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过月亮的河散文
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于上个世纪70年代,红遍两岸三地。随后,《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之歌》等或经典或通俗的关于月亮的歌曲,便层出不穷。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也写就了无数的关于月亮的诗词歌赋。不管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抑或是“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都是由月及情,抒发了作者对岁月与人生的感怀。
而西方国家,是很少对月抒怀的。他们崇尚的是太阳,比如太阳神阿波罗,是一切善良与美好的象征。
四季往返,月圆月缺,中秋的月亮最为令人瞻仰。自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于几度风雨几度凉中,颂月怀想。我们普通人,也常常于中秋佳节仰望明月。喜悦也好,忧愁也罢,心绪微澜处,总有一种情绪蔓延身心。那种安静到骨子里的想念,一度让我们忘却了尘世间的琐碎与烦恼。
中秋圆月,载着无数的思念,抵达彼岸的心田。同一片广袤的夜空,同一轮明月,于不同的'时代中,人们抒发着无尽的感怀。那些自古至今、由远及近的瞻仰与膜拜、思念与感慨,蜿蜒流淌,终汇聚成一条美丽而忧伤的河。
那是一条月亮河,也是一条用酸甜苦蓝铸就的岁月的河。世人徜徉在河中,看百花消弭,三春已近;看月圆月缺,中秋来临;看年年岁岁,人生迟暮。
趟过月亮的河,世人于如水的月华中,寻觅着那一抹最纯粹的情感。月亮河,跨越了时光的河,维系着过去与未来。立于宽广的河中,我仰望太空,看云开云合之际,月亮也如千变万化的脸谱,忽明忽暗。流苏一般的月辉,于空中流动,即便黑暗,也被赋予了生动的色彩。
宽广的月亮河啊,我从你身边走过,你可曾为我驻足?我的心绪,都倒在你的意象里。一溪风月,原来,都是月亮惹的祸。
月亮,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历经千年的沉淀与锤炼,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文学意象。当人们一看到它,就会忍不住思念之情,从而,以月为题材的诗词,数不胜数。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思乡之情。唐代另一位诗人赵嘏的《江楼感旧》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还有的以月抒怀,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如曹植的《七哀诗》等。
趟过月亮的河,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繁华与衰落,也看到了凝聚在岁月中的真情与期待。不管你在哪里,我们都会同享一片蓝天。不管你在何方,总是“千里共婵娟”。不管未来如何遥远,我们总是将希望寄托在月亮的田园。
或许,多年前的月亮,与如今的月亮,有所不同吧?正如张爱玲在《金锁记》中这样写到:“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此番描述,细腻中流淌着淡淡的忧伤。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因为隔了时代,人便是两个世界的人。年轻人的心中,更多的是希翼和未来。而老年人的心中,则是沉甸甸的记忆和感悟。所以,虽然人们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灵魂,被淹没在这世间无尽的岁月中。月亮,则静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它见证过无数人的思念与忧愁,喜悦与悲伤,也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趟过月亮的河,我们看到了众生百相,岁月疾苦,也看到了岁月易逝,时光不返。
我读过林清玄的《月到无心》,流畅的文字,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光明与胸襟。世人望月,很多都是由景及情,抒发内心的情感。而作者却从望月中,体会到了“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只有内心拥有了如月一般的光明,即心灵之月,才能胸襟磊落,成就永恒之美。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倘若我们人人内心拥有月一般的光明,那这世界岂不是更美好,我们的人生也更广阔而美丽?
所以,望月,思月,最终的归宿,便是让我们拥有一颗光明之心,坚强立世。
趟过月亮的河,虽是短暂的相遇,却让我们懂得了很多。不管是年轻的岁月,还是老去的时光,都要在沧海桑田的演变中,拥有一颗心灵之月,然后于似水流年中,望月怀远,乘风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