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仰望星空散文
霍金去世了。刚刚得知这个消息时候我反复刷着微博,直到看到了BBC的通告,终于相信了这个事实。在我的印象里,霍金就像一个永生的存在,因为他是唯数不多通晓宇宙深层秘密的人,是物理界的神明,神是不该被死亡毁灭的,但“他竟然去世了”,这是我的第一反应。此刻我站在这颗蓝色星球拥挤的全人类中为他默哀,同时悲凉的感到:我们失去了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生存下去的伟大向导。
身为一个渐冻症患者,霍金能够将生命延续55年已经是个奇迹。但作为人类的宇宙之光,他多存在一天都会有更多的相对真理被掀开,他的离开终究是令科学界扼腕叹息的损失。因为霍金在宇宙理论上的成就,他的病症往往被人们忽视。他首先是畅销全球的物理科普读物《时间简史》的作者,他统一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个相互独立的学说,创立了黑洞理论,他还是人类未来的预言家。除此之外才是一个坐在特殊轮椅上意志力惊人的运动神经元患者。
又因为他非同寻常的经历,他坚强乐观幽默甚至还有些孤傲的人生态度,在这完全没有虚度的55年光阴里,他给整个人类建造了通向更高级世界的阶梯。他曾说“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而这些珍贵的'额外津贴最后成了人类的盛宴,让我们这些蜗居在大气层下面的蝼蚁更清晰的理解了宇宙秩序。
霍金一生都在仰望星空,他是宇宙的孩子,最后也将变成量子散落在星云之中,于宇宙的星系间飞转,他会幸运的穿越黑洞,到达没有物理限定的世界,与光一起*穿梭在无限的时间里。
这个世界上,有人在仰望星空,就有人在自寻苦恼。仰望星空的始终是小部分群体,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仍然在自己的生活格局里,对无数个终将在回忆中变得无关紧要的事件痛心疾首无法自拔,或是在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恋中自暴自弃,或是在别人的评价里患得患失。而此时,科学家却因为发现了宇宙暗黑物质的信号而为之雀跃。
可是,多发现一团星系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能让我离开的爱人回心转意吗?能让我逝去的亲人起死回生吗?能让我变得美丽富有吗?能让我梦想成真吗?在没有智力条件探讨宇宙的前提下,何必自取其辱,倒不如埋头专注生活,在我的小世界里打转。
所以,我们不需要仰望星空吗?
我不这样认为。对宇宙的好奇,对生命的探索,对万物的感受力是生为一个高等智慧生命体应该拥有的,并且是与生俱来的。这与个体生活之间毫无冲突,反而有利于建立更成熟更积极的世界观。
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劳技课老师给全班留了一个作业,大概内容是把自己对事物的一些理解或疑问写出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当晚,不知何来的灵感,在星空笼罩的夜里,温暖台灯的照射下,我看了看窗外,转过头用钢笔抵着下巴思考片刻,便埋头一口气写了几页稿纸。如今仍然能够模糊的回想起当时写了些什么——“我一直想知道宇宙的边界在哪里?宇宙是如何开始的,有多少个宇宙,是否存在外星人,宇宙是不是类似于人类细胞一样的东西,而宇宙外面会不会是更广阔的世界。反过来说细胞里是不是也有宇宙……”那晚,我仿佛感到宇宙的意义变得不那么遥远,世界庞大而没有边际。
第二次劳技课,老师拎着一个作业本站在讲台上,我不禁心潮暗涌,因为那个黄色封皮的本子是我的。老师拿着我的本子很激动,他说“在所有的作业中,只有这篇作业写得最好。她不仅认真对待了我的作业,甚至还让我陷入了思考。这是谁的作业?请站起来。”我从第一排他眼前的位置站起身,他看了看我,有些意外,然后眯起眼睛笑起来赞许的点了点头,说“我记住你了。”
尽管后来我没有再深入思考过宇宙的真相,而我的这些疑问也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不谋而合的是,我曾在很多地方看到很多人与我有同样的问题和同样的理解。而与此同时更多的理论也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虽然我们不知道哪一个理论是真理,就像我们现在看古人对世界的理解会忍俊不禁,而在未来的眼界下,我们所认定的真理或许也是荒诞不经的。但至少我们在尝试去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在诠释真理的路上接近真理。
当你了解了这一切,再次仰望星空时,你会觉得自身的渺小是如此明显,这些穿越上亿光年发射来的星光,向我们昭示着宇宙的初始。而我们的银河系只是一千二百五十亿个星系的其中之一,银河系里像太阳这样的恒星足有4000颗左右。如此庞大的宇宙中,人类又算什么呢?在天时地利的条件下,我们复杂的进化是让我们独一无二,还是在星河中更高等的生命体眼里不过是沧海一栗?在这片黑暗森林中,宇宙的无声到底是因为我们的孤独还是因为被规避在不值一提的角落里?
说到底,人类只是惊慌失措的孩童而已。那么站在宏观的角度上,生活里那些微不足道的计较,红尘缠绕,生老病死都不过尔尔,这曲曲一生都只是进化路上一次必要的牺牲。
当你的心中装进了宇宙,也就把自我放到了最准确的位置,多了许多知足,包容和感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些碌碌无为的普通人依然也要仰望星空。从这个角度理解,这大概也就是霍金苦心为普罗大众写就《时间简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