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熟了散文
青羊镇外有一条小河,沿着河的东边走下去会看见一片橘林。等到秋天时,河风裹着阵阵橘香直入行人的肺腑,非浓非淡,恰到好处。橘林深处安置着一个三间屋大小的茅草房,草房两边开了些地作菜圃。
这片林子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姑娘。秋天,来往行人口渴时朝着林子喊一声,她便进了林子亲自给摘几个又大又红的橘子送给他们,别人给她道谢时,她只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要是遇到有人要送点时候东西回报时,她就像受惊的小鹿似的摇了摇头迅速钻回林子里。后来,人们知道她不会说话,于是唤她哑姑娘。
哑姑娘今年十三岁了,身子骨虽小小的力气却很大,能够担起两桶水来给自家菜园浇水。每年收好的菜除去给父亲留下的下酒菜都拿到镇子上去买了。哑姑娘家种的菜都水灵得很,味道也不错,很受到镇里人的`欢迎。遇到面熟的人来买时,她在用秤称好的菜里又多捎了几根葱或再抓一把青椒。
这年秋天,园子里的蔬菜长得特别好,白菜两颗就能有一斤。头天晚上,哑姑娘把各种蔬菜用稻草绳给绑好,还摘好了一背篓橘子。第二天,只一个上午,哑姑娘的围裙包里便塞满了一毛两毛的纸币。
有了钱后,哑姑娘先去杂货铺买了袋盐和一瓶油。出来时,看见镇上新开了一家胭脂铺。脸上涂满了白色脂粉的老板娘正热情地吆喝着,哑姑娘见包里的钱比平时多了些,于是顺着老板娘的吆喝声进了店里。
橱窗里摆满了精致的胭脂,有珐琅彩的,有白玉的......盒子上还镌刻着粉色百合花。哑姑娘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眼睛直直地盯着橱窗里的东西。老板娘回头看见哑姑娘,一身竹布单衣套着薄薄的棉外套。她走进店里拍拍哑姑娘的肩膀,哑姑娘转过身来开心地在她面前一通比划。老板娘一脸疑惑地望着她,摇了摇手不耐烦地向她指了指墙角处。哑姑娘收回了比划的手,走向了墙角处。那里放着一个大竹板,上面也是胭脂,只不过都是木头盒子装着的,也没有任何雕花。这让哑姑娘想起了多年以前,母亲也有这样胭脂,是父亲在她生日那天送她的,母亲都舍不得用,但调皮的自己却背着母亲往脸上一通乱抹,结果脸蛋红得让母亲以为自己得了热病,红得也像现在父亲因醉酒而红透的鼻子两颊。哑姑娘拿起其中的一盒问老板娘价钱,老板娘伸出了五个手指。哑姑娘低下头捏了捏围裙包,想着等会还得去给父亲买酒,依依不舍地又把那盒胭脂放回竹板上。
出了胭脂铺,哑姑娘赶紧跑到青羊酒馆里。店老板一见到笑盈盈的哑姑娘就朝小二喊道“来二两酒!”。哑姑娘小心地接过了玻璃酒瓶,把包里皱了的钱压平整之后递给了店老板。店老板对她和蔼地笑笑,在她走时,给了她袋麻花。
秋深的黄昏,一阵沁人心脾的橘香扑向了回家路上的哑姑娘。以前和父母亲卖菜回家路上闻到的也是这种香气,母亲告诉哑姑娘这是“橘子熟了”的味道。哑姑娘想起了母亲还在的那段日子,家里的菜圃和橘林是归母亲照顾的。父亲担来水后,哑姑娘便帮着母亲一株株地浇灌。除了种菜外,父亲还会到河里打鱼卖。父亲像是河里游鱼的克星一般,眼疾手快,不一会,摇网里就充满了鱼。哑姑娘喜欢跟着父亲去打鱼,因为可以光着脚丫在水里玩,她总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感受水的力量,有时还可以帮父亲的摇网里加几条泥鳅。当父女俩满载而归时,母亲早已备好了一桌饭菜。晚饭后,父亲在厨房帮着母亲洗碗,而哑姑娘则钻进橘林摘了三个橘子出来,仔细比较后挑出了最好的两个留在桌上。
“今年的橘子熟了。”哑姑娘回家经过橘林时想到,于是细细挑选后摘了三个觉得最好的橘子和着其它东西抱回了家。
父亲瘫坐在门槛上,鼻两颊通红一片,不时打个嗝。哑姑娘望着父亲,又看看不远山头上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的橘树上也结了几个小小的橘子。她走到父亲旁边,把酒瓶放到门槛下,剥好了一个橘子递到父亲面前。父亲有些懵,盯了橘子好一会儿,抬起僵硬的手往嘴里送了一瓣橘子。
夜晚,父亲没有闹着找酒喝,安稳地睡着了。哑姑娘躺在床上不一会也失去了意识。
父亲担着新鲜的蔬菜和橘子在街上走着,看到了那家胭脂店。橱窗里的胭脂盒发出耀眼的光莫名指引着父亲走进去。
“你这胭脂怎么卖”父亲横了眼睛问老板娘
“胭脂用橘子和玻璃酒瓶来换。”
“你这是胭脂吗?!”父亲又是一句同时半鞠了躬,要伸手往里拿。
这胭脂可是好货,老板娘着急地忙伸出手拦下父亲的手--------“那瓶子和橘子来换!”
“为什么不能拿钱来买?”父亲疑惑地望着老板娘。
“就得那瓶子和橘子换!”老板娘不容分说。
“好!”父亲拿出橘子和酒瓶子递给老板娘,同时收下了橱窗里的胭脂。
第二天,哑姑娘做好早饭唤父亲起床时,父亲却不见踪影,门槛下的酒瓶也不见了,只是桌子上多出了三个熟了的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