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听雨声抒情散文
书房的窗临近街市,只要一打开窗户,喧嚣的市声立马涌进来,一夜的耳垢全被它们刮得干干净净。所以,我在家的时候,书房的窗户是紧闭着的。只有两种时候,我将它打开,一是我不在家,打开它透透空气;二是下雨天,我想听听雨的声音。
雨的声音是变化的。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声音。春天的雨声比秋天要多些浑浊,惊蛰的气息到处弥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雨声里布满着渴盼,有一下子要穿透所有的感觉,不像秋雨老道沉着,褪去了风尘,一步步地步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头,渐渐地明朗、透明。在冬季来临之前,给人凉爽的感觉。春雨来的时候,多数城市人是被动地接受的,即使爱美的女人那敏感的身体也很难像春江水暖的鸭子捕捉春天的气息。
而第一场秋雨总是给城市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们的身体在空调室里待得太久了,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大大的释放和伸展。一场秋雨一场凉,凉了之后就忘了热。每年炎夏都众口一词:今年怎么这么热啊!其实年年都是如此。只是人们容易忘记过去,感受的只是时下。忘记过去未必不是好事,记着过去也未必是坏事。譬如雨声,乡村的雨声要命的静,静得你生怕
要出点什么事情,而实际上一切照旧,雨还是那么地下着,村庄还是那么静静地被雨急促地或缓慢地淋湿着。只是多了一些风景,如雨中蓑衣、斗笠……贫穷到忘记了,记着的却是这些风景。
不同的雨点有不同的声音。雨落在叶子上,开始濡散开来,濯去叶子上的尘土,然后雨便凝成珠,从细小的叶子上滚落,也有一些留恋者粘在枝叶的末梢,晶莹剔透,刹是好看,但视觉却没有雨篷上那雨声的清脆与柔曼。我躺在床上索性闭着眼睛,只听不看,用心去感受。有时候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分辨,因为雨声往往被市声所湮没。这个时候我才会真正理解了“谛听”这个词横生的妙趣。谛听是用心去听,而不是
单纯地靠听觉。听觉的感知只是物象,缺乏的是意境。
雨的声音是有色彩的。想一想春雨中的街道以及两旁的树木———无论是低矮的还是高大的,它们的色彩总不以人的意识而发生微妙的变幻。我没有用“变化”这个词,是因为“变幻”能更准确地表达雨声的颜色。“变幻”有主观的成份,却又在人们的意识之外发生,那就意味着雨的声音也是有思想的`。
这种思想主要展示在春天和秋季的变化。我在很多的场所强调春天是向上行走的,连雨水也是飘扬的,因此就有了朦胧的美感,透着绿的生机。而秋季,雨水是向下渗透、潜入的,因为丰厚的土地正需要它们回归。季节的变化,雨水的循环,表面上是物质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恰恰引起物候的变化,物候是雨水思想的结果。我们吃饭是自然的,但吃什么却是思想的。这些是我躺在床上思想的结果。
许多习惯明知不好,却又特别贪恋,根本没有改掉它的意思。其实,有的习惯真的改掉了,你就不是你了,就像我把烟戒了,大家都仿佛不认识我似的。
我躺在床上谛听雨声,心儿渐渐地浮出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