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明月论千秋散文

  三月25日星期天,本来说好了要去马桥“乡下人”看乡下万亩油菜花的我,被文友加兄弟的李犁作家,一个电话就喊到了汀泗。去游山逛水,说是,也不是。车停汀泗桥镇镇*大院门前,早以等候在大院门前的镇文化站,站长余大厚老师接待了我们。

一河明月论千秋散文

  犁哥是带着釆访任务去的,而我纯粹是悠乎悠哉去作陪。镇*大院门前,一条穿越远古而来的河流,河床宽阔,河水清浅,河底水草清晰可见。长河沿岸垒石墙上,河护栏玉雕石砌巧夺天工,两岸河栏边垂柳依依,让人有一种“长歌把酒,柳堤迎风”的飘然感,这就是古往今来新颜旧貌享誉千年的汀泗河。

  汀泗河因为宋代有一位叫丁四的老人,靠打草鞋积累资金,在河面上打出了一座千古流的“汀泗硚”而声名远播。汀泗河有远古传说的河是一条旧河,还有一条短而宽阔的新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勤劳善良的汀泗桥人,为了解决年年洪涝灾害问题,在当地*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旧河上游的湾道上,沿铁路线新开了一条直河。直河贯穿整个西街连接汀泗老桥下游不远处的湾荡,与汀泗硚主题公园边的河水相会合。新桥有桥,桥西岸穿越铁路涵洞上去,就是著名的“汀泗桥之战”烈士纪念碑耸立的地方。从空中俯瞰汀泗西街地面,宛如一艘停泊在长河*永不沉没的航母,亦似一条巨大的上水鲸鱼,整个地形像古老的汀泗街一样,给人梦幻,让人遐想。

  古老的汀泗硚,一头挑着远古的遐思,一头轻挽千年的明月,素有东街西街不同县郡的美誉。赤壁人说是赤壁汀泗桥,咸安人说是咸安汀泗硚。东西两街长达一公里远的古街,连同汀泗硚一起,因北伐“汀泗桥之战”从此载入历史名扬天下。陪同一起参观的余大厚老师告诉我们,旧日的.汀泗河河宽滩浅,桥上不远的“竹场街”码头,河岸石阜下,堤低滩浅河沙白茫茫的一片;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石墙河岸,是近几年*加大力度整治河床的结果。长河两岸连带两座跨河大桥,外加几座排水桥,整治河流达三公里之遙,外带下游拦水大坝。

  汀泗硚的“硚”字与众不同,也是大有来历的。关于汀泗硚的来历,据说有两种版本。一说是“唐桥”。相传,远在唐朝贞观年间,有僧人玄奘者前往西天印度取经,临行前在佛祖神位面前发誓,若能取得真经返回,便在全国主要河道上修建一万座桥梁。出口有愿,妄言为僧家一大戒。唐僧取得真经回朝后,奉唐王圣旨翻译经文,无有功夫脱身还愿,于是,向唐王李世民上书奏明此事,并述说发愿原委。唐主世民,不愧为是世纪明君,看完唐僧的上书后便随即颁下旨令,令天下各处官府配合名山古刹大德高僧,替代唐僧建桥还愿,并以梵汉双语在每座石硚上竖碑铭记。此事史料鲜有记载,民间却是广为流传。相传前几年汀泗河修整河道,清除河床淤泥时,曾在石桥下游不远处,一两米深的淤泥中淘出一方石碑,有识者云碑文为汉梵双语(印度文),桥名及唐贞观字样依稀可见。如果属实的话,汀泗硚应为唐桥,而非汀泗硚传说中丁四老人卖草鞋建桥的宋桥。或者说,唐桥为僧人所建的木桥,而丁四老人所建的是石桥,故有后来汀泗硚“硚”字之特殊。

  在余老师的一路解说下,我们一行三人由西向东穿过桥面廊亭,绕过桥头风蚀雨剥破烂不堪,却依耸立着“醉仙楼”,来到了汀泗硚主题公园。主题公园堤柳依依,短亭、长廊、花红草绿,亭前垂柳长发披散,大叶杨绿荫正浓杨花飘香,整座公园依山伴水古色古香。

  据余老师介绍,主题公园的联、题皆出自于他的手笔,是他依据历史文化所撰。听他这么一介绍,顿生一种抄录铭记感,故拿出纸笔,不顾一切不假思索地记录了下来。亭题为“望帆亭”,亭柱书有两联。与桥两两相望方为“柳头尖尖新抽碧,古道漫漫夕阳斜”。这个柳头一定写的是河柳,河柳区别于垂柳,枝桠向上常有冲天之势。靠水一方为“岭上桃花吹细细,河中月色动悠悠”。这句不难理解。余老师告诉我们,昔日桥下东岸群山起伏层林叠翠,塔垴山、雁叫山一线临水,山脚下仅有一条野鸡路似的羊肠小道绕山腰而行,山岭上桃花灼灼夭艳灿烂。相传,远古之时,汀泗河连接西凉湖属于洞庭湖水系,汇长江直接东海之波,与洞庭湖君山空中直线距离约有一百多公里。主题公园位于石桥下方约150米处,在没有修建铁路桥的远古时代,是一处常有野鸟出没的芦苇荡。汀泗河从硚下欢腾而过,下游紧挨着是一条古老而畅通的水道,水面随着河道的远去而逐显开阔,河两岸一路跟随的是一望无涯的芦苇,河流下行十余里汇入西凉湖。著名的汀泗码头是紧挨在桥下西岸的平坦处,传说一字排开足有百余米长。每当商行船运往来,商贾亲人临桥挥手相送,直至船远帆没方才依依不舍归家静候佳音;或依桥引颈而望,喜迎亲人扬帆归来,此亭故名“望帆亭”。

  亭下方有一长廊,廊腰缦回宛如曲水流觥,名为“聚贤廊”,聚贤廊的命名来历未能深究。廊桥铭记,楹联动人。当先一联为“凭栏看拂柳,春色信无边”。柱侧题联依次为“洞庭天下水,汀泗天下桥”、“朝辞洞庭水,晚泊汀泗桥”。曲折往转处正中有联为“风柔古道眠初起,春满芳郊舞欲狂”。长廊尾有联为“峰接云梦坼吴越,波荡洞庭撼岳阳”。廊亭尽头往下,花草树木旁有一玩石,石上书有“长虹卧波”字样,与长廊侧联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几个金色的大字遥相呼应。廊联清新脱俗,园内草木悦目雅丽,此情此景让人不知不觉中联想到远古时汀泗河的波澜壮阔,不由得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廊亭靠山脚公路旁的花草丛中也有一长石,石上镌刻着“雁阵声寒”几个大字。据说是依山取景,取义于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秋水,渔舟晚唱,雁阵惊寒,声断衡阳浦。相传,古汀泗河曲连西凉湖,望洞庭,通长江,雁叫声声,夜宿汀泗河边山丘,商家多有闻听雁鸣者,思水路漫漫感及而泣者众,故将雁落鸣叫这座无名山峰,起名为“雁叫山”。今人抚今怀古,故取石铭记。

  现代都市的生活,焦虑、浮躁、快节奏的工作习惯,一不小心成为了高质量生活要求下的主旋律。喧嚣的城市,人们一个个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说老不老年龄段的中年人,高压力的生活,让人变得些许麻木,从而丢失了本性。写作,无关名利,只是某种特定的环境制约下,生活中留存些许诗意反倒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人生如桥,亦如河流,若得闲日又多闲钱,多些纯粹的文友,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枉在世间走过。千行诗泪漾百卷,一河明月论千秋。汀泗河,一条古老而又年轻河,流淌着历史的苍桑与斑驳,而今正焕发着青春靓丽的光芒。

  霜叶居士于戊戌年二月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