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秋声抒情散文
时间从指缝里飞快溜走,光阴在脚底下飞快滑过,岁月在视野中飞快流逝。又是江南细雨夜,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电脑屏前勤挥洒,心似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涌动,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静下来。
秋,悄悄地,说来就来了,秋天的风,轻轻柔柔,纯净而豪迈;秋天的水,清清透透,明澈而圣洁;秋天的云,淡淡悠悠,远离凡间一尘不染;秋天的美,在于其深沉而耐人寻味。踏着秋的足迹,我寻找着秋的印象……
记得小时候,读欧阳修的《秋声赋》,戚戚切切,凄凄惨惨,一片寂然悲凉。幼小的心灵顿生彷徨,竟一时无语。
后来读白居易的《琵琶行》,作者借叙琵琶女凄凉身世,抒发被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诗人把一个卖艺娼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之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将宦海浮沉,生命悲秋,全融为一体。那不同寻常的感染力,更是让人觉得,秋确实可悲可叹,这正是“枫叶荻花秋瑟瑟”。于是,秋在我心灵里,就像白居易笔下那个憔悴消柔的琵琶女,无尽哀伤,临风而逝。
随着年龄,又常听大人喃喃地把多事之秋挂在嘴边。仔细体会,小时的确无忧,长大了听的见的,越发觉得人生可怕。原来,生死契阔,不与我信。天地之大,有时甚至不能容纳一颗幼砂,我的心灵因此而过早地添加了复杂的秋色。
虽然,明知多事与秋毫无干系,但肃杀的秋风,飘零的枯叶,哀啼的孤雁,又由不得给人感觉真切的悲凉。我终于明白,为何多情的文人雅士总偏爱将秋寓意为悲苦,钟情于冷秋中寄写落寞。悲秋,成了中国古典文学永恒的题材。
是啊!当悲秋之绪滋生时,我总带着一种莫名的'心情审视着秋。每当秋天来临,屋外的梧桐树纷纷凋零,黄叶一片片地落下来。乖僻的我就喜欢坐在梧桐树下,默默地看满地的落叶。恍惚若见秋风中,伫立着一位身穿黄衣的千年琵琶女,只见她轻盈悠闲,依然那么美丽,那么动人,她低声哼着温婉动听的心曲,再也不闻世愁。此时,秋的美,悄悄地走近了我心灵。秋天悠扬而温怡,秋意漫洒苍穹,秋里散满了太多的物象与意象,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
一场秋雨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瑟瑟秋寒,至于身后是依稀可见而又模糊事物,成为一道永远蒙胧的风景,像雾一样浓浓而又淡淡地绕满整个思绪。忆起了很多,最多的是人和事,事已模糊,而人却愈来愈清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孤独*空灵清虚的秋意,在我的心中起伏流动。我的内心犹如大海,时而平静安详,时而汹涌澎湃,生命充满了深沉而凝重的体验。秋雨秋风中的我,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而是私语三秋,思绪更浓。莫名的惆怅在这风雨中释放着……而或许这正是秋声的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