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做孩子的火种散文
世界上有两种人,其中大多数属于第一种,他们生来就对一切的事物都不起劲,不去理解,也不去追求,他们漫不经心地过着无聊的日子。只占少数的第二种人意识到每个人的潜能海洋是无限的,要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珍惜生命,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仔细观察,第二种人中的大多数人未能持之以恒,结果是半途而废。由此可见,只有极少数人中的极少数他们自始至终在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光彩夺目。
说实在的,每个人最初的智商是相差不大的。他们本来都是可以燃烧的燃料,有发光发热的可能,但是大多数人认识不到自己的潜能,因此需要火种把他们点燃,然后才能生光发热,燃烧产生力量。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除了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充当孩子们的火种,把他们的激情点燃,让他们自己燃烧,这样的教育我们就成功了一大半。其实,寻找火种也并非难事,有时长辈的一句叮咛,或者一次发人深思的谈话,或者一次严重的挫折等等这些看似平淡的事情,都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引起一个人对学问或事业的热情与冲动,并使他由静态的等待转变为动态的钻研与追求,给他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从而使他多年的准备,在一旦之间,成就人们意想不到的事实。在很多时候点火的人也是在不知不觉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1852年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俄罗斯的斯帕斯科耶森林中打猎时,无意中捡到了一本邹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休息时,他随手翻阅,竟然被小说《童年》的情节所吸引,当时的'屠格涅夫对作者十分同情和欣赏,他四处奔波打听作者(托尔斯泰)的住处,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作者的姑妈,表达了对年轻作者的肯定和欣赏。随后不识字的姑妈请人写信给侄儿托尔斯泰,在信中说;“你的作品引起了大名鼎鼎的屠格涅夫的高度重视,他说只要你继续写下去,必将是前途无量。你的文章在本地产生了轰动,我为你感到骄傲。”在前线当兵的列夫.托尔斯泰接到来信后,兴奋不已,想当初写《童年》文章纯粹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寞,并无当作家的痴心妄想。但是由于屠格涅夫的赏识,点燃了列夫.托尔斯泰爱好写作的熊熊大火,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写就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等世界名著,列夫.托尔斯泰也因此成了闻名于世的大作家。
2005年6月20日,我碰到梁丰实验学校的朱永平老师,我对他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想不到这两年你发了100多文章,真不简单!”他告诉我朱永新教授在2003年冬天到张家港作了一场报告,会后还称他为小兄弟,看来是朱永新点燃了朱永平,使他找到了自信和价值,而点火的朱教授也未必知道自己到底点燃了多少个火把。
由此可见作为可以燃烧的孩子(学生),他们更需要家长(老师)去点燃内在的激情之火。这种欣赏往往可以让被鼓励者产生自尊之心,向上之志,奋进之力。从这个角度来讲,“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是有一定心理学依据的,即便是潮湿的木柴,也能经过多次的火种点燃逐渐变干并燃烧起来。著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坚持不懈地对其女儿周婷婷(有所残疾)的引导教育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我们都盼望孩子们的潜能燃烧成熊熊大火,那就让我们都做孩子的火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