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究竟败给了谁散文
1812年10月20日,拿破仑用密码写了一封信。他告诉外交大臣:“我要在22日3时炸毁克里姆林官。”
写这句话时,拿破仑正在远征俄国。这场战争跟他的婚姻有一定关系。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是约瑟芬。这位贵族夫人让青年时期的拿破仑非常痴迷,但她一度对拿破仑不忠,使拿破仑产生了对爱情的幻灭,此后拿破仑便有了众多情妇。然而无论是约瑟芬还是其他情妇,拿破仑同他们都没有孩子,这让拿破仑帝国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几年后,拿破仑决定,与约瑟芬离婚,开始在欧洲各王室中寻找一位待嫁的公主作为继任皇后。他的首选目标就是沙皇亚历山大的妹妹。但是亚历山大虽然表面上对拿破仑恭敬,私下却鄙夷地称之为“科西嘉疯子”,并不情愿把美丽的妹妹嫁给这个出身贫寒的莽夫。
碰了几年的软钉子之后,拿破仑失去了耐心,他转而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联姻。奥地利公主很快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失去了通过政治联姻与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结盟的机会,亚历山大并非全无懊悔之意。但为时已晚,亚历山大明白,不顺从拿破仑,就只有做他的敌人。
当然,婚姻其实并非拿破仑入侵俄国的主因,那里丰富的资源也吸引着他。从1810年起,拿破仑就大量阅读俄国的历史和政治文献,企图寻找吃掉这块“肥肉”的方法。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最终把拿破仑引向了俄国,那就是英国。此时的法国已经称霸整个欧洲大陆,但孤悬海外的英国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英国人始终牢牢控制着制海权,导致拿破仑登陆英格兰的计划也破产了。他开始施行经济*政策,试图截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经济往来。但沙皇并不买账,因为英国是俄国农副产品的重要市场,也是平衡法国在欧洲霸权的最大力量。所以俄国和英国一直眉来眼去,致使经济*政策大打折扣,这也是拿破仑所无法容忍的。
与英国人达成协议后,亚历山大心中有了底,开始全力扩军备战,不再甘心臣服于拿破仑。1812年春天,法国也与欧洲大国逐一签订同盟条约,为入侵俄国做政治准备。就这样,两个欧洲大陆最大的国家走向了战争。
拿破仑集结了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兵团,共计51万兵力。俄国则把仅有的20万军队部署在涅曼河一线。
1812年6月24日晨,法军第一梯队44万余人开始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境,战争爆发。装备上、人员上、指挥上均占优势的法军迫使俄军迅速后撤,奉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拿破仑判断在莫斯科城下会有一场大战,需要保留后备队禁*的实力,以便最后决战,因此在与俄军会战时手下留情。但事实上,俄国人直接放弃了莫斯科,继续撤退到了莫斯科西南160公里的地方,直接威胁着法军后方交通线。拿破仑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莫斯科,却失去了歼灭俄军主力的机会。
法军试图在莫斯科休整,度过俄国的寒冬后,再寻找战机歼灭俄军。但莫斯科的情况令他们大吃一惊:俄国人坚壁清野,把一切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了,把不能带走的都深埋了,把不能带走也无法深埋的都付诸一炬——莫斯科的大火整整燃烧了四天。
糟糕的情况还不止这些。莫斯科没有足够的物资,而法军漫长的补给线又时刻受到对方骑兵的威胁,以致不得不分出大量兵力用于保护补给线,疲于奔命。随着寒冬的临近,拿破仑在莫斯科再也待不住了,在第一场大雪降临后下令撤军。
正是在撤军前,他颁布了那条炸毁克里姆林宫的命令。但法军无心恋战,没有彻底执行这项命令,克里姆林宫只是被烧毁了部分建筑和围墙,日后很快得以重建。
撤军途中,俄军穷追不合,不断消耗法军,撤军行动最终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灾难。法军消耗殆尽,拿破仑几乎是只身回到了巴黎。
拿破仑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写道,他不是败于亚历山大,而是败于俄国的寒冬。他认为如果提早三个月发动入侵行动,情况就会大不一样。根据当事人的回忆,那一年的俄国冬天特别寒冷,这是导致法军大量伤亡的最主要原因。
的确有很多士兵死于严寒,但1812年的俄国冬天却并非特别寒冷。根据气象资料来看,那一年甚至可以说是暖冬,只是法国人无法适应俄国的.冬天。事实上,正是由于天气出奇温暖,才使得别列津纳河意外解冻,而法军在有追兵截击的情况下大量拥挤过桥,结果造成巨大灾难,最终导致大军失去战斗力。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远征的失利呢?其实打败拿破仑的,正是他自己。拿破仑的战争设想是进军莫斯科,迫使俄军与之决战,消灭俄军主力,从而让沙皇在谈判桌上屈膝。但俄军奉行了诱敌深入、避敌锋芒的战略,主力得以保存,而拿破仑却根本没有做在俄国冬天作战的准备。另外,此时法国试图征服西班牙的战争仍未结束,入侵俄国使法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骄傲和盲目的自信让拿破仑错估了形势,试图谈判失败后不得不在敌军主力尚存的情况下撤军,结果,成千上万法军的尸体铺满了从俄国到法国的撤退道路。
远征前并不是没有人警告过拿破仑,前驻俄大使就劝阻他不要把战线拉得过长,要小心俄国的寒冬。但20年常胜的军事生涯让拿破仑丧失了警惕,他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开始一意孤行。虽然俄军几乎没有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但却在一场消耗战中最终拖垮了拿破仑,改变了欧洲大陆的力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