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凝固记忆现代散文

  不知道你留意没有,城市的街道零零落落依然巍然屹立着的绿色邮筒,或许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雪打已褪色,不再有鲜亮的光泽。随着社会的进步通讯工具的发达,电话网络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几乎没有人会采用传统的写信邮寄方式传情达意了,人们似乎忘记了传统意义上的书信的功能。曾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人们生活起重要作用的邮筒已如同 虚设,但不管有没有人往里塞信,它还是存在着,慢慢地邮筒变成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80后的凝固记忆现代散文

  社会变化太快,一切的一切都随着社会而变,生活节奏工作节奏变快,爱情也变快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东方古典式爱情还会有人去坚守吗?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十几年前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主要的异地交流方式,特别是学生。一封信完整的寄出需要的过程比较漫长,首先到商店买胶水邮票信封信纸,单是邮票信封信纸的选择就颇有讲究,邮票发行有不同的套系面值,有人物有动物有植物有建筑物等,有10分20分50分80分,每个人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图案;信封后来也印有图案和文字,最麻烦的是信纸的选择,那种规整的信笺纸太普通,学生通常选择印有精美图案优美文字散发着淡淡香气的信笺,选一打称心的信纸需要花很长时间。信一般是晚上上自习课的时候写,可以洋洋洒洒写十几张,也可以简单的写寥寥数语,不拘于形式和内容,天马行空任意宣泄,年少的情怀便成为一行行流淌的文字跳跃于纸上。信写成后折法也很有讲究,折成规矩的方形一般被认为是不妥的,可以叠成千纸鹤松树等很多样式。信折好后谨慎地装进信封,也把一颗心随信一同装了进去,再小心翼翼地在封口涂上胶水粘好。信封再写上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寄信人地址。写好的信收藏在课桌抽屉或者夹在书页当中,趁着课余时间放到学校的邮箱里,站在邮箱前恋恋不舍将信看了又看最终下定决心才投进去。回去的路上心里会盘算信几天能到达对方所在城市,大概过几天才能收到对方的回信,此后的一周心里充满忐忑和期待,那种感觉不是一封电子邮件所能表达的,电子邮件方便快捷却是在虚拟的网络上,不会给人带来如同传统书信的那种珍贵感!在记忆深处留有一份美好是属于那个绿色的邮筒,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绿色连接着过往的一段青葱岁月。

  不知道你留意没有,街道边依然挺立的还有公共电话亭,它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当手机还是昂贵的奢侈品的时代,手机还是财富象征的时代,普通人只能用公共电话,需要购买形形色色不同资费的电话卡。那时读大学的学生应该是人手一张或几张电话卡,定期给家人报平安,跟远在他乡的同学朋友聊天。宿舍里装的固定电话一般只是用来接的,如果涉及个人隐私的电话肯定是要到校园里或者街头的电话亭里打的,经常的是排队等候,相比人数街头的电话亭的`数目还是太少了。如今电话亭已少有人问津,电话亭成为了街边的一道摆设,除了上面贴的小广告似乎已没人注意它的存在。手机已成为普遍的通讯工具,又有谁会驻足电话亭前呢?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电话卡。不管怎样,电话亭还是恪尽职守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管是滂沱大雨的时节还是烈日当头的酷夏,亦或是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它都静静的矗立在那儿,一份坚持一份执着。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悄然隐退在苍茫的暮色中。

  大概很多像我这样已近而立的人都经历过鸿雁传书和电话传情的岁月,那份朦胧的情感,那份年少的纯真,那段美好的青春回忆都被邮筒和电话所见证。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压力已将闲情逸致消磨殆尽,人的心也变得坚硬,似乎唯有如此才能与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相衔接,年少的情怀也早已随风飘逝在岁月的沧桑中。当青春激扬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当我们一步步地陷入生活时,当我们不再年轻时,当我们身心疲惫的应对生活时,当我们行色匆匆的日复一日的往返于上下班途中,我们可以适时的停下脚步,做一个短暂的歇憩,留意一下暮色中的邮筒和电话亭,也许其中记录着我们曾经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短暂的青春岁月,我们怀念往昔是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