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文章:又到粽子飘香时
导语:又是一年端午节,又忆起了那粽子飘香的日子,小编整理了又到粽子飘香时文章,欢迎阅读。
篇一:端午节文章:又到粽子飘香时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明享誉世界。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深深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优美的传说。即将来临的端午节,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由衷的敬意。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在江南地区过得比较隆重,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春节,出门在外的游子都要回到母亲的身旁,过端阳节。而在我生活的北方,特别是在农村,过端午节的不是很多。由于端午时节正赶上北方的麦收,麦收是北方农村最为忙碌的季节,人们要趁着响晴响晴的天儿,用最快的速度把麦子从田地里运送到场院里,然后压场,扬场,装到自家的粮囤里,才算是小麦大丰收,农人们的心才算落地,一年的生活才算是有了着落。所以,忙忙碌碌中就把屈原老先生忘到了九霄云外,毕竟逝者已逝,生者仍要前行!我想屈老夫子如果在天有灵,也不会怪罪这些后人吧。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端午节,没有文化的母亲也许并不知道所谓的“端午节,端阳节、重午”之类的名字,总说是五月大五到了,当时的我也不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只晓得五月大五也像中秋节一样,一个需要好好过的日子,然而这个日子里并没有粽子吃,有的只是母亲给我们做的北方典型食品——饺子,与其说以此来纪念这位伟人,倒不如说母亲借这个机会满足一下我们这些小馋猫们的嘴巴。同时我觉得母亲肯定也在心里暗暗祈祷,祈祷汨罗江中的鱼儿不光吃糯米,饺子也是很有滋味的食品,用饺子把鱼儿们喂饱,它们就不会再去吞噬屈老夫子的遗体了。
直到工作以后,看到商场里各种风格的粽子,嗅到空气里弥漫的粽子香,听到隔壁大妈买艾叶包粽子的呼喊声,才意识到端午又至,我该买粽子了!粽子首先应该呈给我的父母,虽然小时候父母并没有给我们包过粽子,但是现在我应该给父母把粽子准备好,让他们好好过一个端午节!其次应该送给先生,由于先生为南方人,在家乡这个节日是必过的,所以每次端午节也必有电话过来祝贺,先生也每每打电话给家乡的亲人,向他们祝福!另外,把粽子送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屈原其人,增强孩子的爱国情感!还有,把粽子送给我的朋友们,一起纪念伟人,共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共同祝福我的祖国。
端午节临近,我们在节日里再一次重温诗人的.情怀,再一次吸取历史的教训。淡淡的粽子香从江南飘到了塞北,浓郁厚重的雄黄酒从普通人家的餐桌撒到了汨罗江畔,龙舟竞赛的呼喊声从鱼米之乡传到雪域高原。屈原的精神再次昭示着世人,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母亲有难,儿女何安?
隔壁的大妈又在蒸粽子了,空气里弥漫的粽子香味儿越来越浓了……
篇二:端午节文章:又到粽子飘香时
“吃粽子的时候又到了,我好像都闻到了粽子的味道了……”
“瞧你那馋样,我妈好像要包粽子,回头我给你带一些尝尝。”办公室内几位同事在谈说着端午节的事情。
是呀!又到一年粽子飘香的季节了,这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最具传统文化韵味的节日,悠悠远远,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我除了盼望着过年,还盼望的就是端午节了,原因很简单,就是能够吃上端午节的粽子了。那个时候,我一看到妈妈将包粽子的粽子叶放在水里泡着,我就知道我又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
在以前的年代里,家里不是很富裕,物资还很匮乏,一般很难能够买到糯米,只有自己种一些糯米存起来,到了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才能够拿出来包一些粽子吃。
“妈妈,你什么时候才包呀?”我趴在桌子边上看着妈妈。
“儿子想吃粽子了吧?”妈妈看着我说道。
“今天晚上就包,等你明天早晨起来就能够吃上粽子了。”
“嗯……”我不情愿的答应了一声,心想还得等上一天的时间呢。
果然,在晚上的时候,我看见妈妈将一大盆泡好的糯米端了出来,旁边堆放着厚厚的粽子叶。“妈妈终于要包粽子了”我趴在炕上,手拄着小脑袋看着正在忙碌的妈妈娴熟地包着粽子。
妈妈包粽子的手艺很好,粽子叶在妈妈的手里被撺弄的娴熟自如,不一会就包出了很多粽子。就在妈妈快要包完的时候,我也渐渐地进入了梦想。
……儿子过来吃粽子吧,妈妈在喊我,我走到饭桌旁边看着一桌的粽子,不知道从何下手,妈妈帮助我把粽子叶剥开,香喷喷的粽子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也顾不上烫不烫了,端起碗就开始吃上了,吃了好多好多……
“好儿子起来吃粽子吧。”我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看见了妈妈慈祥的笑脸。我揉揉睡意朦胧的眼睛,看见饭桌上有一盆粽子。“哦!原来我昨天晚上是在做梦呢……”那天我吃了好多的粽子。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这民间吃粽子原来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屈原。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来的传统节日,粽子,在古代又叫简粽,好像还有一个名字我忘记了。我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大多都是祈盼阖家团圆、幸福安康之意,吃粽子也是中国人民的又一种传统习俗。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忆起了那粽子飘香的日子。
篇三:端午节文章:又到粽子飘香时
每逢端午节的时候,我都曾经屡次忆起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吃粽子看划龙船,想念那花一角钱买的,用黄泥和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两三根鸡毛所做的,吹起来“嘟嘟”响的哨子。这些童年的回忆,使我时时反顾,还有旧时难忘的意味留存。当我在他乡独处,或夜雨敲窗的时候,这些美好回忆都曾伴我度过许多寂寞的时光。如今又闻到窗外飘过的粽香,知道端午就要到来。那份珍藏的回忆依然带着岁月的甜蜜,,在心头更加地浓烈。
那时,在翘首的盼望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为了到清溪河看赛龙船,难以入睡的我,早早就爬起来。拿上两个粽子,和邻家的孩子们一起,赶着到南门外清溪河去看赛龙船,领头的就是孩子王五儿,他在家排行老五,我们都喊他五儿。平时爬山下河,逮麻雀捉蟋蟀总是他领头,今天也不例外。孩子们脸上都露着喜悦地笑容,你追我赶,蹦蹦跳跳向河埠走去。我们穿行在石板铺砌的孝肃街,清晨的老街也在睡梦中醒来,赵家茶馆里也聚满早起的茶客,伙计们吆喝着“上茶啰”,穿梭在茶馆的店堂里,给茶客们泡茶倒水,卖小吃的小贩,清脆的叫卖声在街头回荡,“五香蚕豆哟”、“米粉方糕”“糯米粽子”,喧闹的人声,小吃的香味,充斥着早晨的街市。最难忘的还是那浓郁的粽香,在街市的天空上飘荡。使人切切实实感受着,端午节那别样的氛围在老街上弥漫。
街边的石板地上摆满了碧绿的菖蒲和艾叶,叶片的清香味在街市上飘荡。这是近郊农户挑到城里来卖的,在端午节这天,家家都以艾叶悬于大门口,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这是家家必做的事情,我母亲昨天就已经买好放在家里,天一亮就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楣上,也避邪气侵扰,祈求一年的平安。
走出老街,来到斑驳残缺的城门,裸露着泥土的城墙爬满滕萝,还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拱形的城门洞湿漉漉的向下滴着水珠,走进断壁残垣的城门洞里,涼溲溲的风扑面而来。我们一群小伙伴来到清溪河畔,河水清澈见底,桥下涛声阵阵,河水拍打着桥下的乱石溅起几尺高的浪花,先来的人们把河岸挤得满满,扶老携幼,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头,吹着公鸡毛的竹哨子。有几个小孩还爬到河边歪脖子柳树上。到处是喧闹的人群,到处是涌动的人流。通济桥上也挤满了人,那里真是一处天设地造的看台,整条沸腾的河都尽收眼底。
只看见河的上游有十几条龙船正蓄势待发,龙船和一般的鱼船不一样,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龙尾以木雕成,涂上颜色加以彩绘。龙头的颜色有红、黄、白等色,龙头上的胡须被河风吹拂着栩栩如生。龙舟上锣鼓喧天,水手们跃跃欲试,在龙舟的前面还有一条装扮一新的大彩船,通体彩绘,像一座水上大戏台,彩旗在船的四周迎风招展,这其间,船上鼓乐齐鸣,穿着戏服的花旦、小生、丑角,似乎正在上演一岀古装戏。丑角在船头翻着空心跟头,一个接一个使人眼花缭乱。
随着龙舟上震天的呐喊声,岸上人们的欢呼声,一阵锣鼓响彻清溪河,赛龙船开始了。只见一条条龙舟像离弦之箭向下游飞去,白色的浪花在船后铺成一条白练。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条彩链在河中飞驰。我和五儿这一群孩子在人群中欢呼雀跃,尾随着龙舟在岸边奔跑,整条河也在沸腾。河水向岸边扑来,我们的鞋子在奔跑中被河水浸湿,随着龙船上“咚咚嘡”的锣鼓声,我们和岸边的人流簇拥着向河的下游奔跑,为那象离弦之箭的龙船呐喊助威。
正午,意犹未尽的我们赶回家吃饭,“早端午,晚中秋”今天的午饭一定是丰盛的,还要喝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但只能大人喝,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说这样能驱邪解毒。《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才现了原身,东邪西毒都是害怕雄黄酒的。
端午节的夜晚在屋外乘凉,夏天的夜空那么深邃而恬静。听母亲和邻居在聊天,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船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那美丽感人的故事象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我渺茫的心海。
粽香又飘荡在窗外,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和厚重的民俗文化韵味,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在无声地传承着,那是一种民族精神,那是一段悠久历史,使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在岁月的长河里绵延不绝弥足珍贵!尽管时光流逝,沧桑变迁。但我心中依旧重复着这些难忘的故事,在恬静中细细品味人生的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