三里长的街道。这时街道两边的与孝子相关的人员燃放爆竹恭送老人,为答谢朋友,王君的两位侄子跪拜。   队伍在鞭炮声.哀乐声及路人的注目下慢慢移动着。大约走了五十米,队伍在族长示意下停下,此时三位孝子慢慢转身跪下,前面的孝子孝孙亦然。停留约一两分钟后,随着领号者一声“起”,队伍再次启动缓行。此礼是希望亲人慢慢离去。如此反复十几次,才到达殡仪馆。   遗体火化后由孝子随同族人一起将骨灰埋入祖坟。

葬礼的短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