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粽子飘香的抒情散文
导语:又到端午节了,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小编整理了粽子飘香的抒情散文,欢迎阅读。
篇一:2017年粽子飘香的抒情散文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节,各大商场的专柜里、菜市场以及马路边,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粽子,就连那系在粽子上的彩线也是五颜六色的,充满着节日的喜庆。
每当粽子的米香裹挟着苇叶的清香飘进我的鼻孔时,总是抑制不住垂涎的口水。可是不知何故,几十年来,粽子的种类虽然不断变化,制作可谓精巧,名目可谓繁多,但我却总觉得,这味道都远不如我记忆中的、家乡的、大黄米粽子的味道好。
记忆中,妈妈包的大黄米粽子,金黄诱人,米香扑鼻,尤其是蘸上红糖水后送入口中,感觉是那样的香甜嫩滑,回味悠长。
我出生在辽西,从小就爱吃粽子。小的时候,每年端午节前后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正是家乡粽子飘香的时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就像过年一样。那时,因物质匮乏,家乡粽子的原料主要就是大黄米。
记忆中,妈妈包粽子时,我最喜欢在一旁凑热闹,看他包粽子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她随手抽出一片粽叶,一叠一卷折成漏斗状托于掌心,再用另一只手把米从水中捞出,沥净水份放到漏斗里,用手按实。然后再抽出一片粽叶三叠两折包好头,再用一根咬在牙间的马莲叶三缠两绕,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整套动作连贯流畅,绝无半点拖泥带水的感觉。
一晃,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了,因为离家远,直到妈妈去世时,也再没能吃到妈妈包的大黄米粽子。可是,每当粽子飘香时节,故乡,会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妈妈,会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梦中的我,正坐在小饭桌前,看着妈妈娴熟地包着大黄米粽子。
去年,妹妹听说我喜欢吃家乡的粽子,就想方设法托人给我捎来许多。但是,当我急不可待地剥开粽叶时,竟然没有发现我朝思暮想的大黄米粽子,全是清一色的糯米包的。吃上去的感觉,也和在沈阳当地买的粽子的味道相差无几。我不仅感到有几分失落。于是打电话问妹妹,她说:“现在的家乡人都早已不再用大黄米包粽子了,大黄米粽子不如糯米粽子好吃……”
真的是这样吗?我拿着电话若有所思地、怔怔地发着呆。
见我如此怔状,妻子便安慰我说:“不就是想吃大黄米粽子吗,满足你就是了。”于是她便从超市买回大黄米,叫岳母包了很多。
但是,当我怀着欣喜吃进第一口时,却怎么也找不回当年的那种感觉了。我再一次陷入沉思之中。一瞬间,我好像忽然明白了许多。大黄米粽子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原来,它是家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忽然想起唐人殷尧藩关于端午的那首诗中的两句:“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看来,我真的变老了!
又忽然想起,女儿第一次离家到千里之外的荆州去上学时,在朋友圈里发的一句话:“这辈子第一次体会到想家的感觉……原来想家想的不是家,是家里的人……”看来,女儿真的长大了!
篇二:2017年粽子飘香的抒情散文
又是一年端午节!雨,下了一整夜,滴在房檐上的声音,匆匆又响亮,我在睡意朦胧中,听到雨声急急,老天恨不得把百里之内的倾盆大雨灌溉给大地,以慰屈原在天之灵。雨声越来越清晰,关于屈原的故事,在我脑海里瞬间掠过,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惆怅。雨声彻底把我唤醒,往窗外望去,树木层层似麦浪般翻滚,极力扭着它的身躯,向我点头又摇头,花儿在狂风暴雨的洗礼中四下飞散,雨,密密集集,雨点清晰可辨。天,一片阴沉,一股莫名的哀伤如雨在心里飘洒,冷冷清清,这雨要下到何时?
母亲4点多就起床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洗米、搓绿豆皮、煮粽叶、切肥肉、冬菇、蛋黄、拿出早已洗净的棕滕,一切准备就绪,母亲就坐在小凳子上,包起了粽子。一条粽子,在母亲的手中,犹如穿针引线般熟练。拿起一片叶子,弯成漏斗的形状,抓一把糯米,均匀散放在叶子底部,再铺一层绿豆,挑选肥美的半肥瘦猪肉,往中间一放,按两下,把切好的四分之一蛋黄放置中间,两头镶嵌冬菇,上面依次重复开头的步骤,又依粽叶的边缘绕多几层粽叶,轻轻拍一下粽身,好让米厚实些,再将粽叶往左向下相折。拿起绳子紧紧绕上两三圈,打结,就完成了。
不到一小时,一条长方型,又大又粗的粽子就放入高压锅依靠百度的水温来浸泡和煮熟。母亲包得乐此不疲,一条接一条,脸上挂满了汗珠,滴到眼角,渗入眼睛,我知道那种感觉是疼得火辣辣的。此时,隐隐觉得心痛,赶忙拿毛巾拭去母亲脸上的汗珠,轻轻按摩一下眼角。两小时过去了,粽子已熟透,母亲关了火,过半个小时拧开锅盖,用长长的筷子和左手一起把热腾腾的粽子放在风扇底下吹干,接着又开始包第二锅。
香气四溢,粽叶的香气飘满整个客厅,鼻子简直享受了一场浓得化不开的芳香盛典。此时,闻着这正粽叶子的香味,早已饥肠辘辘的我忍不住解开了绳子,撕开了粽叶,呀,那糯米粘得严严实实,粽叶上几乎没有残留的糯米。香气再次扑鼻而来,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是糯米夹杂着粽叶的香气!这粽叶,是母亲从乡下带回来的,是母亲亲手洗净煮过的,是她亲手晾晒的,这个味道,是那么熟悉,那么沁人心脾啊!咬一口,飘来绿豆的香气,再一口,是蛋黄的纯香,又一口,是浓郁的冬菇味,最后,连着肥肉的香气一口咬下去,所有的香气集中在一起,让我回忆了以往母亲包粽子的情景。
小时候,家里穷,买不到上等的糯米,粽叶也是在就近市场买的,没有冬菇、蛋黄、虾米、瑶柱、腊肠,就只有绿豆跟肥肉,在那个岁月,粽子已是比较奢侈的食品了。可是,母亲依然年年包粽子,不仅是在端午节。往常,我们是吃不到肉的,煮粥,也是放少许的米,多多的水,米,由我来吃,水,由父母亲来喝,只有小半碗黄豆拌着吃。我们全家都喜爱吃粽子,为了填饱肚子,为了能吃到香香的粽子,母亲一年都会包几次。一家人围坐在小小的桌子上,吃着母亲包的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感觉很温暖很温暖!
等我长大一些,家里的经济稍好,母亲包粽子越发频繁,糯米也买最贵的那种,粽叶,都是从乡下带回来的,馅料也丰富了许多,我们一条接一条的吃。经济再富裕一些,母亲就包了许许多多的粽子,分给邻居、同乡、亲朋戚友尝尝,一分,每家总能分得七八条。邻居们吃了,竖起大拇指,赞扬母亲的手艺好,也回些小吃给我们尝尝;同乡吃了,感激涕零,说让他们想起了自己已过世的母亲,有好亲切的家乡的味道;亲戚朋友吃了,都乐呵呵的,边吃边笑得合不拢嘴!
“健,我送些给黄阿姨吃!”母亲甜美的声音覆盖了我的回忆,回过神来,便说:“可是正下着大雨呢!”“不怕,很快回来!”望着母亲打着伞,一家一家的送重重的`粽子,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
一股愧疚涌上心头。我从来没有为母亲包过一条粽子,只知道吃,只知道年年端午想想屈原那另个心情沉重的故事,可是实在的事情却没有做多少。是的,今天,我第一次吃着粽子,感动得落泪!这些香气,是什么味道?原来,它是母亲的味道,它是母亲不辞劳苦、无私奉献的味道,它是母亲大爱的味道啊!
我是不是应该也为母亲包一次粽子呢?
篇三:2017年粽子飘香的抒情散文
又到端午节了,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妻买了粽叶和蜜枣交给妻嫂,就等到端午节那天包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特有食品,幼小的时候,我就从奶奶那里懵懂的知道吃粽子为了表达对屈原的尊敬、怀念之情。我不知道屈原是谁,也不知道为何吃粽子就是怀念他,刨根问底的问奶奶,奶奶总是神秘的对我说,要想知道是为什么,那你就好好学习,学习好了,你就知道了。奶奶的招法还真灵,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刻苦的学习,想终有一天我会知道原委。粽子真好吃,我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平素里根本吃不到,它是一个个奇怪的三角型食物,用一种特殊的含有淡淡清香的叶子,包上一种特殊的白米,做成一种特殊的食品,有的里面还放有甜甜的枣儿。
孩时的我,家里穷,一日三餐总是单调的玉米粥、高粱米粥、玉米面大饼子等粗得不能再粗的食粮,总期望着天天过大年,日日迎小节。吃一顿饺子、一顿白米饭;喝一小碗肉汤;穿一件新的衣服,哪怕这件新的衣服是哥哥穿小了的经过浆洗后而变得很干净的;只有那几天,才是我梦想的天堂和希望之所在。
城里人生活的富裕,有讲究,他们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节日,农历的、公历的,就是七天中的一个礼拜天,他们都得改善一下,而对我们农村的老百姓来说,每年只有春节、正月十五、清明、端午节,中秋节才算是节日,清明节和端午节又算不上什么大的节日,只是清明节的时候讲究吃豆腐、做锅贴,煮几个鸡蛋,也就是过节了,端午节呢,有说道,到了过节这一天,大人们早早的就起来了,父亲拿着镰刀进山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回来了,浓浓的露水将他的半身都露湿了,他割了一大捆艾蒿、水柳枝条。奶奶则在家中把几天前就用青麻丝染成的五彩线、小扫帚、荷香包拴在正在熟睡中的我们的脖子上、衣领前、手、脚脖上,意思是扫除身上的疾病,拴住永远的吉祥。等父亲回来后,奶奶又和他一起往艾蒿上、水柳枝上拴好五色葫芦、五彩线和大一点的小扫帚,分别插到房屋的四周和大门上。所有这些活计都必须在日出之前做完。最忙碌的是母亲,她是第一个起来的,忙碌的第一件事就是煮鸡蛋、鸭蛋、鹅蛋,满满的一大锅,咸的、淡的都有,还有几个极为特殊记号的鸡蛋,是五月初一那天小鸡下的蛋,孩子吃了这天的鸡蛋,一年肚子不疼。
鸡蛋煮好了,母亲就开始淘米、浸泡,接着是一片一片地洗净那翠绿色的粽叶,再一摞一摞地码好,放入水中,待一切备好后,便一个人坐在米盆前,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地包着那盛满情感的糯米粽子,然后就烧火蒸。足足有三个小时左右,一股清香味便扑鼻而来,我们哥几个围在母亲的身边焦急的等待着。这时母亲就把我们叫到屋里,端来一大盆蛋给我们分,她先给我们每人一个初一的鸡蛋,让我们吃下,然后就一个鸡蛋、一个鸭蛋、一个鹅蛋的公平地分给我们,怀捧着热乎乎的蛋,我们高兴地合不拢嘴开始四处藏起来,生怕被别人看见偷吃了。
粽子熟了,我们顾不得烫嘴,争先恐后的抢在手里,每人端一个小碟等待着母亲给我们分白糖,我实在等不及了,就大口的撕咬起粽子来,奶奶看着我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傻孩子,粽子是吃里面的米,得把皮剥掉。吃着那口感极好的糯米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这就是幸福的味道吧。
长大了,从教科书上,我知道了屈原,明白了奶奶的话。
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古老的习俗潜移默化地印在了我的心中,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效仿这一传统的习俗,每逢端午节到来,也在家门的上端、房屋檐下插一束束捆艾蒿、葫芦、五彩线,也学着奶奶的样子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腕上系上一条条多彩的线,把多少代人传承下来的美好企盼寄予在这个端午节了。而我唯一不做的就是包粽子,因为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带着妻儿回家,回家吃母亲亲手做的粽子······
如今,母亲离我而去了。两年的端午节到来时,我便有一种酸楚之情难以言表。没有了吃母亲亲手做的粽子的那份热切感受,找不回盛满母亲情怀的那份温存,再无法见到母亲那熟悉的忙忙碌碌地身影。每每见到街市上那各种各样的粽子,夹肉的、包蛋的、什锦的、蜜枣的。但我总是总感觉那粽子情不浓,意不深。
端午节就要到了。仅借此文,权作缅怀自己的母亲吧,也追忆那些为所有儿女操劳一生的——伟大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