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在乡村散文
(一)
今年多雨,所以植物就格外的茂盛,其实我没有散步的习惯,只是偶尔出来走一走,这样的结果,就是每次我都提醒自己,为什么不早些出来呢?这天这地这份景致,都是如此的养眼,淳朴呢。
世上最自然的风景从来不是造出来的,我们的心很敏感,能分辨出生动和呆板,天然和制作,只是有些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远的让我们已经忘记了本来面目。如此的补救方式,就是穷尽想象去编造去再现,于是我们便拥有了一些橡皮人一样的假花假草,手工园林,美则美矣,却总是感觉到不太流畅,不知道是哪里不太对劲儿。其实很简单,一旦某些东西有了规则,就不再是本质上的原始内容了。
比如时令的鲜花,积蓄够了营养,匠人弄巧,她给你的真颜就可以动人心弦。而常在野外的人们看到的是,那些野花野草生机勃勃的泼辣,桀骜不驯,没有人为的照拂,随意阳光雨水土壤或者岩石。妖娆尽显的那一份真我,怎么可能复制?
随手摘一片树叶,放在掌心里感觉她的温润,肥厚的叶面清凉光滑,如同我们的肌肤,有时候我会羡慕这些不会说话的朋友们,在他们的世界里,才可能真正体验到公平互助和谐吧。
树叶无声,任我轻轻地揉捏。
(二)
一条乡村公路,穿村而过,屋宇楼房都是沿街而立,稍一仔细你就会发现这样的好处,在这些房屋的背后,就是他们赖以生活的果园田地,前门出去,邻人街坊欢颜笑语相迎,后门打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人文建筑模式,在一些古老的画卷上随处可见,街衡,市井,人群,这之外不远,就是无边的田园风光。或许是实用和方便,今人延续了古人的设计,生活于斯的人从不去追究这些,在他们眼里,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想想,也是,即便有什么说辞,也是继承嘛,就像人类繁衍更替,自然而然,细水长流。
如果真要找一些变化,当然也是有的,那就是如今的乡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慢慢开始注意生活质量了。看不到多年前的草房土坯房子了,取而代之的是建设各异的瓦房小楼,通过铝合金的窗子可以更宽阔的看看天空土地,打开双开木门或卷闸门就能连接亲朋好友,也可以看到门前的打扮,精致的小菜园或是随手栽在瓦盆里的花儿草儿,当然也有树木,桃李杨柳,杏梅桂槐,神态优美的当几株迎客的微笑,温暖的招呼。
慵懒闲适的走在这样的画板上,仿佛自己就是图画里的一个人物,大袖飘飘,清风无限。
(三)
这里有果园,有稻田,还有荷塘和竹林,你都可以去看一看。不必把自己弄成游客的样子,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地盘,用这样的心态随意的走动,所有的风物就等同于自家的花园了。
果实累累的季节最是喜悦,你可以与村人一起分享收获的满足。不论集市上有什么果子,乡里乡亲的都会给你送来尝尝鲜,待得久了,朴实的人们已经把你当作他们中间的一员,只要他有的,都会毫不吝啬。常常有那样的情形,早上起来开门,门上的拉手处随意的挂着一兜子鲜灵灵的水果,不知道是谁的'手笔,事后也没有人告诉你。
难得出来逛逛,必然是要去荷塘边站一会儿,刚好荷花开了,大朵的荷花瓣瓣清秀,含羞带娇,像盛装的妇人,展示着自己的风华,期待着爱人的垂怜。乡下的荷塘不只是观赏,也是一种产品,到了秋季,水干叶枯,可以拨开淤泥,捡拾莲藕,算是挺不错的副业,每到那时节,也必然要留一部分自己食用,大骨头,鲜肉,葱姜蒜,大块的莲藕陪伴着炖煮,那股子清香,令人脾胃洞开,食指打颤,妙不可言。
对于竹子,印象颇深的不只是竹影婆娑,灵秀挺拔,去年刚来的时候,母亲伺弄菜地,我去找竹林的主人寻些废旧竹竿,想给黄瓜丝瓜搭些架子,老人家半天搞懂我的来意,二话没说,拎着柴刀与我出门,三下两下一通忙活,一捆竹子交到我面前,让我说不出话来。临走时,他还在说,不够,再来!
(四)
或许最适合我的还是月光下的漫步,乡村的夜晚与城市是那么的不同。乡村公路当然比不上城市道路那么宽敞明亮,却也没有更多的车辆和行人,走在路边沙土和草团的肩膀上,高大的杨树一排排挽手而站,灯火稀疏而温暖,可以和星星交映成辉,近处每一家打开的门扉,传出电视或者孩子的亲切声音,间或有狗儿猫儿警惕的目光或低吼,遥远农田里的叶片发出阵阵的欢叫,蛙鸣,草虫的细语,温软清凉的风。
可以没有人陪伴,生活意味如此强烈的晚上,你只需汲了便鞋,路人一般静静地走过,像一阵清幽的风或是绵绵细雨,只要感官细致的感觉周遭的一切,无所思,放松身心,如此一来,你就是乡村夜晚透明的神。
赶上最好的月亮,剪裁着你的身影,即便没有什么故事发生,都可以独自成篇,那是心底不安分的赞叹,在乡村世界,你的经历,永远都是从头再来的,白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