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散文随笔:谈植树节
导语: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在节日来临之际,小编分享如下散文,欢迎阅读!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把每年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旨在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我的老家乡亲们素有在山头地边河道沟渠及房前屋后植树栽花插柳习惯。从用其材、食其果、护沙土、净空气、洁水源等诸多用途中受益颇多,固家乡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近年来,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田园牧歌式的她,已逐步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地之一——黄洋河风景区”。或许是由于自己从小耳濡目染、深受长辈们言传身教之缘故,加上又曾从事过十余年林业管理工作,我对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家园更是情有独钟。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植树多有喜爱之举。既在于怡情养性,更在于将树作为虚静的观照和沉默的力量,以之来激励警策自己。
晋陶渊明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故被人称为五柳先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今脍炙人口。自古就有梅、兰、竹、菊岁寒四友。清•汪士慎:“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东坡先生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对居住环境超凡脱俗,清新高雅的品味,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成。“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左宗棠的老部下和同乡杨昌浚,称赞其与部属在西征期间,动员湘江子弟在沿途广种“左公柳”绿化边陲,开花结果的壮举。饱含的更是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团结力量和勇御外辱的民族精神。
记得小时候,每年植树节,我们学校都要组织师生们去牛蹄岭、双龙寨的荒坡上开展植树活动。挖坑的,提水的,搬树苗的,大家忙得热火朝天却从未叫苦叫累。看着栽下去的一颗颗小树苗,成天盼着它能快快长大。许多年后,每次回家看到当年我们曾经亲手栽植的`那些松、杉、果等树苗都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参天大树,形成了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松涛阵阵、层林尽染的茂密森林时,心底里不由地涌现出些许成就感。
如今,由于诸多原因,很长时间都没到山野上去亲手植树了。好在第35个植树节到来前一天,听说机关里要组织大家去大同镇光荣村的荒山上义务植树,所以心情格外高兴。
一大早来到单位,兴高采烈地坐上大巴车跑了半个小时,又爬了30多分钟的山路赶到植树点。沿途中,漫山遍野的小草已经开始吐出了新绿,田野里正盛开着金黄色的油菜花,小蜜蜂们正在白的李子花、粉红的桃花上忙碌着采蜜,大地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植树现场,当地群众准备充分,先前早已挖好了土坑,一米多高翠绿的柏树苗放在旁边,我们更是干劲十足。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按照栽植技术要求,先细心地把这棵小生命放到坑里,然后再慢慢地填上一层细土,又轻轻地把苗子朝上提了提,避免因根系不舒展而发育不好,易受风害。然后再扶正苗木覆土踩实浇好水。2个小时后,看着漫山遍野那一行行迎风舒展的新树苗,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俗话说:树木是三分栽,七分管。可见树木栽后管理是树木存活成材关键所在。其实从植树节里,我们更能窥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
一棵树,一个人,一群人,一片森林。做人应该像树一样生长,像树一样屹然挺立。树栽下去了,我们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之。不仅要经常浇水施肥,还要做好修剪防虫等管护工作。特别是对于遭受大风危害的倒树要及时顺势扶正,则会再擎天而立,郁郁葱葱,反之,将会倒地先腐后败终成朽木烂柴。
栽树如此,育人亦然。对待成长中出现“倾向性”轻微错误的同志,我们不能采取“推”一把的做法,而应“扶”一把,这在他们的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关键时候,我们及时采取批评教育并伸出温暖的双手,拉他们一把,扶他们一把,让其能够幡然梦醒、防微杜渐、悬崖勒马,他们定会增添信心和勇气重新站立起来!对待出现“倾向性” 轻微错误之人,我们若能齐心协力扶起之,则倾倒之树依然可以成为擎天之树,所谓劣生亦可为擎天之人。
对于犯了小错误的同志,如果我们听之任之,没有去及时教育引导,而是去孤立他们,甚至将他们驱逐出我们的队伍,这种“推”一把的方法很容易使其越陷越深,甚至破罐破摔,最终让他们越走越远,有可能就成了违纪违法甚至犯罪之人。
育人栽树同一理,及时用心扶正方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