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芦苇抒情散文
晚秋的早晨,打开窗子,映入眼帘的是飘舞的苇絮,仿佛是从天而降的雪花,随着瑟瑟的秋风飞到远方,我的思绪也随着飘舞苇絮回到故乡。
记得上中学时读到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当老师把文章读到一半时,我脑海中浮现的芦苇荡、小船、荷花就好像是故乡。故乡有华北最大的平原水库——大港水库,不仅盛产鱼虾和小站稻,而且出产芦苇。
每到春天,当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时,春的信息,最初发端于小草的萌动。嫩嫩的草芽在春风的吹拂下,在甘甜的黄河水的滋润下,几乎是瞬间冲出地面,一晃就长到齐腰身,人走在里面就分不清南北,就好像身处无边无际绿色的海洋。当微风拂过,那碧绿的草丛掀起一浪一浪的绿在奔跑,热热闹闹,手牵着手。
听老人讲,*为了避战乱,村里人携家带口避难到芦苇荡,一呆就是几天,吃的.是野菜、芦根。
在那物资贫乏的年代里,芦笋、芦根也是救命的稻草。芦苇荡不仅是人的乐土,也是鸟儿的乐园,夏天的夜晚,当你来到水库的大堤上,蛙鼓、鸟鸣融合在一起,简直是一部大型交响乐。
苇塘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在芦苇荡中掏鸟蛋,提着小筐穿梭在苇丛中,从不感觉害怕,发现一窝鸟蛋就高兴得心花怒放,现在想起真是惭愧极了。有时顺手折断一根芦苇,除去叶子,拴上一只蜻蜓,来到河边引飞舞的蜻蜓,一会工夫就能捉到好多只蜻蜓,手中都拿不了才肯罢休。端午节到了,我们在苇丛中穿行跳跃,精挑细选摘下宽大的苇叶。回到家后,母亲先把苇叶浸泡到木桶里,然后拿一片叶子把洗好的糯米和红枣放进去,裹成四角尖尖的粽子。这时村子上空袅袅的炊烟升起,不一会儿粽子的清香弥漫开来。
芦花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中飘舞着苇絮,是收获的季节了。村里的男女劳力拿着镰刀浩浩荡荡往大港奔去,港内人头攒动。不久,一排排码放整齐的苇垛,出现在空旷的大洼内。运芦苇的马车把一车一车的芦苇运进村庄,人们把芦苇分成三六九等,优质的芦苇编成苇席送到集市上,中等的芦苇则打成精致的帘子出口到东南亚,次等的芦苇送到造纸厂。
芦苇的一生是无私的,给我们清新的空气、美的享受和物质财富。我们在这水草丰腴的环境成长,更爱故乡,爱故乡的芦苇。