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指五弦余绝响散文
一
柳叶扶风,遮挡着世事的纷扰;蝉鸣悠扬,阻隔着时代的动荡。柳荫下挥锤打铁的嵇康,凝望着熊旺的炉火,飞溅的铁花,正游于玄思默想。风箱的呼吸听起来有点遥远,仿佛世界尽头的一个风口,吞吐着天地八荒之气,滚落尘埃的汗水,将内心洗得一片空明,晴朗无比……
也许,在嵇康看来,这一刻,天地是如此静穆,时间是如此完美,生命是如此多情。
可惜的是,钟会的来访将这一切都打破了。
世间的一些美好,总难免会被打破的。嵇康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他不过是厌恶并且常常对这种打破怀着痛感而已。他更喜欢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之际,沉浸于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忘忧时光里。生命宝贵,人世残酷。放达天地之间,乐道闲居,与世无营,才是他的梦想。愉悦山野林泉,恬静闲逸,超然自在,才是他的向往。而司马昭和他的这帮下属,成天装着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弄得他避之不及。所以对钟会的拜访,嵇康才会埋头依旧,挥锤自若,一言不发。
春风得意、名动一时的钟会,虽然从小就对这位大名鼎鼎的怪人充满敬意,仰慕结交之心由来已久。但是,当看到嵇康视己如无物的神态,甚至连眼皮也不抬,自尊心无疑受到强烈地打击。《晋书·嵇康传》通过“会以此憾之”五字记载了钟会的反应。然而,千载而后,谁还能明辨史家这一“憾”中包含着多少当事人的怨毒和怀恨呢?
柳荫下的空气,似乎为嵇康和钟会二人的沉默所凝结。良久,只有蝉鸣聒噪,风箱吐声。
终于,钟会似乎打定主意,拨转马头,准备离开,没想到身后却传来嵇康的声音:“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头也不回地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高手过招,一出手便知端底,表面平淡无奇,却暗藏锋芒。只是嵇康没有想到,这样一件小事,会成为人生的致命伤,让他的生命在39岁时就早早地画上休止符,留给后人无限感慨与唏嘘。
二
嵇康本来是希望自己长寿的。“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思欲登仙,以济不朽。”
在这个“千里无鸡鸣,百骨露于野”的时代,在这个“人生譬朝露,世变多百罗”的世界,太多的事物给人以无常感,太多的苦痛昭示着人生的卑微。生命一经降生,就踏上了一条追逐虚妄的不归路,人们争来争去,篡来篡去,杀来杀去。到头来,最终比的,还是看谁活得更长久。君不见多少王侯将相一朝被夷族灭种,多少权臣达贵转眼成为阶下囚,多少无辜悲号呻吟于战火与硝烟之中。生命的花,如同草芥一样在乱世风雨中飘摇不定。
既然世界是这样纷乱,生命是这样脆弱。那么,怎么才能更为长久地维持肉身的存在呢?嵇康以学生的姿态,从老子和庄子那里,接过了乱世生存之道的接力棒,为自己也为大多数人们开出了药方子:“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不仅如此,嵇康还似乎刻意与混乱的世界保持着某种距离,经常以不洗澡、吃药、柳下锻铁之类的行为艺术,自虐式地毁坏自己的形象。同时恪守着“口不臧否人物”的做人信条,以致于多年之中,一些亲朋好友都难得见其喜愠之色。
然而,生命是这样容易保存的吗?灵魂的安顿是这样轻易获取的吗?“弃而弗顾”、“忘欢遗生”是这样容易做到的吗?果真如此,那“意趣疏远,心性放达”的自然之性将徘徊于何地?那“刚肠疾恶,轻肆直言”的人格坚守将如何安妥?深谙生活之理的人们也许懂得,只有背负沉重的精神苦闷的人,才会选择这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方式,才会生发出这样背离现实的理想。
或许,理想这根传说的稻草,在那样的时代,比之现实的船板更能让人获救!
当《广陵散》的.音符轻轻敲击着夜幕中的空气时,我通过对嵇康的书写,分明感到,那些生活于无望时代中的智者,面对满眼野蛮的屠戮,满耳大众的悲鸣,所展现出来的所谓放达和风流,无非是一种抵抗污浊的姿势!老子的寂然出关如此,庄子的濮水垂钓也是如此。
三
与喜欢抽象描述失望的老子相比,与孤守于恣意想象的庄子相比,在嵇康的身上,我更多地看到了作为文学家和音乐家的感性的悲观。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的嵇康,有着与生俱来的聪颖和悟性,有着清醒明晰的自我观照。“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忧肆妲。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嵇康似乎在通过对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回顾,反思自己性格形成的原因。父母的早亡,赋予它深沉的感伤气质,让他成为一个找不到根的人;兄嫂的骄纵,造就他特立独行的叛逆气质,让他成为一个不愿与世妥协的人。一个无根而又不愿与世妥协的人,最终成为一个幽愤的精神流亡者。这既是神秘的命运指向,也是天赋的性格使然。“奈何愁兮愁无聊。恒恻恻兮心若抽。愁奈何兮悲思多。情郁结兮不可化。”这化不开的郁结是什么呢?是生命的顿逝,是寻根的感伤,是纷纭的世务在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拉开的那段遥不可及的距离。
嵇康本是曹操的孙女婿,年纪轻轻就步入官场,官拜中散大夫。按照常理,他可以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时候,曹氏政权呼啦啦倾于一旦。杀的杀了,篡的篡了,嵇康也就看透了。从此,他再也不愿涉足官场是非。他宁愿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让世俗官场的秽气给心灵蒙尘,使生命遮蔽。
嵇康本是十分珍惜友谊的。但是,他却为后人留下了两篇著名的绝交书。他痛骂吕巽,无非是想以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论证朋友的真义。他与山涛绝交,也是出于朋友对自己的误会,借机重申自己的立场,表明不与世沉浮的决绝。他不能像阮籍、刘伶那样成天喝酒装疯,更不能像山涛、向秀那样妥协入仕。
面对卑劣,他忍不住斥责,面对无耻,他压不住怒火。这就是嵇康。
无奈的是,“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在充盈着虚妄和荒诞的世界里,美好的事物,往往只能作为一种审美的存在。最终,嵇康因钟会的构陷,受吕安案的牵连,以莫须有的罪名刑于洛阳东市。是嵇康的桀骜不驯,为他走向乱世的刑场发放了通行证;是嵇康的人格坚守,让他过早叩开了死亡之门。
四
嵇康被处死刑的消息,惊动了一个时代。
在洛阳东市的刑场上,夏日的夕阳寂静地照耀着这个喧嚣的所在,风儿轻轻,鸟儿不鸣,蝉鸣嘶哑。往常的这个时候,或许正是嵇康打铁打累了在溪水中洗澡的当口,也或许是他正在竹林中与知己们纵论畅饮最酣之际,又或许,正是很多人们聚集在一起聆听他挥弹《广陵散》的中途。而这一天的太阳落山之后,一切美妙的场景都不复再现。痛惜之情萦绕在很多人的心头,所以才有三千名太学生山呼请愿,要求赦免嵇康,担任他们的太学导师。
然而,这依旧是一种理想,连稻草也不如的理想。专制者决意拿起的屠刀,从来不会因为卑微的民意而放下。权势举起的高压之棒,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异己的文化脊梁。
望着黑压压一大片的人群和屠刀闪耀出来的光辉,情知生命即将消亡的嵇康,神色自若,悠悠地转过头,看了看即将落山的太阳,轻轻挥动五指,拨动了留存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记绝响——《广陵散》。这一记绝响舒缓而峻急,平静而铿锵,切近而悠远,仿佛自天际响起,从灵魂深处而来,包含着优雅的精神气韵,散发着神秘的咆哮气息,隐含着斩绝不尽的意志之坚。以致于当我即将结束这篇文字的时候,这些穿越时空的绝响的音符,仍然在一片寂静中令我感受到一种震动心灵的跃动。
这种跃动是什么呢?是一种美、一种真,还是一种痛?
在万籁俱静的夜的尽头,我忽然想起了嵇康就刑时的那个快要落下去的太阳,它曾经给过嵇康在这个人间最后的一丝温暖和光芒,曾经照见出很多痛心的人们为嵇康流下的泪光。余秋雨就曾经悲痛地说,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还有太阳……
但是,我想,无论怎样黑暗,太阳是必须要有的,昨天要有,今天要有,明天依然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