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平凡抒情散文
或许是母亲太过平凡,以至于平凡到在外飘泊谋生的我,很少惦记起母亲来。或是年迈的母亲身子依然矫健的原故,让我这做个儿子的放心罢了。又或是母亲依然勤劳,习惯于*自在生活的原故,总之,母亲在儿子的眼中太过平凡,平凡得以至于让儿女们很是放得下心,平时不能去干扰她老人家的生活。
我的母亲是个地道的农村老太太,但母亲个子高大,形象在儿女们的心目中同样高大。
母亲花白的头发,剪得平耳根的短齐,这样子让母亲显得特别精神。八十三岁的年纪腰板还是很硬朗,背微驼,走起路来还能听到她脚板有劲的落地声。嘴里虽然没了牙齿但胃口好,喜欢吃肥肉或油腻较重的菜食,当然肥肉是煮得越烂越好这样不用牙嚼。母亲说话时的嗓门很大,她在家门口说话,村里远远的都能听到她的声音,这在医学上叫中气足。母亲现在每餐照样能吃两碗饭(不是城里人吃饭的小碗,而是庄稼人惯用的大碗),母亲这样能吃但不胖,一年到头身体也没有什么三病两痛。
我这样写母亲,很多人一定惊奇,农村医疗保健条件又差,且农村人又不注重保养,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农村老太婆,怎么会有如此健康的身体呢?这当然要得益于农村的环境好,得益于母亲单纯的思想,得力于母亲一生不停的运动结果——勤劳。
时下里我们年轻人(对母亲来说),现在都不种田地了,在家时只种点青菜够一家人吃就行了。母亲就把我们近处的两三分地种上菜。当时大家都不能接受母亲的这一做法,充分的理由是:“怕我们几个人养不活您?”
母亲轻言细语地告诉我们:“我一个人在家一点事都没有,那不是要郁闷死?有点事做一来活动活动身子,二来精神上有个依托。”
等菜长成熟了然后清早挑到城里去卖(每次用两个篮子挑三四十斤)。卖完回来在家慢慢将这些小钱数了数:“又进了几十块”!于是心里就有一份喜悦。这是丰收后发自内心的满足,不亲身经历这种劳动是没有办法享受这份喜悦的心情。这种长期快乐心情可以延年益寿,这种长年无约无束的轻快劳动,活络了身体骨胳,也给原本老来无事做作的母亲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母亲思想里从此真的以菜地为愿,不再因为儿孙不在身边感到孤独寂寞。
不是我一个人的`母亲这样勤劳,周围很多的母亲都同样普通。多数时间她们都是不约而同。不约而同在菜地里锄草栽菜,不约而同在塘边有说有笑的洗菜,不约而同出门一起卖菜,一路也是谈笑有声。
难得母亲们年迈还有如此乐观的心态,难得母亲们还有如此平和的精神面貌。
没有晚辈嫌弃她们这些嗑唠,上前干扰她们这种和睦的言语*,没人阻止她们享受这种行为的*,于是平凡的母亲们就安然在这美好的时光中享受这份*和快乐。
我能理解我的母亲们这种勤劳的理由,她们丢不下一生的勤劳,年老了还把这种勤劳当做锻炼身体的乐趣,把这种勤劳当做精神依托来驱散平日的孤独和冷寂。
我的母亲从来都是默默地承受、付出,不向我们儿女索要些什么做为理直气壮的回报理由。早些时候我们做儿女的也给些钱她,母亲总是推脱着说:“我自己的钱都花不完,还要你们的?你们年轻人要做事用钱的地方多着呢,留着做事用吧!”
自从添了重孙子,每逢过年回家母亲更是欢天喜地的接着,并利索地从自己的房间里拿出一些平时积攒下来的钱给重孙子压岁,我总是一再阻拦,可母亲依是倔犟地说:“要给,又是一代人啦!”
我能体会到母亲此时这般喜悦心情,有时候想起来都很激动,激动母亲说这话的意义,晓得母亲是享乐晚年儿孙满堂的幸福。
其实母亲在儿子的眼中就象是每天看惯了的晚霞一样平常。母亲很多动作看起来都是极为平常,平常得几乎让很多年轻人不愿多看不想去做。
母亲曾经告诉我,暂时不用水泥将父亲的坟浇好,等她百年之后与丈夫合葬了再封。于是父亲去世至今的整整十年里,都是母亲替她丈夫坟上割草砍柴,将丈夫坟前墓后整理得干干净净。(父亲在世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平常,就是坟地离家要近,坟头望着家)。每每回家祭奠父亲时,看到这些心里有一份感激,感激母亲对父亲的爱是这样的单纯简明,是这样天不老地不荒的铭刻在心里,寄存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这时内心对母亲就产生一种敬仰,敬仰母亲对爱情的坚持与忠于。
农村老太太只有简单的想法朴素的生活过程,没有惊天动地的伟迹,没有使人感激涕淋的社会善举,只有平常人的日子。
现在生活好点,工作之余也常常回家看看年迈的母亲,走的时候,母亲总是从她的咸菜罐里掏出一些豆腐乳、咸辣椒生姜大蒜之类,满满的装了几个瓶子,又用袋子将这些瓶子装好叫我带上,说是比外面买的味儿实在。
每次拿着这些看似不值钱的咸菜,总感觉是母亲对儿子的一份真情。这时感觉带上的是母亲一份沉淀淀的心意,带上的是母亲对儿的一份温暖,带上的是母亲给儿的一份爱心。
我这样写母亲,是因为我的母亲太过平凡,平凡得让我这个喝过两口墨水的儿子,一时间找不到华美的字句来赞美母亲的伟大和高尚;找不出优美的词语来形容母亲的美丽和善良。只有用这朴素的句子来述说我母亲的平凡,用一颗儿子感恩的心表述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吧。
祝我平凡的母亲健康长寿!祝天下所有平凡的母亲健康长寿!
2015年4月4日写于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