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写母亲的催泪散文

  儿时,母亲在我的眼中并不美丽。在我残存的记忆里,母亲留下的只有瘦小、黝黑、羸弱和衣衫褴褛。也正因如此,初中以前,不谙世事的我甚至拒绝母亲去学校找我,生怕同学们因母亲的不好形象而嗤笑我。

写母亲的催泪散文

  后来,当我重新翻看照片,把她最早和最后一张照片放在一起时,我才发现,年轻时候的妈妈,是那样的美丽。

  母亲一生中也没照过几张照片。她最早的这张照片,是和父亲结婚时照的,拍摄于1962年7月6日。那年,母亲22岁。

  照片上的母亲,白白胖胖的,梳着长长的辫子,嘴角流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与幸福,似乎还显得有点羞涩。她穿着洁白的紧袖短衫,显出那个时代的时尚,右手腕处,扎了一个类似于蝴蝶结一样的装饰物。我曾经问过父亲那是什么?父亲说,那时候买不起首饰,可能是母亲自己用绳子编的一个小饰品,戴上去觉得更好看和时髦一些吧。

  这张照片,母亲生前我并没有见过。她去世很多年后,父亲不知从哪儿找到了,重新到照相馆冲洗了一些,并给我们姊妹几个每人一张保存。

  父亲说,1962年,是人为和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很多人食不果腹,周围也有不少人饿死。那年,父亲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和母亲结婚时,什么都没买,唯独照了这张照片,也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回忆。

  年轻时的母亲不仅是个美人,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如果不是家里困难,已上高中的她不会半途而废。在文学方面,她也有极高的修养。小时候,每天晚上,她都会给我讲神话故事,像“八百老虎闹北京”、“王小砍柴”等,我至今还依稀记得。稍大一些,她又给我讲《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里的故事。上学后,又手把手地教我写作文,让我学会了观察生活。我此后走上写作道路,是与母亲当年的文学熏陶分不开的。

  母亲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1986年8月23日傍晚。那天,她心脏病复发,比先前的每一次都严重,正当我们准备用架子车拉着母亲去南阳看病时,我初中的同学王伟东带着他家的120海鸥相机来到了我家,匆忙中按下了快门。几天后的8月31日,母亲在南阳市医院与世长辞。这张模糊不清的照片也成了我们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照片。

  后来,很多次,想母亲的时候,我就会把这张照片翻出来看看。而每一次,我的'眼泪都会止不住地往外流。这就是年轻时候漂亮的妈妈吗?长长的辫子没有了,白白胖胖没有了,甜蜜的微笑没有了……照片中的母亲,头发被自己剪得很短,骨瘦如柴,满脸憔悴,连身上不合体的衣服也是皱巴巴的,怎么看起来,都与她46岁的实际年龄不相符。

  是啊,我们今天抚养一个孩子尚且不易,母亲抚养我们姊妹5人,经历了何等的艰辛,她怎么能不显老呢?那时候,父亲在外教书,微薄的工资仅够我们交学费,养育孩子的重任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她不仅要照顾我们,还要承担繁重的农活。我想象不出,没有现代化农具的那时,母亲一个人是如何拖着病体完成十几亩农田的耕种收割的。在那个异常困难时期,整天围着锅灶转,整天和土地打交道的母亲,是不可能顾得上收拾打扮自己的。

  母亲年轻时爱美,但自从有了我们以后,她就极少买雪花膏之类的化妆品,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年,姨家表姐给母亲买了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衣,但母亲舍不得穿,自己动手改了改,让我上学了穿,而她自己,仍穿亲手纺织的粗布衣。照片上母亲穿的那件花点点衬衣,还是三哥考上学后,母亲在街上花几元钱买的廉价衣裳。即便是这件如今看起来不起眼的衣服,母亲平时也舍不得穿,只有在出门的时候才会穿。母亲也是穿着这件衣服离开我们的。  岁月和生活摧毁了母亲的容颜,但母亲年轻时的美丽,不会在我心中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