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路,那人,那眼神散文

  那条路很平常,平常的就象一日三餐不会记起;那条路很熟悉,熟悉的如同自己的亲人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是一条已经走了无数次的路。其实,那条路就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一条平坦弯曲即不宽敞也能会车的马路。

那路,那人,那眼神散文

  要说对那条路久久不能忘记不是因为经常走,而是源自经常出现在那条路上的一个人,确切的说是一位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

  那是一条东西向的马路,自西向东略有坡度,在路的东端有一个菜市场早市,马路两边店铺林立、地摊繁多,各种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小小不然的衣食住行物品在那里都能买到,所以很受老百姓欢迎,更受老年人的青睐。每天天不亮市场上早已人声鼎沸,行踪急速的年轻人、信步闲庭的老年朋友,穿梭往来于或蔬菜或水果或鸡鸭鱼肉等各种摊位,在你来我往的砍价声中、在吆吆喝喝的叫卖声里太阳升起了大地苏醒了,勤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我家的宿舍院坐落在那条马路的西半部,所以基本不受东半球市场人员拥挤的影响。

  那还是半年多前的事了。偶一日,一个阳光灿烂的冬阳中午我下班回家,或是性格使然,或是曾经队列走得太多而形成了习惯,依然是标准的队列行进速度走在那条烂熟于心的马路付道上,心里盘算着中午做什么样的午餐即简单又能填饱肚子还不费力气,所以,当大脑被吃饭占据整个空间时也就得到了暂时的小憩,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自如,甚至还不由自主的哼起了小调。当我快要走到家门口的一家店铺时,发现一位老人正端坐在冰凉的台阶上,无意间看了他一眼,就是那一眼让我怦然心动,他的长相、他的神态、他的体形太像我逝去的老父亲,顿时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亲切感,一步三回头的不停张望。从那时起,就对老人有了一份无形的牵挂,每天都盼着能再次看见他。

  两三天以后我发现老人再次出现在老地方,心中的激动致使我立刻把“行进速度”改成了“闲庭信步”,还在心里默默祈祷,老人家你要多歇一会千万别让我失望。当我就要走到老人的身边时,索性停了下来,为了不让老人发现我审视他而产生窘迫,掏出手机乱按一通装么做样的放在耳边“接听”电话,嘴里除了嗯、阿、哦,一句成型的话也没说,其实那是典型的“三心二意”,眼睛始终盯在老人身上一刻也没有离开。

  老人偏胖面色泛红呼吸有些急促,嘴里哈着白汽,灰白色的胡须上凝结了点点滴滴的气泡,看样子可能是走累了,他坐在石阶上,一身黑色棉衣棉裤显得很笨重,只是头上的那顶有沿贝雷帽和脚上的灰色旅游鞋还稍稍透着些许现代气息。老人身边放了好几个塑料袋,里边分别装着绿豆芽、白菜、豆腐等蔬菜,手里拿着一块白底灰格子手绢,不时地展开擦擦双眼擦擦嘴角流出的口水,这时我也才清楚的看到老人的那双眼睛是多么的混浊,瞳仁暗淡,巩膜泛黄。就在他眺向远方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出他眼神的无奈。是生活的艰辛让他如此沉重,还是内心深处有太多的迷茫或不如意?虽然老人的眼睛已不清澈眼神已黯淡无光,但在我看来分明就是一位慈祥父亲的眼神,他充满了温暖、宽慰、从容和仁爱。此时此刻,好似自己依偎在父亲厚重的脊背上有一种幸福感和心灵的满足。

  看样子老人有八十多岁了,他是空巢老人还是与子女一起生活?不得而知。不能打扰老人更不能冒昧的去问,哪怕是善意的帮助都不可轻取妄动,因为我怕伤了老人的自尊。只好在那来回溜达,默默地看了足有十几分钟,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祈祷老人能健康长寿,能开心快乐,能过好属于他的每一天,哪怕是磕磕绊绊的一天。因为有老人的家才是幸福的家。

  近来我的心里有些不安,因为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老人了。每天走在回家的那条小路上都会习惯地放慢脚步留意许久,梦幻着老人会再次出现在那个曾经做过的石阶上,渴望老人的身影还能硬朗,希望看到老人虽不明亮却很温暖的眼神,可每每都让我失望。其实,不管老人是健康的生活着还是……,毕竟他已进入耄耋之年,他走过了生活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许完成了繁衍后生的义务,品尝了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他的人生是完整的,他的精神是饱满的,他的生活也应该是幸福的。

  我真诚的祝福老人家能健康,能长寿,无病无灾。套用一句俗语那就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