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视源于无知散文
格言有“无知者无畏”,又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说,道出了无知与轻视之间的关系。踩上陷阱,因为不知道那是陷阱;知道再去踩,不是故意试探,就是头脑出了问题。而比较聪明的动物总是能够发现猎人设陷阱后的蛛丝马迹,从而绕过去。
可以说,烦恼大多源于无知所致的轻视。因为无知,所以盲目、轻率;因为盲目、轻率,所以被动、困惑。不信,试着将以前的烦恼归纳一下,有哪些是可以避免的,有哪些是具备一定的能力后可以解决的?可以避免的烦恼便是轻视的结果,条件具备后可以解决的烦恼便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无力生无助”现象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对一个追求快乐的人来说就显得极有必要。
有人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何哉?因为只有找出隐藏的问题,才能够远离肤浅与盲目;所以古人有“闻过则喜”,有“一字师”,有“三省吾身”之说,从不同途径找出问题都是值得高兴的。因为高枕无忧的心态忽略了客观存在的隐患,从而也最危险;“生于忧患”正是从这个角度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观察、思考、总结出隐患所在,进而有效的解决之,才能够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当年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题之一后,数学所每天都能收到成麻袋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解题思路,那都是一些只有初等数学知识的青年们寄来的,以致数学所不得不在报纸上发声明:靠初等数学来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无异于靠自行车登月球。正因为不具备那些解题必须的知识储备,他们才会对命题这样不屑一顾——不就是这样证明的吗?而在真正的学者眼里,命题充满了知识链与思维链的叠加、组合,越是了解,就越知道证明之的不易。自信心与创造力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也就是夯实基础后才会有意义。
赛场上,想赶超的一方总会想方设法找来对手训练与比赛时的'资料,反复观摩、仔细研究,找到其之所以优秀的所在,进而学习、超越。如果对于对手只是心态上的轻视,那随之而来的惨败而就可想而知了。
清代的闭关锁国,让国人陶醉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不屑于西方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最终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垮,教训惨痛。所以有人提议“师夷以制夷”,也算是当年有识之士们的共识了。
古代兵家有“示弱”之计,意即故意让自己露出破绽、表现出不堪一击的样子,使得对手放松警惕、心态散漫、行动迟滞,从而乘机而胜。当然,真正高明的对手是不容易上当的,他们总是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小心再小心、警醒再警醒。当然,极端的例子也有,比如小说《三国演义》里中了空城计的司马懿的后悔,这当然属于矫枉过正,另当别论了。
现实生活中也充满了这种现象。比如教育问题,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穿好就好,孰不知孩子的心灵世界一点也不比大人简单、迟钝,一味自以为是的后果便是抵触、隔阂。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心灵世界与感情走向,才能够真正重视起来、谨慎起来,这样,爱的施与才有效果。
相处之道也是如此。有句歌词叫“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道出了相处的不易。一时的激情代替不了生活中的各种考验,所以才会有“平淡是真”,才会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一说。对感情的发展越是轻视,就越证明对感情在现实生活中演绎的无知,也就越容易出现疲惫、摩擦、变味。
当年伟人说过,“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算是很精辟的总结了。在心态上要自信,而在具体操作上要足够的虚心、缜密,如此才不会出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