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绝望的时候,读书如何帮我走出困境?
导语:路要靠双脚去走,驱使双脚的,却是生生不息的信念。分享一篇最新励志文章,欢迎阅读。
最绝望的时候,读书如何帮我走出困境?
文 | 婉兮
我所经历过的,最艰难的时光,是22岁到25岁那三年。
那时我还很年轻,江湖上却已经不见我的踪影。红颜薄命的故事被感慨唏嘘过,就沉入人们的回忆,成为可有可无的一点愁。
我得了大病,靠着医院的透析机来活命,每周有两天奔波在医院和家之家,不能工作、无法恋爱、没有明天……
对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姑娘来说,贫病交加且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无疑已走到绝望的边缘。
记得确诊的头两个月,我夜夜做梦,在梦里逆着时光走,回到大学校园的意气风发,回到高考考场奋笔疾书,回到童年时代的无忧无虑……都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从前。
据说梦境就是一个人的潜意识,我的潜意识里,可能已经完全没有未来了。
那会儿我无所事事,一闲下来,就胡思乱想自怨自艾,用焦虑不安织一张密密的网,来将自己团团困住。
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我的生活曾坠入深渊,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我曾放任着自己的懦弱和悲伤,不敢直面已成既定事实的人生,打算做个对命运低头的人。于是整日昏沉沉躺在床上,拉起所有的窗帘,半梦半醒,浑浑噩噩过日子。
这样的生活大概持续了半年,直到有一天我从书架里随意抽出一本书,一翻开封面,便看到了触目惊心的几行字。
是史铁生的书,作者介绍里写着他也患了尿毒症。一种同病相怜的惺惺相惜,让我迫不及待想要重读他笔下的文字、看他的人生。
那本书叫《我与地坛》,曾被选入高中课文。其实我早就看过,只是当时的人生尚且顺风顺水,走马观花草草一读,还体会不到作者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
写书的人与看书的人,总能在某个瞬间达到一种默契的心心相印。
读书,有时就是一场灵魂与灵魂的遇见,犹如天时地利正好的救赎。
“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
读到这句话时,我放下了书本,默默地走到阳台上坐下,面对着漫天晚霞想心事。其实已经不记得想了些什么,只记得那天之后,我收起了消沉悲观,开始试着与命运握手言和。
精神不错的时候,我把自己的几百本书分门别类一一安置。在深夜里被心衰和口渴折磨得无法入睡时,就随手抽出一本书来看,去别人的'悲欢离合里,找出积极奋发的那一部分,来抚慰自己的酸甜苦辣。
渐渐的也就有事可做了,书里的情节起伏让我惦记,有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像是当头棒喝:
比如古诗十九首里吟:“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比如《上海的金枝玉叶》里说:“如果命运一定要给我什么,我就接受它。”
比如《老人与海》里写:“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文字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那只言片语可以瞬间击中你的心,仿佛一道耀眼的光,刹那之间照亮生活的灰暗无助。你会觉得作者是你的知己,他懂你的苦痛和无助,代替你宣泄着那些对旁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再带来等天亮的勇气,等希望的决心。
因为一本书写到最后,总会有些温柔和力量的。大部分作者都心里有爱笔下有光,以文字为桨,渡你上岸。
这漫长的一生,有时也如同悲伤逆流成河,生命之舟风雨飘摇。所以,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的精神补给来化解悲伤、苦痛、恐惧与绝望。
而最简单也最实用的精神补给途径,便是静下心来的阅读。
后来我才注意到,许多名人,也都跌入过深渊。这些悲痛欲绝的体验,从来都不是谁的独角戏。
胡歌出过一次车祸,在2006年。对他来说,堪称致命一击。??
那时他还是当红的小鲜肉,凭着李逍遥一角人气暴涨,前途不可限量。
可谁也没想到,祸事忽然降临,胡歌与女助手乘坐的车子与一辆货车发生追尾碰撞,助手抢救无效身亡,胡歌右眼重伤,容颜尽毁。
对一个英俊小生来说,这无疑灭顶之灾,因为作为一个年轻偶像,一张俊脸、一副好皮囊,是他的立身之本,是几乎所有荣耀的来源。
那时候,许多目光注视着他,急于窥视这个曾被命运眷顾的少年,怎样面对命运的捉弄。
忽然坠入深渊走到低谷的人,必须有一件事作为支撑点,来撑起摇摇欲坠的人生。
而胡歌寻到的那个支撑,是阅读。
他依着黄磊开出的书单,读了许多书、听着《百家讲坛》做笔记、临风窗下背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后来他说:“这场车祸就像上天的恩赐,让一直无法静下心思考学习的我,忽然有时间去充电。”
压力一点一点被排解,复出后的胡歌出了专辑拍了片,甚至写了一本书,叫作《幸福的拾荒者》。
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这样的认识在喧嚣浮华的娱乐圈,难能可贵。因为文字里的练达智慧,远非名利场里的人声鼎沸可比。
所以十年后的梅长苏,得以取代李逍遥,成为胡歌的另一个标签。
前几天,一个年轻的男孩来问我,怎样读书,才能快速地走出当前困境?
我觉得自己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读书一直都不是立竿见影收效显著的短线投资。我能告诉你的只是它稳赔不赚,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因为,阅读的广度能决定了一个人对世界与生活的认知,阅读的深度则可以造就一个人与自我、命运沟通共处的能力。
人在低谷里的孤独和无助,考验的正是这些认知和能力。
刘晓庆在她的自传里提到过,她在偷税案被拘留后,一夜之间白了头。但仅仅只花了两天时间,她就调整过来了,然后详细列了一个书单,让律师帮着转交给自己的朋友,要求照着书单把这些书送来。她想:“反正一时半会儿也出不去,我正好利用这个时间,看书写作。”
从前我对这个大起大落的名女人无感,但这段话令我刮目相看,难怪她出狱后还能够靠着跑龙套东山再起,还清债务迎来圆满爱情。那份不怕从头再来的勇气里,同样藏着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身躯囿于万丈深渊,心灵依旧四海驰骋。这就是艰难时光里,阅读之于我们的意义。
因为始终在路上的灵魂,才能够保证内心世界不贫瘠荒芜,为走出困境提供精神支撑。阅读能给你的,其实不过是点一盏灯,照着前进的道路和方向,让你不迷茫、也不迷路。
山穷水复里的人,怕的正是没有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
路要靠双脚去走,驱使双脚的,却是生生不息的信念。
读书,不能马上带你走出困境。但它可以培养起你的勇气与决心,来从容应对这命运的捉弄、人生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